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南昌市,有一个区叫做新建,别以为新建区是现在新建的,这地方从北宋到现代一直叫做新建县(区),妥妥的千年古邑。新建有名的旅游景点不少,例如赫赫有名的海昏侯墓,还有小平同志下放时的拖拉机修配厂,现在叫做“小平小道”景区,还有南方少有的厚田沙漠等等,当然还少不了江西最大最豪华的清代巨宅——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是什么意思,“汪山”是个地名,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而“土库”是当地人对大型青砖瓦房的称呼,所以汪山土库其实就是汪山这个地方的巨宅。
汪山土库住的是程氏家族,按照山西的叫法应该叫作“程家大院”,始祖程启垣是个农民,种田养鸭,人称鸭太公,由于家风良好,坚持让子孙读书,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整个清代至民国,都人才辈出,家财万贯。
那么汪山土库到底有多大,资料显示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9幢排开,一共1443间房,有通风和采光天井共572个。
汪山土库门票40元,离著名的海昏侯博物馆不到3公里,可以坐公交137路直接到达门口。
汪山土库这样的巨宅能够保存到现在,也不容易,1968年,汪山土库作为“反面教材”,被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程世清列为“阶级教育展览馆”,与四川大邑刘文彩的刘氏庄园并称。
有意思的是,程世清也姓程,可谓大义灭亲,将本家程氏的大院作为反面教材,当然,这位开国将军程世清是河南人,不是本地人。
做了一阵子反面教材后,也不能让房子空着浪费了,于是又将汪山土库内的房子一部分给了“贫农”居住(后逐渐各自拆了重建),一部分改作大塘粮库。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上百年历史的汪山土库被严重破坏,内部艺术雕饰和古籍字画荡然无存,房屋也残损了不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大塘粮站撤出汪山土库后,汪山土库年久失修更加破败,直至2003年政府才开始修复。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木雕,其实都是现代修建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座耗费了几代人心血建成的巨宅,能够穿越200年时光保存至今,也算是一种幸运。
汪山土库的修建,和程家的三个大红顶子密不可分,这三位清嘉庆年间的进士,分别是湖广总督程裔采、程矞采的胞弟江苏巡抚程焕采,程矞采的堂弟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这就是程氏家族清朝“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辉煌,而这三位都是始祖“鸭太公”的孙辈。
清道光元年(1821年),程矞采三兄弟决定修建一座大宅,他们请来了当时最顶尖的设计师,选用赣南的优质杉木,上下粗细均等,直径一律为1.2尺,非常讲究,直至30年后的咸丰元年(1851年),汪山土库才建成主体,初具规模。
这座占地108亩的豪宅,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巷道交错、庭堂深邃,里面有祖堂、保仁堂、谷贻堂、光裕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望庐楼、接官厅等各种建筑。
由于汪山土库的大房主人程矞采,与林则徐是同榜进士,豪宅建成后常有达官显贵光临,所以还专门设置了“接官厅”,一代名臣曾国藩、帝师翁同龢、民族英雄林则徐,都曾是汪山土库的座上客,他们与程氏兄弟交往甚密,并在此留下了墨宝,林则徐向程氏兄弟赠送了一副对联: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人选楼。
汪山土库内甚至还有专门的兵器库,可以说这是一座家族的巨宅,也是一个士族社会的缩影。
程矞采三兄弟为了继承父辈们开创的义举,置义田、建义仓、办义学,规定程氏族中后人都要进私塾读书,只要愿意读书,可以一直免费读到考取功名。周边的外姓子弟,也可以在程氏私塾读书,而且不收学费。程氏兄弟还建立了一个民间助学机构“兴宾会”,为当地贫困子弟就读高等学府或进京科考提供学费和路费。
正是由于有诗书传家的好家风,程氏一族从“鸭太公”开始到民国建立,一共走出的4名进士、11名举人以及大小官员100多名,家族团结向上,延续了好几代的辉煌。
在教育并不普及的年代,程氏子弟没有不读书的,只有读不进书的,大屋中的稻花香馆就是程氏子弟的启蒙学堂,那些读书后功成名就的大多远走高飞,后裔遍国内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
读不进书的就在老家仗恃官亲,依赖祖业出赁土地,收租放债。这种日子最终也随着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而消失。
汪山土库的建筑虽然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深宅大院,但还是有很多看点,例如这条八尺巷,是贯穿整幢建筑东西的内部主干道,供马车、轿子接送主人出入,可与每幢房屋相通,但在祖堂东西两边各拐两个弯,代表人生道路曲折,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
而卧室的地面是比厅房要高出一砖的,并且有透气孔,有利于空气流通。
下水道也十分讲究,有专门的青蛙提手盖子,防止下水时堵塞,下水道内养乌龟和鱼,用来疏通管道。
汪山土库的500多个天井也十分讲究,长宽比为 2:1或3:1,天井檐高与进深的之比为1:1.25—1:1.40,这样的比例是与当地的风向有关的,可以达到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雕刻被损毁的较多,遗存下来的少数,也说明处处都用心,例如祖堂的这处砖雕呈“品”字型出挑,组合成一顶官帽图案。
下方分别有“柳絮梅花”、“桐竹腊梅”、“鱼戏莲花”、“喜鹊登梅”等砖雕,每一处都寓意深刻。
而土库里的大粮仓更是占地422平方米,可储粮36万斤,供当时宅内的上千口人食用。
不过这么一座讲究而豪华的大宅,作为屋主程矞采,其实并没有住过几天,程矞采考上进士后入仕,四处为官,常年在外。
程矞采在任江苏巡抚期间,因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镇江、吴淞口战役中防守失利而被革职留任过一次,当时他就回汪山土库去世父亲的小屋中小住了一段,后来这座房子改名为“退思堂”,门楣也换了,八骏图中有一匹马是四脚朝天的,还有一匹马是马失前蹄的,寓意着警示程氏后人,凡事要小心谨慎,须知悬崖勒马,以免人仰马翻。
只是后来时运不济,程矞采1850年任湖广总督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程矞采又因赴湖南防堵不力被革职留任。后来太平军攻下武汉,其长子程福培又战败阵亡,失官丧子的程矞采以病告假回家料理,未获批准,他一气之下在衡阳弃印出走,后被朝廷编修弹劾,充军新疆。1857年才获释,在归家途中去世,终年75岁。
汪山程氏家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只有这座堪称历史遗产的家族建筑,还在述说着程氏家族开基立业的故事。
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也是程氏家族辉煌上百年的根本,始祖“鸭太公”不过是一个种田养鸭的农民,但他坚持让子孙后代读书,不出三代,家族便连中三名进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此家族的命运被改变,也留下了这么一座200年历史的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