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 精 讲 \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一生把傲作为敌人,尽管他是个狂者,但他把傲作为敌人。
我们就能微妙地感觉到狂、傲里面一种巨大的差异。狂者志在进取,狂是说状态勇猛精进,它是侠儒,它是行动的儒学,他创建的学说也是行动的学说。但是他不傲,王阳明狂而不傲,这个辩证法要悟通了能少犯许多错误。
比如说我一再举的那个例子:一个当过地方官的人,路过王阳明那儿去看王阳明,王阳明问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什么的,那个人一说,王阳明赶紧拿本儿记。如果他要有半点傲,他就不会在一个比他名声小、地位低、年龄轻的人面前,这么勤奋地求知若渴地表现出这个劲儿来,但是他没有一点傲,赶紧拿本儿记。
因他志气大需求就大,他进取就不失去一个学习机会;如果傲,他就自我封闭,就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王阳明说:“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
这个傲是诚的反义词,一傲了就不诚了,不诚连天也聊不好。相反,为子诚必来孝,为臣诚必来忠,为父诚必来慈, 如果为友诚必来信。所以这个傲是自己活埋自己,自己弄了一个装甲把自己扣在里面。
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丹朱是尧的儿子,说象和丹朱都不肖,都不是好孩子,都不是好人吧,他们也就是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
尧传位的时候不传丹朱,因为什么?说丹朱不肖,不能传他,传给了舜。“诸君常要体此”,你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地提住心,验证这个道理,体会这个道理,就是觉得这个傲是人生的大敌。
“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个无我而已”,你无我了,那心就是本体了,你有了我了就长傲逐非,遗失了本体,恶人之恶就因为他遗失了本体,人一遗失了本体可以无所不为,这是王阳明一再讲诚意,一再讲存天理去人欲的根源。
因为人要是失去了本体,那就整个一洪水猛兽。无我是最高境界,所以“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就好比眼睛里放了个金玉屑,也照样是昏天黑地。
这心中要是有了一个东西,就像那玄策去见惠能,绕圈就不给惠能下拜,惠能说你心中必有一物,玄策说我诵《法华经》,诵了多少多少,惠能说你心迷被《法华》 转,你心悟了才能转《法华》。
你把它都背下来又怎么样?他心有一物,见了真佛他也不下拜。说“古先圣人许多好处”,好处是各种各样的,归根到底就是无我而已,所以“无我”是儒释道三教共同聚焦的地方,但无我的表现三教又略不相同。
儒家的无我是尚情无我,把那个善、良知扩充起来,扩充到大我,然后灭小我,这是儒家的逻辑。无我自能谦,无我的话你自然而然就谦虚了,你一谦虚它是众善之基,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两人闹矛盾,王阳明就说你看,桌子上面是盆儿,盆儿下面是桌子,桌子下面是地,越往下越大,所以你姿态低一点,你就大了。谦是众善之基,傲是众恶之魁。老百姓说骡子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