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Gernet, Jacques (1996). A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49781-7.
【南方汉人有与侗族和南岛语系血统人群混合的证据。西南汉族与苗瑶语族有混合,而西北汉族则有少量西欧亚祖先成分,可追溯到4,500-1,300年前。东北汉人比南方汉人有更多的黄河流域,和一些古老的东北亚血统……】
【南北汉人之分】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对中国汉人内部差异性的研究很少。直到1930年,中国学者提出,像汉族这样庞大的民族群体,会随着历史演进和地理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分化,形成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亚群体。
中国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民系"这一概念,用以描述民族内部的亚文化群体。民系的区分主要基于三个核心要素:语言/方言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区别以及心理素质的特征。
这一概念虽然是中国学者的原创,但在西方学术界并未得到广泛采用,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族群"这一术语。
中国汉人的内部遗传结构与中国广阔的地理范围相一致,过去几千年以来大规模迁徙的历史导致了不同的汉人亚群的出现,这些亚群表现出轻微但可辨别的生理和生理差异。
尽管遗传学相似,但汉人亚群的遗传学呈现出南北特征。尽管由于南北汉人之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界,但许多研究为了方便,简单地将汉族分为两个亚群: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
根据2020年的一项研究,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具有高度相似的银川信息,包含了新石器时代黄河农耕人群(汉藏语系)和南方原住民的血统。这一发现表明,尽管南北汉人在文化和地理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拥有共同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中原人。
这些中原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向南北扩散,并与当地的原住人群融合,形成了今天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汉人亚群。这种混合不仅体现在银川信息上,也反映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上。
2022年的另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汉人内部的遗传多样性。尽管所有汉人亚群都共享新石器时代黄河农耕人的血统,但不同地区的汉人在祖先成分上存在细微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广泛的人口迁移和混合。
例如,南方汉人的基因中显示出与侗族和南岛语系人群混合的证据,而西南汉族则与苗瑶语族有较多的基因交流。西北汉族的基因中则包含少量来自西欧亚的祖先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追溯到4,500至1,300年前。东北汉人则表现出更多的黄河流域血统,并带有一些古老的东北亚基因特征。
尽管南北汉人在遗传信息上存在这些差异,但他们之间的遗传关系仍然非常紧密。研究表明,汉族亚群在遗传上比他们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邻居更为接近。特别是与日本人群的基因相似性较高,这可能反映了历史上东亚地区的广泛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
整个中国的汉族群体被描述为具有“连贯的遗传结构”,这意味着尽管存在地域差异,汉族在基因上仍然是一个高度统一的群体。
然而,这种连贯的遗传结构也存在一些例外。广西的平话语族和疍家人是两个显著的例子。平话语族和疍家人的父系基因与南方原住人群更为相似,而母系基因则显示出明显的汉人特征。
这种独特的基因组合表明,这些群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复杂的混合过程。疍家人的父系基因以非汉人为主,与贵州的侗人相似,而母系基因则与客家汉人和潮州汉人关系密切。这种基因模式支持了疍家人是汉人与南方原住人群混合后裔的假说,尽管他们的汉人血统只是部分得到证实。
【族群扩散和南北差异】
北方汉族居民在历史上多次因王朝更迭、地缘政治动荡、战争和饥荒而大规模南迁。这些迁徙浪潮始于先秦时期,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唐宋之际以及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北方汉人南迁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不限于逃避战乱、寻找更适宜农耕的土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压力。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波又一波的汉人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向南方迁移,逐渐扩散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更远的福建、广西和海南等地。
随着北方汉人的南迁,他们与南方的非汉人原住人群如百越、苗瑶、侗等发生了广泛的文化和基因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融合上,也深刻地影响了南方汉人的遗传结构。
北方汉人移民与南方原住人群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中国的人口结构——汉人占绝大多数,而非汉人原住民族则成为少数群体。
尽管南方汉人在文化上以汉人为主,但他们的遗传结构却显示出与北方汉人的显著差异。以福建和广东的汉人为例,他们的遗传信息中,包含了较高比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原住民的血统(35.0%–40.3%),这种血统还体现在现代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中(66.9%–74.3%)。这一现象表明福建和广东的汉人在历史上与当地原住人群发生了深度的融合。
在广东地区,粤人、潮州人和客家人之间的遗传信息差异较小,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人口同化和基因流动。广东地区的汉人群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移民潮,不同群体之间的通婚和文化融合使得他们的基因特征趋于一致。
而在广西、贵州和湖南等地,现代人群的基因中则显示出与苗瑶语族相关的混合特征。这些地区的汉人与当地原住民的基因交流银也较为频繁,形成了独特的遗传模式。
从中国北方到南方,汉人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大量历史上汉人移民在抵达南方后,形成了复杂的基因混合模式。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汉人和古代百越对遗传信息的贡献几乎是均等的。
随风
南北汉人这个概念已经炒作了许多年,这个概念包藏祸心,故意在汉族人群中搞对立。
edsy
我们都是汉人,何来分南北?这种帖子完全是无中生有居心不良
户外露营
又来诬蔑分裂我汉族!!!!滚犊子
双木成了林
典型的1450手法,就是为了分化人群,制造对立!!比如性别对立,地域黑
用户17xxx36
别扯了,西方连自己的史料都没有,哪来的中国史料。
小可
只有在宋、金、辽 后三国时代才分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现在不分了。北方以前叫契丹 俄语Китай 契丹是中国的意思
用户10xxx82
对平台追责
九横宇
这个小编该死,用这种来等他南北人种,是想潜移默化的来瓦解中华民族吗?
绿茶
左半小编和右半小编
人本
都是华夏子民,你个智障
零度空间
故意弱化壮族的影响力,侗族,只是壮泰语系的一个小分支,只有壮族人口的十分之一却代表了壮泰语民族?民族分类同又故意把贵州的壮族人称为布依族,其实布依族是真正的,古老传承最好的北壮人!壮族真鳖屈!
Kirs
一手举报
用户10xxx05
皮的汉人。看见你们这种拿着汉人这种伪概念去篡改先前的东西就恶心。汉朝人也就是汉国人,和后面的根据儒教把根儿扔在汉朝的伪汉人,还有现在的汉族人,那都是不一样的。真正的汉人就是汉朝人,而且还是个多民族概念。后面的这东西不叫真正的汉人,本质都是儒人。 现在的这个汉族人这成分可复杂了,就算让你现在去做这个统计,你都能给统计的混乱不堪了,更何况以前那种落后时代。所以说,这个汉族人,跟以前的伪汉人,还有以前的真正的汉人, 也就是汉国人,那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
用户55xxx47 回复 03-18 22:46
1450
用户10xxx05 回复 用户55xxx47 03-19 03:34
要是没水平就给少放皮,不要为了喷而喷的乱扣帽子,像个无头苍蝇
国内专业评论员
鬼佬懂个屁
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汉人不分南北,都是一家人,妄图分裂的去4️⃣
用户10xxx13
南方汉人大部分是古代汉化的三苗百越巴蜀之类南蛮人或南迁汉人与南蛮人的混血。古代南方最初无汉人,长达三千年时间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的国土,即便算上附属诸侯国也没到南方地区
草莽
中国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华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