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在沿革史上,鳌拜被塑造成了一个纯粹的负面角色,尤其是在《鹿鼎记》的广泛传播下,其奸佞之相更是深入人心。
而我们不禁要问,鳌拜作为一位掌握重兵、英勇无比的清朝头号猛将,为何会被年仅17岁、权力尚不稳固的康熙皇帝成功擒获并关押入狱呢?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鳌拜这个大臣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就是鳌拜,电视剧和电影《鹿鼎记》,里面都曾出现过鳌拜的身影。
在剧中他是一个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的摄政大臣,因为他手握重兵。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不是说皇上就是一言九鼎的,而是看兵权在谁的手中,毕竟古代是武力统治国家的,东汉末年的曹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他拥兵自立,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鳌拜虽说没有像曹操这样做,但是皇上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出,其实鳌拜能有今天,也是他用命换来的。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创立者叫皇太极,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这个鳌拜是努尔哈赤的一员大将,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得到了重用。
等努尔哈赤死了之后,鳌拜又跟了皇太极,皇太极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打入中原,鳌拜看到这种情况,就一个字干,虽然这个时候,皇太极还没重用鳌拜。
但是清军能入关,全都是鳌拜一手促成的,皇太极派人攻打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皮岛的地方,这块是一个隘口,纵使你有千军万马,也得编成很小的纵列才能通过。
皇太极一打就是好几年,可是这个皮岛死活就是打不下来,这时候鳌拜一跃而出,带兵拿下了皮岛,让清军一拥而入,覆灭了明朝。
作为战役中最大的功臣,鳌拜被皇太极给予了最重要的官职,并且给了他“巴图鲁”的称号。从此以后,鳌拜就成了清朝的开国功臣。
鳌拜朝野中霸主遗憾的是,后来皇太极不幸染疾离世,在经历过多次权力更迭后,年幼的福临亦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得以继位。
鳌拜延续先帝的遗志,继续尽心尽力辅佐顺治皇帝,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荣幸地与多尔衮共同进驻中原,实现了皇太极生前未能达成之夙愿,此外,鳌拜堪称清朝的开国元勋。
而出乎意料的是,顺治皇帝由于天花的肆虐以及董鄂妃的离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仅仅在24岁时便英年早逝。
在此情形之下,鳌拜必须再次肩负起辅佐新皇的重任,在孝庄太后的精心安排下,年仅8岁的玄烨成功登上皇位,成为新的君主。
鳌拜由于得到顺治皇帝的充分信任和赞誉,被特别任命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等四位顾命大臣的一员,继续支持康熙。
如果顺治或皇太极仍然在位,鳌拜自然会恭敬地听从其命令,毕竟他们都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物,年龄差距并不算太大。
再者,满族人民有着强烈的忠诚和爱国精神,鳌拜理应效忠新皇,到了康熙这一代,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康熙年纪尚小,缺乏权威,朝廷之中也没有能够制衡鳌拜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曾由多尔衮掌握实权,但现在多尔衮早已离世,整个朝廷之中鳌拜的地位最为显赫。
因此,他逐渐变得骄横跋扈,老臣索尼年事已高,不愿参与纷争,选择保持中立;而遏必隆和苏克哈萨则明显偏向于鳌拜,实际上他们主要是出于对鳌拜强大实力的畏惧,使得鳌拜在当时成为了“二号人物”,即使是康熙和孝庄太后也不得不对他礼让三分。
嚣张跋扈,终究被惩治鳌拜凭借着三代王朝的经验与深厚底蕴,在朝廷之中稳坐泰山,一时之间无人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而随着索额图离世,再也没有能够制约他的力量存在,使其逐渐地骄纵跋扈、妄自尊大。
对于年仅弱冠的康熙皇帝,他并未给予应有的尊重,视其为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缺乏能力和才干,因此常常公然违逆康熙的旨意,我行我素。
尽管康熙年纪轻轻,资历尚浅,但在孝庄太后的悉心教导以及诸多变故的磨砺之下,他早已拥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心智,深知鳌拜乃是他掌握实权的最大障碍。
于是,康熙开始采取隐忍策略,暗中积聚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后,欲将鳌拜绳之以法。
而康熙深知,若要彻底击败鳌拜,绝非仅仅依靠武力手段所能达成,而需运用智慧计策,以免引发兵变或朝廷动荡。
随后,康熙以研习摔跤技艺为名,在皇宫内秘密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摔跤高手,他们每日除了进行摔跤训练之外,还要学习武艺。
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样,直至这些人训练得当之后,康熙再次以商讨国家大事为由,邀请鳌拜入宫。鳌拜接到诏令后,并未产生疑虑,便独自赴约。
毕竟他身为武将,历经沙场多年,自认安全无虞,且他也从未料想到康熙会对他有所行动,事实却出乎他的意料。
当鳌拜踏入宫殿,走到康熙面前之际,康熙以赐茶之名,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递给了鳌拜。
鳌拜毫无戒备之心,顺手将茶杯抛于地面。
瞬息间,有人高呼鳌拜行刺,意图谋反,尚未等鳌拜回过神来,康熙早已安排好的摔跤高手们一拥而上,将鳌拜制服。
鳌拜虽勇猛无比,终究无法抵挡众人的合力围攻,最终被康熙生擒,康熙并未将其处死,而是将其关押至狱中。
直至1669年,鳌拜因病逝世于狱中。
那么,康熙为何未将鳌拜斩首示众呢?据史书记载,鳌拜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遂向康熙求情,希望念及当年曾救驾皇太极之功,宽恕其罪。
鳌拜虽侥幸逃脱死刑,却终生被囚禁于狱中,直至生命终结。
手握40万重兵,为何不造反呢鳌拜实际上从未怀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他始终如一地忠于大清王朝,自从跟随皇太极直至康熙皇帝期间,他都全心全意地进行辅佐工作。
到了雍正皇帝即位以后,政务繁忙之际,他通过翻阅史料发现鳌拜从未有过任何谋反的意图,因而解除对鳌拜的污名指控,并对他的家族后代给予厚遇。
尽管在后期阶段的鳌拜的确因受到皇恩眷顾而变得骄横无礼、狂妄自大,而对于他来说,权力远胜于皇位本身,作为历经三朝的元老,他确实具备了骄纵的资本。
在康熙皇帝年少登基之后,鳌拜便开始辅佐他,经过多年的共事,两人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因此鳌拜自然不会轻易对康熙痛下杀手。
即便在康熙皇帝成功擒拿鳌拜之后,他仍然没有选择将其彻底铲除。
当时的政治环境错综复杂,一旦发生内乱,整个大清王朝可能面临覆灭的危机。
新皇即位通常是一个国家最为危险的时期,有权势的大臣们会伺机而动,其他势力也会趁虚而入。
特别是在康熙皇帝年幼即位时,众多大臣难免会萌生叛逆之心,若在此刻鳌拜发起兵变,朝廷局势恐怕将陷入失控状态。
此外,当时清朝还面临着来自北方吴三桂的威胁,尽管吴三桂早先已背叛明朝,转投清朝阵营,但清朝大臣们绝不会信任这样一个具有背叛前科之人。
倘若清朝内部出现动荡,身为汉族的吴三桂或许会趁火打劫,这是清朝大臣们所不愿见到的局面,因此他们自然不会发起兵变,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鳌拜选择继续全力协助康熙皇帝治理国家,毕竟他自身地位显赫,实在无需为了争夺皇位而赌上全家的生命安全。
若是贸然发动兵变,鳌拜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尽管表面看来鳌拜掌握着四十万大军的军权,但其中大部分将士仍忠于大清王朝,换言之,若鳌拜发起兵变,他实际可用的兵力或许并未如此庞大,自然也就无法与康熙皇帝相抗衡。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安定的生活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长时间的战乱只会导致大多数人背井离乡,因此这些士兵最终或许也不会追随鳌拜发动兵变,而鳌拜本人自然也不会冒险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皇帝背后的支持力量强大无比,有来为他撑腰,鳌拜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尽管孝庄并非男性,但她却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敏锐度,自努尔哈赤时代起,她便开始为大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或许是由于见证过多场权力斗争,她深谙如何维护统治稳定。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势如破竹,即将攻占南京城,面对此情此景,顺治皇帝竟欲退守关外,原因在于他认为清朝根基尚未牢固,此刻或许并非开战的最佳时机。
得知此事的孝庄立即赶到现场怒斥道:“怎能将祖宗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一旦有了首次妥协,必将引发后续的多次退让。
顺治皇帝闻讯犹如醍醐灌顶,遂决定亲自率军迎敌。
考虑到皇帝的人身安全,孝庄再次劝诫他,希望他能留在京城坐镇指挥,不必亲身赴前线作战,最终顺治皇帝采纳了孝庄的建议,南京城得以成功保全。
可以说,四大臣有幸辅佐康熙皇帝,皆得益于孝庄的谋划。或许是她预感到亲王摄政的潜在风险,于是提出由顺治皇帝挑选大臣辅佐下一任皇帝,以便使康熙皇帝无需与亲王展开激烈的角逐。
因此,孝庄虽然身为女子,却表现出非凡的谋略才能,她虽未垂帘听政,但却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巩固了皇帝的政权。
包括后来广为人知的康熙皇帝生擒鳌拜事件,这或许也是孝庄精心策划的结果,毕竟一个年仅十余岁的少年又怎会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即便后人们常常提及的康熙皇帝生擒鳌拜一事,或许都应归功于孝庄皇后卓越的智谋和决断,要知道,对于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无法具备如此果断、果敢的行事魄力的。
作为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大臣鳌拜,他对孝庄皇后的能力自然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绝不会冒险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试图推翻康熙皇帝的统治地位。
结语虽常言康熙生擒鳌拜乃孝庄智慧决策所致,但需明白,彼时康熙仅十余岁,无法展现这般果毅决断之气魄。
鳌拜身为顺康二帝期间重臣,对孝庄才能洞若观火,故自不会妄图以身试险,颠覆康熙皇权。
乀冷不丁丨M1n9灬
狗屁不通!清制根本没办法造反的!八旗中五旗是皇族亲王郡王掌控,上三旗是皇帝亲领,这是满清根基。鳌拜既非皇族,又非领主,带谁造反?清代根本没有满族人会造反,制度限制了!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清楚,拿影视来说事?
流洋 回复 11-13 17:42
幼稚 当时康熙还小 满清是八旗议会制度 鳌拜主要有两白旗的指挥权 这是鳌拜的根基 最精锐的是多尔衮留下来的两黄旗 两黄旗鳌拜指挥不动 因为两黄旗只有皇帝亲王才能担任旗主 何况当时九门提督的一把手也是满清亲王担任 鳌拜想造反 第一 拿下九门提督 控制北京 第二 占领北京后能够有实力抵挡住两红旗 两黄旗 两蓝旗的进攻 几乎不可能
用户10xxx06
写的的啥屁,索尔图去世[得瑟][得瑟][得瑟]
爆米花
鳌拜和董卓,不一样吧?
依旧风华
一切都是韦小宝,没有韦小宝康熙王朝不成立的
用户10xxx74
吴三桂在南方,什么又北方,没有一点点的历史常识。
LshT
皮岛是东北入关隘口?写的啥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