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宝典》书中纳瓦尔讲了一大堆不靠运气致富的原则后,他总结到:把自己产品化。
这句话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产品化”。“自己”具有独特性,“产品化”是发挥杠杆效应;“自己”具有责任感,“产品化”需要专长。“自己”其实也具有专长。
《纳瓦尔宝典》
在今天这个鱼龙混杂的教培市场中,有一群独树一帜的人,他们就是“独立老师”。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纳瓦尔所说的“把自己产品化”的最好例证,我也想到这三个重要特性能让他们经营得越来越好。

一、“小而美”:细分市场再细分
在红海中竞争,胜出靠运气,即使胜出,也得遍体鳞伤。如果势单力薄,尽量避开红海。
细分再细分不是让你不争,而是让你精准地争。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少儿编程机构,老板的经营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信息学是奥赛的五大学科之一,他觉得只钻进一个赛道,产能可能性不高。老板为了拓展市场受众,顺便让内部学员拓课,就结合当地的一些升学政策增加了奥数和英语KET、PET的项目。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一个赛道跑得好。
一个教数学的“独立老师”朋友告诉我,前段时间,市场对教培机构的监管有点放松,有机构重开小班课,他的学生中个别家长因为小班价格便宜就选择回到教培机构上小班课。即使有流失,也丝毫不影响他的经营,而且在口碑带来的正向影响,这个空缺很快被新学生填补了。
有的机构天天喊“聚焦”的口号,但无论在教学内容的广度还是教学老师的课程质量,都呈现一种非聚焦的状态:课程五花八门,老师浮于流程。
专注于细分市场,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专家。在AI的冲击下,很多功利性的教学内容都会被AI的深度思索功能揭开遮羞布。在信息越来越泛滥的环境下,对信息的判别和内容的深入研究,将是教培人的重要技能。把市场细分后,老师团队的精力将不会为效率低下的开会而浪费,从而实现专业化。
大机构普遍存在的模式化,是开疆拓土的重要优势,但却又成为教学回归人本的重要羁绊。在追求模式化,必然会忽略个性化,而小机构甚至独立老师着重加强“人”的自身价值的塑造,尽力打造“有温度+专业”的老师队伍,将会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AI能告诉学生答案,也能告诉老师教学方案,但不能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这就是机器无法替代人的原因。

二、低成本运营
传统大型机构都有一个运营误区,认为投入成本等于生产效益。或者说他们胃口太大,误以为投入得多回报就多。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机构选址就在教培集中地,铺面面积起步是几百上千平方米,整个运营+教师架构庞大,但没过多久,就不见了。
一般的大机构(不是巨头)在招商扩张的时候,基本没有精准的市场调研数据作为支撑,就胡乱编造一些数据来忽悠投资人,所以导致对市场的出现误判。而在没有市场调研数据支持的前提下,降低试错成本,是可以长久生存的重要条件。
“小而美”的经营模式,或许不会大规模的现金流,但可以细水长流。
非常多的“独立老师”是单干的,教学教研、口碑运营,教学服务等等都是一个人做。有人觉得一人多职会影响教学效果,其实恰恰相反。因为每个环节都参与到,所以更容易清楚教学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口碑,即使教学服务再好,家长也只会为结果买单。
有的“独立老师”会形成一个小联盟,另外再加一个运营助理,这种小规模的形式也非常容易存活。
低成本运营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保护了家长的资金安全。现在很多“独立老师”收费模式是“先学后付”。能做到“先学后付”,是因为没有高额的铺租成本,没有大额运营和市场成本的分摊,更不会有挪用的结果。

这种付费模式,更像是一种质量监管,如果家长觉得不满意,可以随时更换。
所以低成本运营,是在一环扣一环地回归教学本身。
三、打造个人IP
销售行业很喜欢用“人设”这个词,但不同的是,销售的人设是一种“装”,而我这里讨论的IP是一种结果外化。
“独立老师”用教学结果形成口碑,但我们需要把口碑变成一种外化的结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做了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
就像我们看环保纪录片一样,环保研究人员也要做科研及外化,目的除了真的在做这件事,还有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看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责任。
老师要学会打造个人IP,这样的角色是AI无法替代的。
打造个人IP是建立在前面两个特性落地的前提。当有了教学成果呈现,以及个人经验的积累,那么对于IP的形象塑造就会自然而然了。
这也算是一种“传道”的过程,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老师,可以提升整个教培市场的教学自觉性。
我们看到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在教机构怎么运营,如何获客等等,却很少人教老师怎么重现教学的温度,这其实是个非常可悲的现象。
形成个人IP后,既能够有内容输出,也能够通过平台实现引流关注,如果内容形成系列,还可以变成一个网络付费课程,进行二次产能。
总结
以上三个重要行动,最终围绕的是“质量至上”。
我们在做教育,把上述的内容做到骨子里,既不会因为现金流的压力做各种将就,也不会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忘记初心,那么教培同样可以教学育人。
减掉功利的,身上背的,都是让你走得更远的。
一个把自己产品化而不是把学生产品化的机构,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产品质量追求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