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英大娘:记忆中的温暖身影

醉翁刘尧 2025-04-16 06:18:41

郭美英大娘:记忆中的温暖身影

刘长权(淮北)

在我心灵那片最柔软、最难以忘怀的角落,始终屹立着一个高大而又无比温暖的身影,这个身影如同璀璨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黯淡,那便是郭美英大娘。因为她丈夫排行老四,所以又称她四大娘。

郭美英大娘的身形魁梧而壮实,她站在那里,就仿佛是一棵古老而苍劲的大树,岁月的风雨在她身上留下了坚韧的痕迹。那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象征着她强大的力量,足以遮风挡雨,为周围的人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她那满头的黑发,总是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质朴活力,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那头发就像是黑色的绸缎,虽然不是那么柔顺光滑,却有着一种源自大地的生机与活力。她简单朴素的衣着,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时髦的剪裁,却如同她的为人一般,实实在在地包裹着她那颗热忱似火、善良无比的心。她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每一步都扎实有力,仿佛大地都能感受到她的力量。那脚步像是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勇往直前的决心,每一次落下,都像是在诉说着她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对他人的无私担当。她说话的时候,声音洪亮得如同敲响的大钟,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整个空间,话语里透着果断与力量,让人不禁对她产生敬畏之情。然而,在她那看似威严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如同涓涓细流般温柔、无比善良且和蔼可亲的心。这颗心就像春天的阳光,默默地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艰难年代,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整个村庄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饥饿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游荡,它无情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和意志。家家户户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发愁,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绝望。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仿佛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郭美英大娘当时作为乡干部,她肩负着比常人更多的责任。她深知乡亲们的苦难,那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总是透着对乡亲们深深的同情和担忧。她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总是想尽办法为大家排忧解难。她的身影穿梭在村庄的大街小巷,成为了那个黑暗年代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有一天,大娘下乡回来,那一路的奔波并没有让她有丝毫的懈怠。她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她没有顾得上休息,就立刻开始挨家挨户地查看情况。当她走进我家那简陋的小院时,我正有气无力地靠在墙角。那时的我,仅仅四五岁,幼小的身体根本无法抵御饥饿的侵袭。饥饿已经将我折磨得虚弱到了极点,头无力地耷拉着,眼睛也半睁半闭,连抬起来看一眼来人的力气都没有了。大娘看到我这副模样,眼里瞬间满是疼惜。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母亲般的慈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关切。她快步走到我跟前,蹲下身子,用她那粗糙却温暖的手轻轻摸了摸我的头。那双手,虽然布满了老茧,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温度,仿佛能传递力量。她皱着眉头,满脸的担忧,说道:“小孩几天没吃东西了,不行了。”说完,她迅速地从口袋里拿出笔和纸,那支笔在她手中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快速地在纸上书写着。她写好一张条子后,毫不犹豫地递给我的母亲,说道:“快,拿着这个到张庄粮站去领面。”母亲接过条子的那一刻,眼里满是感激的泪花。那泪花里,有对孩子即将得救的欣慰,更有对大娘的无尽感激。就是这2斤红芋笼头面,在当时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最耀眼的曙光,宛如生命的希望之火,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那面做成的食物,每一口都饱含着大娘的救命之恩。那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香甜,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大娘大爱的铭记。

还有一次过年,村庄里虽然弥漫着淡淡的年味,但贫困依然像一团驱不散的浓雾,紧紧地笼罩着每一个家庭。过年本应是欢乐的时刻,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却依然充满了无奈。郭美英大娘却没有忘记我这个小孩子,她的心中装着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她特意来到我家,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她拉着我的手,那双手是那么的有力而又温暖,说道:“走,去大娘家吃饺子。”我跟着她来到她家,一进屋,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那饺子散发出来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那香气里,有肉的鲜美,有菜的清香,更有大娘浓浓的关爱。我吃着饺子,每一口都觉得无比幸福,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温暖,一种被关爱的满足。

后来,大娘随军去了徐州。听说她在徐州的火柴厂和灯泡厂都担任厂长,她就像一颗火种,无论到哪里都能散发光和热。在火柴厂,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领导才能,带领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让火柴厂的生产蒸蒸日上。她就像那点燃火柴的人,为工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灯泡厂,她同样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她的管理理念如同明亮的灯泡,照亮了工厂发展的道路,使灯泡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距离的阻隔,我们渐渐失去了联系。当我听到她已经去世的消息时,心中像是被重重地捶了一下。那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痛,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她的恩情我还未曾报答,她就永远地离开了。但她的形象,她的善良,她的救命之恩,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在我心中,郭美英大娘永远活着,她的精神如同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她的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对他人无尽的关爱,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去关爱他人,去传递这份温暖与善良。

作者巡查颛孙子张墓陵园

作者简介:刘长权,笔名刘尧醉翁,退休老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杜集区刘开渠故居诗词书画社社长。诗词发表于中华诗词网络平台及各诗词网站,散见于《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安徽卷》、《江淮诗书画研究》等。

0 阅读:1
醉翁刘尧

醉翁刘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