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据统计,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 24%-37% 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及生存期延长,患者人数预计将持续增长。然而,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发展为视网膜病变。哪些人群更易被“盯上”?如何科学防治?

1. 长期“高糖”失控者
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最强危险因素。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达50%以上。若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视网膜微小血管如同浸泡在“糖水”中,会逐渐硬化、破裂,最终引发视力丧失。
2.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友
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推手。高血压会加剧视网膜血管压力,加速血管硬化;高血脂则增加血液黏稠度,阻碍视网膜微循环。两者与高血糖形成“三高联动”,显著提升病变进展风险。
3. 忽视定期眼底筛查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视力下降、飞蚊症或视物变形,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调查显示,仅不到50%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过规范眼底筛查,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治疗黄金期。
二、高血糖是如何“摧毁”视网膜的?高血糖就像血管里流动的“糖水炸弹”,长期浸泡会让视网膜上的细小血管“泡坏”——血管壁变脆、渗漏,甚至长出像蜘蛛网一样杂乱的新生血管。这些“质量不过关”的血管不仅会漏出血液和蛋白质(形成眼底出血、黄斑水肿),还会因为供氧不足刺激异常血管增生,而这些新生血管就像劣质水管,稍微碰一下就破裂出血,最终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常重要。患者应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
2.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视网膜病变早期就像“隐形杀手”,等出现视物模糊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期。建议确诊糖尿病后立即查眼底,并进行阶段性检查。
3.精准治疗:国内外权威医疗指南及专家共识一致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启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以实现早诊早治,最大限度保护视功能。在这一背景下,通络明目胶囊凭借其独特的药理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了创新性治疗选择。
通络明目胶囊集疏通血管、补气养阴、护眼明目等多重功效于一身,具体而言,它能够助力人体调节血糖,有效纠正糖代谢紊乱;同时还能改善血液流动,保护视网膜微血管,防止新的病理血管滋生,全力维护血—视网膜屏障的健康。此外,还能减轻视网膜的炎症反应,抵御氧化损伤,全方位改善视网膜功能,为视神经细胞提供坚实保护。
为了验证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牵头开展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用药患者在眼底状况、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以及矫正视力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诸如目睛干涩、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等不适症状也明显减轻。此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教授也明确指出:基于扎实的临床研究证据,通络明目胶囊已被《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列为推荐用药。这一收录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凶险,但可防可控。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相信完全有望阻断病变进程,守护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