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艾偷渡阴平到德军镰刀闪击法国,看似事出偶然,实则早已注定

一林话历史 2024-04-03 02:17:37

前几天我在悟空问答上回答了两个历史类问题,第一个是:“二战中法国有没有战胜德国的可能?”。第二个是:“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成功是侥幸还是必然?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的?”。这两个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甚至问题问的脑洞还挺大的,但我们如果深入当时具体的军事环境中分析的话,还是能找到两场战役共同之处的。两场战役的战胜方都是通过一次出人意料的军事冒险而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失败的一方都是因为一系列的偶然因素的叠加而导致大败亏输的。

今天,我们就把这两个问题糅合起来分析一下,三国时期的蜀汉和近现代的法国究竟是败于一次次的偶然时间叠加,还是冥冥之中败局早已注定,有其失败的必然性。根据时间先后,我们先分析邓艾偷渡阴平的灭蜀之战。

阴平古城遗址

一、邓艾偷渡阴平灭蜀之战

三国后期,一代贤相诸葛亮将星陨落在五丈原后,继承其北伐遗志的姜维便不断发动北伐战争来完成丞相的遗愿。但与诸葛亮北伐不同的是,姜维的历次北伐不仅大多以失败告终,而且战后还做不到全身而退,保全蜀汉国家的实力,使得历次北伐劳民伤财,蜀汉力量日渐消耗。这样,很容易给内部政敌和外部敌人以可乘之机,于是,后主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趁机窃弄机柄,朝政日非,使得蜀汉民不聊生,民有菜色。特别是262年姜维的最后一次北伐,蜀军大败,死伤惨重。宦官黄皓趁机联合武侯之子诸葛瞻意图罢免姜维,让出生本土的阎宇代替大将军职位。姜维不得已惟有在沓中屯田避祸,拥兵北防。

蜀汉的这一变动引起了执掌曹魏大权的司马昭的注意,职业阴谋家的敏感令司马昭马上捕捉到了这一不易察觉的战机,既然姜维率领的蜀汉主力在祁山道上的沓中布防,那么此时的重镇汉中肯定兵力空虚,这难道不是灭亡蜀汉的天赐良机吗?基于这样的判断,司马昭在朝堂上排除一切反对意见,拟定了三路攻打蜀国的作战计划:东路军由新任关中都督、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从秦岭古道的褒斜谷、镗骆谷、子午谷进攻汉中,主要任务是拿下蜀汉的门户重镇汉中。西路军由征西将军老将邓艾率领五万人走祁山狄道进攻沓中,主要任务是拖住姜维的主力,使其不能回援汉中。中路军则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马负责进攻阴平桥头,目的还是隔断姜维部与汉中蜀军的联系。从布局看,司马昭正是捕捉到了姜维主力屯田沓中给了他各个击破的机会,于是采取偏师牵制姜维,主力攻取汉中的战法。

姜维像

但作为继承武侯遗志的名将,姜维显然不是等闲之辈,在获得司马昭的进兵计划后,姜维马上上报刘禅并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案:“赶紧派遣张冀、廖化率军分别把守好阳平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未然。”,说明此次防御战的重心是阳平关口和阴平桥头。阳平关口连接着汉中和关中之间最好走的秦岭古道-陈仓道,这是两地间唯一适合运送补给的谷道,阳平关在手,魏军就要通过其他难走的斜谷、骆谷、子午谷运输粮草,困难大大增加,而且退兵的时候也没有一条好走的路,我方就可趁机掩杀;阴平桥头是连接西面的沓中和东面的汉中的关键枢纽,只要蜀军控制这里,姜维主力就能在沓中和汉中之间机动作战。只要这两个点被蜀军控制,魏军进入汉中的钟会部一定可以被蜀军拖垮甚至消灭。可惜后主刘禅不听,不听的原因是因为宦官黄皓问了巫师,所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 。

公元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按计划分三路南下开始进攻,刘禅闻讯后,终于不相信鬼神了,急忙派出两路人马,派爷爷辈的老将廖化率领一路去阴平桥头方向增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到阳平关口协助防守钟会军。9月,魏军正式发动攻势,蜀国方面依照姜维的布防计划 ,命汉中的蜀军不得而退至阳平关、汉城、乐城三城驻守。钟会派李辅进攻乐城、荀恺进攻汉城,自己则带兵进攻阳平关。本来,这三座关城之前都是经过姜维精心部署的,囤积了足够的兵力和粮草,如果坚守的话,钟会是很难攻克的,时间久了,钟会必然会苦于秦岭古道粮草运输的艰难而退兵。到时候,三关的守军再和回援的姜维主力趁机掩杀,就能大败魏军,这就是姜维“敛兵聚谷”战略的要领。

但出现一个意外情况,镇守阳平关的副将蒋舒因被降职而怀恨在心,面对强敌兵临城下,他不想的坚守,却撺掇主将傅佥出城迎战。傅佥出战后,蒋舒趁机关闭城门,投降魏军,傅佥不得已奋战而死,阳平关失守。此时的汉乐二城却依然在坚守,但却无法挽回大局,因为阳平关的战略意义比他们更重要,如果是汉乐二城失守,局面还不至于崩溃,汉中还有复夺的希望。但阳平关一失,不仅姜维的回援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姜维还得操心钟会大军随时会南下剑阁,攻打蜀汉腹地。果然, 钟会攻取阳平关后,留下两万魏军围住汉乐二城,自己率领领东路主力大军长驱直入,直逼蜀中咽喉剑阁。

魏灭蜀之战

此时的姜维在做什么呢?他当然在应付他最难缠的老对手邓艾了,差不多在钟会进兵汉中的同时,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趋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姜维。 而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平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想和邓艾在这里纠缠,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阳平关回援汉中。但中路诸葛绪军已从祁山到达阴平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姜维为引开魏军,使出一招足以媲美毛主席“四渡赤水”的妙招,先是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要攻击诸葛绪的后路。诸葛绪怕自己的粮道被姜维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接着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阴平桥头,摆脱诸葛绪,成功回援汉中。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已经与蜀军相差一天的路程,追赶不及。姜维成功跳出了魏军的围追堵截,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姗姗而来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半路上听闻阳平关丢失,不得已姜维惟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剑阁关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是我国最为艰险的关口,没有之一。姜维利用有利地形,在此列营守险,等待钟会大军。果然,钟会大军来到后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不能前进。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绕也没法绕。面对天险,钟会一时也没有办法,期间无所事事的他还饶有兴致的到诸葛亮墓前祭拜一番。面对蜀军占据险关固守,自己却攻关不克,又是孤军深入,时间长了运粮不便,后勤压力太大,钟会就想打退堂鼓,商议退兵。

就在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峙的关键时刻,一开始围堵姜维不成的西路军统帅邓艾却提出了一条奇策,既然你钟会在剑阁进退两难,不如你就在那里陪姜维度蜜月吧,你去执行牵制姜维的任务,我来攻取成都。于是决定自己率本部魏军从阴平绕小道经汉德阳亭攻打涪城,这样,离成都不过300里,就可直插成都腹心。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兵力空虚容易被钟会攻破;如果姜维不回援涪城,则邓艾这一路就攻破涪城,切断姜维后路,直指成都。这条计策被被司马昭同意了,并由邓艾执行。

从阴平到江油,高山险阻,人迹罕至,行军十分艰难,也因此之故,后主刘禅未在此设防。于是,邓艾率军三万自阴平道,行300多公里无人之地,一路上凿山开道,遇水搭桥。时“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邓艾身先士卒,遇到绝险处,亲自以毡自裹,滚下山坡,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在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越过700余里无人烟的阴平险道,到达江油。其实,江油关也是“险峰壁立,直插云天;关下江流湍急,浊浪翻卷”的天险,但蜀汉的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迹般从天而降,早已吓破了胆,是不战而降。

江油失守后,刘禅慌了神,急忙派诸葛瞻领兵抗击邓艾,这时,部将黄崇劝诸葛瞻应该迅速抢占险要关口,不能让敌人深入平地。但武侯之子却没有继承诸葛亮的杀伐决断,关键时刻表现的犹豫不决,结果被邓艾抢先夺取了险地。果然,诸葛瞻率军到涪城被邓艾打的大败,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紧接着邓艾派其子邓忠及师纂等从左右两面进攻蜀军,二人大破蜀军并斩杀诸葛瞻,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

当后主刘禅听闻魏军突然兵临城下时,慌的不知所措。马上接受益州本土势力的代表谯周的意见,开城降魏,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而在剑阁坚守的姜维,先是听闻诸葛瞻兵败,但不知道刘禅的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没有往成都方向退兵,而是引军向东退入巴中,后再退到郪县,最终等到的却是刘禅投降的诏书,不得已姜维便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降钟会。

二、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进攻法国作战计划

在邓艾偷渡阴平灭蜀的一千六百年后,远在欧洲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也有这么一位擅出奇谋的军事大家,制定了一个短期内就让欧陆第一军事强国法国战败投降的作战计划,即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法国作战计划。

在希特勒征服波兰后,作为波兰盟友的英法两国便处于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一方面,希特勒进攻波兰时,英法为履行同盟义务,已经向德国宣战了,但可能是被德军新的“闪击战”作战风格吓蒙了,一时懵逼反应不过来,法军不敢贸然向德军薄弱的西线部队发一枪一炮,整天躲在马奇诺工事里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在波兰战役结束后,希特勒想做一下战后休整,就向英法提出和平停战的建议,但不知道是不是拉不下脸面,英法对这一提议是拒绝的。于是希特勒不得不制定“趁你怂、要你命”的作战计划来收拾你。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就是一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东路,通过迂回进攻“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来进攻法国。希特勒虽然说不上这个计划有什么不妥之处,但他当时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计划,只能说他本人不喜欢这个计划。

这时,当时还寂寂无名的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向陆军总部提出了他的新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左翼中路,而不是在右翼。应该以强大的装甲部队担任主要突击力量巧妙通过地势险峻、被普遍认为装甲部队无法行军的阿登山区,从而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盟军防守薄弱地带。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法国境内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应该说,这一作战计划和邓艾的偷渡700里无人穿越的阴平小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然都有一定的军事冒险性。但是这一计划被保守的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拒绝了,对他不放心,怕他到希特勒那打小报告的布劳希奇还把他调任第38步兵军当军长。

就在曼施坦因的计划准备胎死腹中之时,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是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翻版施里芬计划”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坐飞机迷了路,稀里糊涂的降落在敌国比利时的机场,由于这个军官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黄色方案入英、法手中,这使得黄色方案进攻法国的作战失去突然性。另一件是希特勒突然想起在进攻法国前要鼓舞一番士气,便接见了一批新上任的军长级干部,而此时被贬的曼施坦因正好在这些军长里头,借着这个机会,曼施坦因也顾不上军中的规矩,越级向希特勒陈述了自己的“镰刀闪击”作战计划。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陈述,“简直像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马上接受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并责令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哈尔德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并命名为“镰刀闪击”作战计划。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正式打响。德国共出动了132个师,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约5100架飞机从三个方向向荷兰、比利时、法国发起进攻。进攻东路低地国家的右翼部队是由冯·博克元帅指挥的B集团军群,他的主要任务是吸引英法主力,把英法主力牢牢牵制在低地国家。为此,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声势造的很旺盛,战斗打的震天响,成功把英法主力吸引过来。进攻西路马奇诺防线的是勒布元帅的C集团军群,他们的任务也是牵制敌军,不让马奇诺防线的法军撤出去回援其他两路,为此,他们也摆开架势,架起大炮猛轰马奇诺防线,表面文章做得很漂亮,对马奇诺防线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想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这两路相当于魏灭蜀时的钟会大军,在剑阁牵制住姜维的主力。

关键时刻,希特勒的“杀手锏”出动了,差不多同时,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主力,伦德施泰特率领的A集团军群终于向卢森堡和比利时交界地区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伦德施泰特上将打头阵的是“装甲战之父”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作为主力装甲兵团,第19装甲军编有3个整编装甲师。

随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与冷兵器时代邓艾过阴平小道不同的是,古德里安凭借强大的装甲力量和高素质的德国陆军部队,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之后,迅速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这样,阿登防线就剩最后的一条天然屏障--马斯河。“德国人强渡马斯河是法国之战的关键。”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个装甲师全部投入进去了。

经过德军不到两日的空地协同作战,古德里安属下的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在一个午夜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巧合的是,同一天,当时也是默默无闻的隶属于霍特装甲军的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这是纳粹三大名将第一次在同一场战役里出现。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东面在比利时境内被B集团军群牵制的英法主力面临被包抄的危险,西面驻守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法这才感到形势严重。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但为时已晚,在德国战机和高射火力的双重打击下,英法空军损失惨重。在这以后,德军牢牢控制住了制空权。

志得意满的希特勒

在掌握了制空权后,古德里安战役没有了后顾之忧,率领第19装甲军长驱直入,其推进速度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以至于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法军士兵,古德里安都不愿耽搁时间下车俘虏他们,仅用扩音器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势如破竹,风驰电掣般向英法主力的后路抄来,目标直抵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刻尔克,此时北面博克的B集团军已攻占了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万馀英法盟军主力已处在德军的包围之中。眼下对方得以逃脱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刻尔克在内的法国北部的几个海港了。这一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不仅把英法首脑给打蒙了,也把希特勒惊得不知所措,慌乱中不知该怎么办,在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推进到离敦刻尔克10英里的地方时,急忙下令古德里安停止追击,原地休整,计划等回过神来再看下一步怎么走。

希特勒的这一大脑短路,终于挽救了英法联军仅存的有生力量,在古德里安奉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的同时,盟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这些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德军通过凯旋门

在解决了西路的英法主力后,古德里安又掉转炮口向东疾驰,准备对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下手,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此时,在马奇诺防线内如惊弓之鸟般的法军遭到了德军C集团军群和古德里安所在A集团军群的南北夹击,A、C两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并把刚刚逃出防线的50万法军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1941年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役结束。

三、战后分析

通过以上两场战役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邓艾的偷渡阴平之战,还是曼施坦因“镰刀闪击”法国之战,其最终能获得巨大的成功,除了己方将领出色的战前谋划,让敌意想不到的进兵策略外,还得益于敌方不断的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个个敌我双方都意想不到的偶然失误导致了己 方的大胜和对方的彻底失败。

邓艾像

表面看来,对方都是被一个个偶然出现的临时变故将自己一步步拉向失败的深渊。

在魏灭蜀之战中,先是后主刘禅不听姜维的战前调兵部署,没有及时派兵驻守阴平要道,失去先机。然后,在钟会大军进攻汉中时,阳平关副将蒋舒临时诓骗主将出城,自己则献关投降钟会,使得姜维的“敛兵聚谷”战略成为泡影。最后,在姜维和钟会对峙与剑阁之时,被邓艾翻越七百里无人山区,直驱蜀汉腹地。表面上看似因为邓艾出奇兵这一偶然因素,但如果不是因为蜀汉国力衰弱,内政混乱,不修武备的必然性导致,邓艾的几千孤军哪能那么容易就跨越几百里山路呢。即便跨越了几百里山路,如果江油守将马邈能够据城固守或者诸葛瞻能够抢先邓艾一步占据险关,那么邓艾的这支孤军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全军覆没的。

在法国战役中,如果不是那位悲催的德国空军军官误降在比利时机场,让盟军获得“黄色方案”作战计划。如果不是希特勒临时召见军级干部,也许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计划有可能胎死腹中。德国极有可能和英法打成一战时期的消耗战、阵地战,不会那么迅速的扫平西欧。如果A集团军群的装甲军团突破阿登防线后,身后马奇诺防线里的法军如果能从背后给予古德里安致命一击,那么德军极有可能面临法军东西合围的风险,那样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了。

可是,历史上就是有那么多的带有“如果”的偶然事件的发生,才促成了最后必然结果的产生。所以,表面看起来一个个的偶然事件,其实是潜藏在冥冥之中的必然性之中的。正是因为蜀汉后期的内政腐败、宦官乱政、民有菜色,才使得集团内部犹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经不起任何外部力量的冲击,即便有大将苦撑危局,也架不住一两次的献关投降,对于此时的蜀汉来说,任何微小的冲击都是致命的,即便没有邓艾偷渡阴平,也会有其他事件的发生导致大局的崩溃。

绥靖政策的巅峰----慕尼黑阴谋

法国战役中,即便没有上述偶然事件的发生,法国也已经是败局已定。因为长期以来,英法一直奉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对希特勒的咄咄逼人一直持妥协退让的态度。因为希特勒也不是天生的亡命徒,他的野心扩张有一个过程,而且每走一步,他都是提心吊胆的。从撕毁《凡尔赛合约》开始,经过了进占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的慕尼黑阴谋,侵占苏台德地区,侵占真个捷克斯洛伐克,最后到向波兰开刀,这是一个野心逐步壮大的过程,这期间,法国如果能和英国在任何一环给希特勒致命打击的话,希特勒是会乖乖收手的。

但法国却一直纵容希特勒的野心膨胀,极力避免把自己卷入战争,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法国十分的惧战,畏敌如虎,在战前的布防上,对纳粹德军战略战术的研究上都显得十分保守,使得国内上下根本没有保家卫国,战胜侵略的信心。即便没有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奇谋,即便德军还按一战的套路集中全部主力进攻低地国家,以法军落后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他照样抵挡不住古德里安“闪击战”战术的进攻,不同的只是法国可能不会败的那么快,那么彻底。但失败是肯定的。

二战德军装甲部队

所以说,事物就是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中向前发展的。当一个集团,一个国家从本质上处于衰败阶段时,他就是那样的弱不禁风,经不起任何偶然因素的打击。如果这个系统的机体是健康发展的,外部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也会被他化解的。我们既要重视必然性的一面,在平时就注重积累,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防微杜渐,造成一种好的态势,才不至于到了紧要关头顾头不顾腚,心急火燎的操心哪个临时性偶然事件会毁了我们的大好局面。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