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歧视和“天价”菜品被骂:西贝对消费者缺少敬畏与尊重

第三眼界 2021-01-17 19:23:30

西贝被全网声讨背后,是西贝品牌价值的认知偏差

近两年,菜品价格贵又名不副实,频频遭全网吐槽的案例不在少数,甚至连中华老字号也未能幸免:去年的"狗不理王府井店"事件,全聚德烤鸭多次被吐槽"徒有虚表"以及"宫廷风味菜"厉家菜因性价比低,被骂上热搜等,都是最直观的写照。

因"I LOVE 莜"而声名鹊起的西贝莜面村,也在接连不断地"误操作"之后,成为众矢之的。而西贝前任副总裁楚学友的一段微博评论,无疑成为网友发泄不满的导火索。

实际上,这段言论是去年4月份发布的,最近才被爆出,多少让西贝有些猝不及防。

面对网友的吐槽,西贝赶忙撇清关系,声称楚学友已于去年9月从西贝离职,该条微博不代表西贝的立场。

然而,这套说辞显然无法弥补广大网友受到的"伤害"。而随着西贝"21元一个古法戗面面头""33元一个大花卷""46元一盘葱油菜心"等"天价"菜品、主食被接连曝光,西贝迅速跌入更大的舆论漩涡。

照理说,这些年,西贝的菜品和服务质量已经得到了越来消费者的认可,络绎不绝的排队人群足以说明西贝的良好口碑。然而,这次"翻旧账"事件,西贝仍旧被骂得很惨,可见实际情况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也不是西贝一句道歉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综合来看,这次事件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消费者的自尊心受到"巨大重创"

网友对西贝前任副总裁楚学友的言论解读为"月薪不足5000,不配吃西贝",而这种言论,无疑是对广大网友的极大冒犯。

尽管仅有"学习了"三个字,但却被很多人认为,言语间充满了对月薪5000以下人群的鄙视和不屑,更有种"西贝的消费者都是月薪50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人群"的优越感。

这一方面与西贝在消费者中形成的"平价西北菜"的印象出入甚大,一方面也让西贝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亲民形象瞬间崩塌。

而对于月薪高于5000的消费者来说,收入高是否就愿意接受高价,其实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消费者不是傻子,同样的馒头、花卷和菜心,别人只卖三五元、十几二十元,在西贝却能卖出这样的"天价",并且菜量还少(西贝CEO贾国龙美其名曰:走精致路线,好吃不浪费),如此还乐此不疲,难道不是对自己智商的极大侮辱么?

即便抛开楚学友的"个人言论",贾国龙推崇的"沽清""菜量少"也不该成为西贝涨价和单价普遍偏贵的理由。

贾国龙所谓的"菜量小是顾客利益,小贵也是顾客利益"言论,显然也并没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二是"德不配位"引发的连锁反应

去年初,受疫情影响,餐饮业成为重灾区,贾国龙便开始"哭穷":疫情致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停业,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

结果得到银行援助之后,西贝反而偷偷上调了某些菜品的价格。在舆论声讨之下,西贝只好道歉并恢复原价。

去年9月份,正值"996"被热议之际,贾国龙的一段"715"言论也引发众怒: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而且32年来,大家都这么干,"你有多大的辛苦,就有多大的收益"。言语间,无不对西贝的这种工作状态表现出自豪感。

即便在舆论哗然之下,贾国龙依然未表现出丝毫歉意,反而宣称:支持自愿奋斗。

近期,随着拼多多员工事件的不断发酵,贾国龙的旧账再被翻出来,再次受到广大网友的抨击。

某种程度看,本次事件其实也是网友对贾国龙声讨的延续。

诸多企业大佬对"996"的推崇,无不是以忽略员工身心健康为前提。无论是倡导"奋斗论",还是坚持"自愿原则",都难以在事实层面上,给普通员工和广大网友一个满意的答案。

创始人或CEO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的"代名词"和"门面",如果他们给外界的印象不好,那么企业也必然受牵连——因为企业通常是创始人或CEO意志的体现,企业被骂,创始人受牵连;反过来,创始人被骂,企业自然也难脱干系。

典型的如拼多多。

虽然黄峥已于去年7月卸任拼多多CEO,逐渐退居幕后,但对于深陷舆论漩涡的拼多多来说,黄峥仍是拼多多褪不掉的"标签"。而广大网友的愤怒自然也不会只针对拼多多,满腔怒火也会不断向黄峥倾泻。

一面"哭穷"、一面偷偷涨价;一面压榨员工、一面标榜"向自愿奋斗者致敬",如此"两面三刀"的CEO,怎么能让人相信可以做好餐饮,并放心在西贝消费呢?

三是企业视角VS消费者视角对品牌价值的认知偏差

西贝认为自己是"高端品牌",再加上走精致路线,"天然、地道、真诚"的品牌理念,所以有意把产品的价格调高;然而,广大消费者对此却并不认可。而这恐怕是某些菜品和主食被大家吐槽的重要原因。

此外,高价的背后,西贝的产品质量也值得怀疑。有网友调侃道,同样是戗面馒头,外面3元5个不香么?

尽管西贝号称是古法戗面,但与市面上的戗面馒头究竟有多大区别,增加了多少额外的服务价值,便要打一个问号了。

定位"高端",或者说想要走向高端,并不能单纯在菜品价格上疯狂加价,在没有品牌认知和价值积累的前提下,只会让消费者敬而远之。

拿小米来说,为了摆脱自身的"低端"标签,冲击高端,雷军可谓煞费苦心:各种奔走相告,软硬宣传。虽然销量看,确实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但还是免不了被很多人嘲笑和讥讽。一不留神,也会被猪队友的"神助攻"打回原形——小米某些高管的微博和内部讲话,将小米骨子里的"屌丝"气息暴露无遗。

这几年,在华与华"超级符号"的包装下,西贝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确实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日渐上涨的菜品价格和快餐化的装修风格,也劝退了不少曾经的老顾客。如今去西贝消费,要想吃好,已经再难用平实的价格了。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西贝越来越不"平民化",这让很多人尤其是老顾客颇有微词。

但是价格贵了,就高端了吗?显然很多人并不这样看:比西贝价格贵的餐厅有的是,而无论是菜品质量、装修风格还是服务水平,西贝距离高端餐厅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西贝或许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认为的高端,在消费者眼里却成了的"强盗"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不少支持和中立的声音认为,西贝的菜价并没有什么问题,不偷不抢,明码标价,爱吃就吃,不爱吃就别来;没必要因为过高的价格,就上纲上线,群起而攻之。

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观点自然也不无道理,但是扪心自问:你真的觉得21元一个的戗面馒头比外面的更香么?

西贝有对规模和品牌高端化的追求,这并没有错。但要明白,在奔跑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尤其不能单纯以自身视角看问题,以偏概全;而应该多站在用户视角,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以为的就是消费者以为的。

其实很多时候,企业往往都容易"迷之自信",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陷阱,而忽略或者很少真正客观地站在消费者视角看问题。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或者宣传的卖点,消费者不认或者根本无感。

有些创业者,以为找到了消费者痛点,很多时候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他们所谓的痛点,也不过是伪痛点。

结语

品牌高端化并不容易,高端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价格高,而是高端背后所呈现的品牌价值、品牌文化以及品牌所带给消费者的彰显价值。

涨价容易,但让消费者认可你的高端,并欣然接受品牌议价,却很难。西贝当前面临的舆论困境,无疑是这种现状最直观的表达。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强化品牌价值宣传,西贝也需要在经营思路、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很多提升,而不能因为名声在外,就理所当然地"见势涨价""居高自傲"。涨价固然可以提高客单价,可一旦口碑垮了,长期建设品牌所积累的好感,也终有一天会消耗殆尽。

这次事件,其实给西贝提了一个醒,即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千万不能飘,要脚踏实地,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先想想你满足了消费者的什么需求,是基础的生理需求、精神层面的炫耀或心灵满足,还是其他什么。

走自己的路很重要,但是也别忘了身后追随和簇拥的万千消费者,他们才是西贝的"衣食父母"。

只有摆正姿态,才能站在高处,看到更远的未来。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1-01-18 10:42

    有钱的可以经常去[笑着哭][笑着哭]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