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辽悍将:皇太极最想得到的人

无心镜 2023-10-22 23:51:36

01

袁崇焕死后,祖大寿成为了明军在辽东的中坚力量。

袁崇焕主政辽东的时候,把三名武将作为自己复辽的核心,分别是: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在救援遵化的过程中战死,而祖大寿得知袁崇焕被崇祯下狱,惊恐之余,带着剩余的关宁军自行离开京城,回归辽东。

孙承宗赶紧派人劝阻,祖大寿不听,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亲笔书信召回了祖大寿,阻止了一场哗变。

按理说,祖大寿自作主张,不停调遣,在战后应当被秋后算账,但祖大寿非但没有遭受打击,反而被继续放在了辽东战场,担任要职。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己巳之变,明军损失一大批一些优秀将领,赵率教、满桂等,袁崇焕又被下狱,明军在辽东正缺人,此时再找祖大寿的麻烦,无疑是自毁长城;二、祖大寿自己也十分谨慎,长期呆在军营,和将士们一起,要想把他拿下,必定引起哗变。

而孙承宗也是对祖大寿十分看重,继续重用他,让他去修筑大凌河城。

明朝要守卫关宁锦防线,就要进一步的向前推进,以加强锦州和宁远的纵深,这个点就在大凌河城。袁崇焕时期,两次修建大凌河城,但后金又岂能让明军得逞,两次摧毁了大凌河城。孙承宗在收复永平四城之后,就开始谋划修复大凌河城,修建城池的任务落到了祖大寿的头上。

皇太极又岂能容忍明军在自己眼皮下筑城,让明军的关宁锦防线又会多了一道防护。

02

祖大寿修城还没有到半个月,皇太极就带着6万精兵和40门大炮朝着大凌河城而来。城池虽然没有修建完成,但因为原本留有城墙,所以也具备了防守能力。明军因为是修城,所以人数并不多,军民合计不过3万人,而且并非所有人都是士卒,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修城的民夫。

祖大寿赶紧关上城门进行防守,并等待明朝的援军。

皇太极这一次却换了一个打法,令大军将锦州团团围住,并深挖了四道战壕,并建起了一丈高的墙,配置了大量器械,以阻止祖大寿逃跑。很显然,皇太极吸取了攻打宁远和锦州的教训,不再攻坚,而是采取围困的策略。这一招大出祖大寿的意料,明军此次修城,所带粮食不多,根本经不起围困。皇太极的这一招直击祖大寿的软肋。

城中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明朝的援军。

明朝援军很快就到来,但因为兵力不足,连续三次所派遣的救援都被皇太极轻松击溃,尤其是第三次,明军6000援军,竟然被后金200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而皇太极为了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又精心策划了一场诱敌行动,金兵们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高喊着铺天盖地杀向金兵大营。

城中明军一看,援军来了,立即整军杀了出来,欲里应外合,突出重围。祖大寿眼看要与援军汇合时,援军突然变成了金兵,直接向他冲杀过来。祖大寿惊恐之余,急忙后撤,在一众亲兵的拼死保护下,才狼狈地逃回城中。

但祖大寿面对皇太极的招降无动于衷,即便城内已经缺粮,人吃人的现象成为常态,祖大寿依旧不投降。

03

九月二十四日,明朝真正意义上的援军,终于到了大凌河附近。孙承宗选择的主帅是张春,他在收复永平等四城的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深得孙承宗赏识。和张春一起的还有总兵吴襄、宋纬。

鉴于后金强大的野战能力,这支明军十分小心,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解救在大凌河,而是如何自保,在渡过小凌河之后,明军就开始了挖掘战壕,建筑城寨,排开车盾,固营自守。

皇太极并不着急去攻打这个营寨,而使等到明军距离大凌河仅仅15公里之时,方才对明朝援军展开攻势。而小心翼翼的明军迅速展开了防御阵型,等待后金军的冲击。

后金的骑兵分为两翼向明军猛烈冲击,冲击取得了效果,但却并没有让张春的大营崩溃。明军的战车上配备的火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金骑兵的冲锋吃了些亏,冲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战车阵缓缓向前推进。

而此时后金军已经学会了制作红夷大炮,并在战场山配备了40门之多,这些炮在佟养性的指挥之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明军没想到自己也会遭到炮火轰击,阵型大乱,吴襄溃逃。张春让人点燃地上的草,想要利用风势烧灭后金的炮兵。但风势并不稳定,反而烧到了明军,明军彻底崩溃,张春被俘,4万明军被全歼。

这支明军是明朝在辽东的为数不多的精锐,在战斗中也杀后金副都统绰和诺、备御多贝、佐领卓纳、管武备院事达穆布、二等轻车都尉朱三、佐领拜桑武、骑都尉尼马禅、护军校爱赛、云骑尉瓦尔喀等诸多将领。但拥有了红夷大炮的后金,战斗力更强。

主将张春被俘之后,投降了皇太极。

04

当明朝援军与后金军大战之时,城中的祖大寿并未带兵出城作战,也许是祖大寿上次已经吃过了后金假扮明军的亏,并不能判断这次救援的真假,也有可能是城中缺粮过久,军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大凌河的祖大寿这个时候已经是插翅难飞,城内粮食吃光,人相食。城中的明军已经无路可逃,要么饿死,要么投降。祖大寿最终只能接受皇太极的招降,并让其子祖可法进入后金洽谈。当后金问起祖可法,在如此困境之下,为何还不投降。祖可法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当年的永平城投降,后金军答应进城之后善待城内所有人,但最后却屠城。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当然不会轻易投降。

不仅如此,祖大寿还十分关心皇太极的志向,认为他打下城池不占,没有得天下之心。皇太极表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锦州,祖大寿则说自己的家眷都在锦州,而镇守锦州的正是他的弟弟祖大乐,他愿意回到锦州,举城来降。为了让皇太极相信自己的投降,祖大寿将自己的副手,坚决不投降的何可纲拉出到城外杀死。何可纲被杀之后,立即被拖回城内,被城中饿疯了的饥民吃掉。

皇太极信任了祖大寿,皇太极如果想要得到祖大寿,就必须要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祖大寿投降之时,城中的3万人,仅剩下11682人。

祖大寿离开大凌河城,回到锦州。哪知道这个祖大寿到了锦州之后,就闭门不出。锦州城池坚固,粮草丰足,皇太极无奈,只得班师回朝。

但皇太极此行并非没有收获,祖大寿回锦州之时,只带了区区几十人,包括祖大寿的子侄在内的一大批明军成为了皇太极的人。

根据《洪业》一书中所介绍,重要将领如下:

祖泽润,祖大寿长子,后隶正黄旗,1644—1645年,曾参与招抚山西军旅,后又随洪承畴招抚湖南,驻守长沙。祖可法,祖大寿义子,曾参与制定征服天下的策略,及招降吴三桂和镇压李自成,官至湖广总兵,驻守武昌。祖泽溥,祖泽润之弟,授山西总督。祖泽洪,祖大寿之侄,亦隶正黄旗,对明作战,屡立军功。刘良臣,北直隶人,隶镶黄旗,曾参与征讨山西,擢为甘肃总兵,1648年镇压当地回民叛乱时被杀。刘武,归降时为明朝游击,后任南赣巡抚,1646—1647年出兵平定当地叛乱。及李成栋起兵广东,附明桂王,刘武讨平之,以功擢升兵部侍郎。此后他一直忠于清朝,并曾剿灭流贼罗荣。孙定辽,辽阳人,大凌河明军副将。降后赐银币、鞍马等物,后隶汉军镶红旗。随军征山西,又随多铎攻取扬州,平定江南,官至湖广提督。后于镇压原张献忠部将李兴泰时,溺水而死。张存仁,辽阳人,降后授一等副将世职。1636年授都察院参政,仍兼军职。1640年和1641年,提出诱降城内蒙古兵以取锦州之策,又力主劝服洪承畴归顺。1644年,作为济尔哈朗手下的主要炮兵将领,随叶臣招抚山西(其炮兵在攻打太原时起了关键作用),又作为攻坚战专家随多铎征河南、江南。浙江及福建部分地区平定后,授直隶、山东、河南总督。1652年以子爵卒。

05

祖大寿的祖上在辽东参军多年,宣德五年(1430),就在宁远城筑成的当年,祖庆率全家老小迁居至此,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并不断提升,成为宁远的一大家族。祖大寿的祖父祖仁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父亲祖承训随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的得力助手官至辽东副总兵。

祖家在辽东有着很高的威望,祖氏满门为将。祖大寿的兄弟辈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

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即位后,命人在宁远城为祖氏四世镇辽建立了功德牌坊。

所以祖大寿,是皇太极极力争取的对象。但祖大寿此时并没有真心投降后金,即便大凌河一战,已经有很多的兄弟子侄辈已经投降了后金,这其中还包括他的几个儿子。

这样的行为,当然会遭到其他臣僚的不满,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收到弹劾之后,不仅没有降罪于祖大寿,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镇守锦州。崇祯帝也曾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哪里敢去,找借口搪塞,始终呆在锦州城中。

此时的祖大寿实际上成为了皇太极和明思宗都极力争取的人物,两位皇帝都不得不委屈自己,以争取祖大寿为自己效力。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的子侄们都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1638年,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

祖大寿在中后所屯兵,领兵偷袭后金多铎部,多铎战败。

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皇太极的态度确实不能再低了。

皇太极很快又派人带信给祖大寿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错了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祖大寿自然不会相信这些,拒绝与皇太极会面。

06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六月,皇太极指挥清兵兵临锦州,开始了围城的持久战。同时清兵将锦州城外的庄稼收割完毕,并扫荡清除明军在锦州外围的据点,彻底切断驻锦明军与外部的联系。翌年三月,皇太极进一步采取措施,在锦州城外筑起座营垒,环城相列,在营垒外深挖壕沟,树起栅木,而各营间又有深壕相连,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皇太极将围城兵力分为两班定期轮番更换,以使清军能够得到时间休整。

面对清军的攻势,崇祯命洪承畴为主帅,率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合计十三万大军,前来救援。

明清(后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松锦之战爆发,这一战具体过程不是本文重点,只说说说结果。最终清军截断明军粮道,明军惨败,洪承畴守松山,不久之后城破被俘。在锦州的祖大寿见大势已去,也就举城投降了皇太极。

当祖大寿跪倒在皇太极面前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并好言安抚他:“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祖大寿死后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偷盗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但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被盗走的墓可能并非祖大寿之墓,而是祖氏另外一人之墓。

14 阅读:4899
评论列表
  • 2023-10-24 16:49

    爱国将领都怕被杀!明朝不死才有鬼

  • 2023-12-28 12:23

    祖大寿是个武将,谋略差的多,在战场上拼命杀敌没问题,怎么指挥他的能力差的远…

  • 2024-04-20 17:21

    碰上崇祯这个昏君,就算是郭子仪来了也就救不了,人家唐朝皇帝最多把郭子仪降职让他去守皇陵,形势一不好就启用。你崇祯把孙传庭关了监狱,袁崇焕杀了,熊廷弼杀了,内阁首辅换了二十几个。谁救的了明朝。

无心镜

简介: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