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通才”

元化玩转趣事 2025-03-26 02:44:48

为什么有的老师只能待在教培机构,而有的老师则可以独当一面做“独立老师”?

为什么在上一家机构离职时坚决离开教培行业,最后还是回到教培行业的老师不在少数?

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学生很难教?

其实教培市场就像一个自然生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有的人是“通才”,在哪都能生存得很好,有的人是“专才”,他们对环境敏感,但他们往往竞争对手很少。

而现在这个教培环境,复杂多变,资源透明,模式可复制,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劣,所以教培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通才”。不然只会像“专才”生物面对环境变化时要么迁徙或者改变、要么死亡。

◀️1️⃣▶️

我合作过的教培老师粗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专业水平很强,但除了这,什么都一般;

第二类,专业水平一般,但耍嘴皮子很厉害;

第三类,专业水平很强,对学生能力把控很到位,反馈沟通能力也很强。

第一种类型的老师合作起来最费劲。因为他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不懂得跟孩子互动,也很少关注孩子的问题,在做家校沟通的时候跟家长对话都在讲知识。每次他们跟家长做面谈的时候都需要跟在旁边,引导他们陈述需要陈述的内容。

第二种类型的老师合作起来最难受。因为他们跟家长沟通都非常好,但很难把控他有没有过度承诺或者夸大孩子的表现。到交付的时候会发现他留下很多坑。

家长跟前面两种类型老师沟通完总结的都是: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对第一种类型的老师讲的知识点不懂,无法清楚孩子实际掌握程度以及未来该怎么调整和规划;对第二种类型老师讲的话一句都不进脑子,都是讲大而不实的内容。

第三种类型的老师是最让人放心。既不用操心教学质量问题,也不用操心家长反馈问题,每次跟他们对接孩子的学习情况,都非常清楚有条理。

一般第一种类型的老师,如果一直有能力强的学管老师或者教务老师辅助,他可以在对应领域形成一种优势,但如果脱离了就非常困难,所以这种类型的老师很难离开教培机构。

第二种类型的老师,一般都会频繁更换机构,因为他们没法兑现他们承诺的结果,而且相处一段时间后,家长也能发现他们的能力不足。他们在专业能力一般也非常难独立,毕竟“独立老师”吃的是口碑这口饭的。

第三种类型的老师到哪里都吃香,当独立老师更加没有压力。

◀️2️⃣▶️

现在多地开始推行高中双休,有人担心这样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分层问题:有钱的家庭可以利用周末去补课,没钱的就因此被拉开距离。

也有老师提出,高中阶段的知识点,只能培优,很难补差。能培优的学生,大部分是原来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就比较强,要补差的学生,很多是基础弱,短时间内加强也很难追上。

高中阶段的学习,拼的是自律性。

学生成绩好,千篇一律的因素是自主自律,而成绩弱的学生,原因却千差万别。

整个市场的学生体量这么大,面对的学生类型也各式各样,老师给出的教学方案是基于流程式灌输还是纠正习惯和提升能力呢?看个人能耐。

所以对于高中双休的推行,我认为对学生前途影响很小,它只是把自律和非自律的学生提前分层了而已,即使没有高考,同样也会有毕业无法就业的现实。

专业知识和教学模式都是可复制的,但教学素质、教学理念和教学理念的输出是没办法复制的。在一个瓜分相同学生资源的教培环境中,如果专业水平相差不大,稍微有点其他优势的教培老师将会在这个细分领域慢慢形成垄断。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如果没有优势的老师不做出改变,终将会失去市场。

从“双减”到高中双休,再结合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猜想接下来的教育方向会往个性化方向走。个性化不是大家认为的一对一,而是更加回归人本教育。

如果不再唯成绩论,那么教育的可能性就会是多面的。老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流程式教学肯定会被淘汰。流程式教学相当于“专才”,是脱离了这种模式就不懂得教学的人。

为什么在上一家机构离职时坚决逃离教培行业,最终还是回到教培行业?

就是因为“专才”脱离了某种环境无法生存。

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

就是因为我们用旧方法来教新时代的学生,就像我们拿着传呼机教学生怎么使用DeepSeek一样好笑。

◀️3️⃣▶️

普通老师的“通才”之路

第一,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老师要学会更新自己的信息库,也要更新自己的能力体系。网络上出现很多00后老师“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教学视频,正正呈现了教和学同频可以让教学更高效。作为教培老师,也要学会与时俱进。

第二,教培老师要学会打造个人IP。我一直在推荐教培老师可以适当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掌握当地教育政策的信息。这样教培老师就能从家庭出发,以孩子为中心,做出一个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升学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教学有效才是教培老师的目的。

当你认真做好本分工作,赚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但你一心只想赚钱,钱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第三,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稍微拓展一下相关学科的内容。现在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学科界分得很清,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分这个是数学能解,那个是语文能答的。

基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多学科融合可以让教学更有趣,更有效。

第四,一边遇到问题一边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教培行业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普适的。就像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患有阿斯伯格症,那我就回去查一下这种类型的孩子有什么表现,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怎么有效引导到学习当中等等。到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变成一个能对得上话的老师。

第五,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现在生活在原子化社会,分工明确,但我们的综合能力变弱,这导致我们面对多变的环境变得很脆弱。教培市场是一个多变的环境,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让自己在未来的教培路上走得更远。

打败方便面的不是方便面,而是一个综合所有可能性的美团。

打败教培的或许不是教培,而是一场教育改革,也有可能是一场科技革命。

所以把自己培养成“通才”,不仅仅是为了在教培生存下来,更是在未来的社会生存下来。

0 阅读:9
元化玩转趣事

元化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