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伟人逝世前,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文史风云 2024-09-10 19:42:39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6月,垂暮之年的毛主席,似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

他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二是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

9月9日,毛主席逝世。

西方记者闻风而动,都想来探探中国政府的口风,看看会给这位领导人什么样的身后评价,结果毫无例外都吃了闭门羹。

有一家英国媒体灵机一动,竟然另辟蹊径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所疗养院,找到了正在这里苟延残喘的张国焘。

那么这位毛主席的一生宿敌,又会给出怎样的评价呢?

天之骄子与下里巴人

毛主席跟张国焘的交集,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

1918年8月,毛主席在岳父杨昌济的引荐下从湖南赴京,在北大图书馆找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职位栖身。

与籍籍无名的毛主席不同,此时的张国焘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早已是北大学生会主席。

两人当时根本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毛主席此去北京,本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吸引。

可到了北京后,他却发现情况跟他想的有点不一样。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

新文化运动的大师们虽然开风气之先,但也有很严重的圈子文化。

对于毛主席这个来自南方的乡下人,充满鄙夷。

毛主席在后来,也不无心酸地回忆过这段岁月:

“我的职位太低了,人们都躲着我。我的工作之一是登记来读报纸的人的名字,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我并不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来读的人之中,我认出了这次学生运动的著名的领袖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及其他人,我对他们充满了好奇,我竭力想同他们谈论政治和文化,但他们都是大忙人。他们没有时间听一个操南方口音的图书管理员讲话。”

在这些大师中,唯一一个能对毛主席高看一眼的,就是他的革命领路人,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

李大钊

晚年的毛主席曾深情地回忆道:“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在李的引领下,毛主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蜕变成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除了毛主席之外,李大钊还有另外一位得意门生,张国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大家都知道,引爆这场运动的就是北大学生,作为北大学生会主席的张国焘在这期间声名鹊起。

为了帮毛主席融入北京圈子,李大钊甚至特意写信,邀请张国焘到家里,说是要给他介绍一位有趣的湖南学生。

李大钊

奈何当时张国焘春风得意,根本就没有正眼看过毛主席,转头就跟李大钊高谈阔论,把人家晾在了一旁。

毛主席后来在延安,还跟斯诺吐槽过,当时与张国焘第一次见面的感受:他们看不起我这个乡下人。

两人再次相见,是1921年嘉兴的一条船上。

这一次见面之后,两人以中共创始人的身份,投身历史长河中。

这时候的张国焘对于毛主席来说,仍然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但谁都没想的是,这次会议竟然是两人命运的分水岭。

张国焘会后一路高开低走,直到成了令人不齿的头号叛徒。

与之相反,毛主席在这之后却逐渐摸索到中国革命的真谛,直到成为开天辟地的一代伟人。

革命路上的抉择

1923年,中共在武汉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国共合作。

这个议题,其实是苏联人推动的。

补充一点,中共创立之初的定位,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是要为世界革命而不是中国革命服务的,苏联人在党内拥有生杀予夺的影响力。

比如中共领导人李立三,曾冒犯了老大哥,结果被斯大林逮到莫斯科蹲监狱去了。

可张国焘明显没有认清自己的定位,在会议上强烈反对国共合作。

结果毫无意外地被撸掉了中央政治局秘书长的职位,接替他的人,是毛主席。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两人的梁子就是在这个时候结下的。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共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共产国际派人传来消息,希望审时度势慎重行动。

当时派来传信的人正是张国焘,可张国焘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居然假传信息说要取消起义。

事后被中共中央狠狠追责了一番,但念他是创党元老并没有深究,只是让他到苏联学习。

在苏联期间,张国焘遇到了他这辈子最大的克星,王明。

王明本来只是党的一个基层党员,论资排辈给张国焘提鞋都不够格。

但这小子擅长钻营取巧和党内斗争,很快取得了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共产国际东方局负责人米夫的信任。

王明

前面也说过,建党初期苏联在党内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王明靠着这种曲线救国的路数,居然真就窃取了党的领导权。

20世纪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真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到了三十年代,那些创党元老基本上都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

能抗住大浪淘沙坚持下来的,也就是毛主席、董必武、张国焘三人。

可新时代的话语权,并不在张、毛这些创党元老手上,而是在留苏派这群后起之秀手上。

张国焘一开始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丝毫没把王明放眼里,还敢梗着脖子叫板。

张国焘

但很快,他就被王明带着留苏派28星宿,给斗得服服帖帖,靠着委曲求全,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1931年,张国焘被王明派回国内,领导鄂豫皖根据地,在根据地期间,执行王明的肃反路线。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被留苏派夺走了全部权力。

但他没有像张国焘那么怂,宁愿过三年鬼都不上门的日子,也要坚持真理。

后来留苏派胡乱指挥,把中央红军的家底折腾的差点就要破产。

到了遵义城时,他们终于明白自己玩不转中国革命这种高端局,这才把指挥棒重新交给了毛主席。

此时的张国焘在干什么呢?

自从他采取了留苏派的左倾军事路线后,也是一败涂地。

很快就把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鄂豫皖根据地,给败了个精光。

不得已之下,他带着军队跑到陕西四川交界的大巴山一带发育,很快就恢复了实力。

谁是张国焘的对手?

与此时饿得皮包骨头的中央红军不同,张国焘的红四军混得是红光满面春风得意。

两军在懋功会师后, 矛盾很快就出来了。

毛主席和张国焘,关于部队应该南下还是北上产生了分歧。

张国焘坚持南下,而毛主席则坚持北上。

南下指的是去四川。四方面军之前一直在川北混,对川军可谓是知根知底。

再加上四川天府之国,膏腴之地,对于已经饿得皮包骨急需补充的中央红军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如果这条路线成功了,老张可以在党内收割一大波支持率,到时候留苏派也奈何不了他了。

至于北上,当时指的是去苏联,而不是延安。

虽然后来南下路线失败了,但北上这条路线能否成功,当时人也没底。

而苏联又是留苏派的大本营,张国焘要是去了那里,百分百要被拿下。

这就是南下北上之争,背后的猫腻。

很多人把当时在草地上的矛盾,解释为张毛之争,这是不对的。

张的斗争目标始终是掌权的留苏派,毛当时无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算不上一把手,他只不过有军事指挥权而已。

此时距离他成为真正的领导人,还有很长一段路,张并没有把他当成太重要的对手。

甚至某种程度上说,两者还是天涯沦落人,毛一直认为张是可以争取的,是应该团结的对象。

由于张国焘没有掌握中央领导权,最高会议最终还是确立了北上路线。

张国焘那是一百二十个不情愿呀!一路上以各种借口拖拖拉拉不肯配合。

等红军过了草地,眼看要生米煮成熟饭了,他决定在另一个点上发力。

那就是挑动内部矛盾,用留苏派丢失苏区这事做文章,拉拢对留苏派不满的中央红军干部。

要知道,当时中央红军内部,对留苏派瞎折腾而感到不满的人可不少啊,比如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井冈山元老何长工。

于是,他给陈昌浩发电要挟持中央南下,开展党内斗争,清算留苏派丢失苏区的责任。

陈昌浩

这封电报就是党史上有名的“草原密电”。

由于被叶剑英截获,中央纵队七千人连夜脱离大部队北上。

可这一走,就给了张国焘操作的空间。

由于事发突然,信息不对等,军队内部无法了解事情的全貌。

于是,在没来得及跑的中央红军看来,自己遭到了抛弃。

在红四方面军看来,你中央这是什么意思?是把我们当成敌人吗?

到此,张国焘成功把他跟留苏派的私人恩怨,变成了群体冲突。

但后来张国焘南下失败,在百丈关遭到重创,这让他跟留苏派一样,成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无能之辈,最后只得灰溜溜北上。

而北上的中央纵队,因为毛主席偶然间看到的一张报纸,偏离了原来的历史航向,跑到了计划之外的陕北,也因此阴差阳错存活了下来。

红四方面军来会合后,毛仍然持原来的意见,能团结的就团结,不要把路走死。

对想要叛逃的张国焘心腹许世友,毛可以坦诚相对化干戈为玉帛。

对于张国焘本人,虽然也批判,但都不是什么致命性问题,草原密电的事绝口不提。

张仍旧是边区副主席 ,有自己的警卫员,可以自由活动,偶尔还可以打打猎。

王明

后来张之所以出逃,那是因为王明回来了。

王明在回国途中,还顺手在新疆迪化,枪毙了张国焘的左右护法李特、黄超。

此事把张国焘吓得魂飞魄散,这才萌发了逃跑的心思。

张国焘叛逃后,没多久就耗光了热度,连国民党都不怎么在乎他了。

日后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恐怕还不如顾顺章。

事实上,毛崛起路上最大的反派,一直都是留苏派头子王明,而不是张国焘。

可以说,是当年的乡下人毛主席,把张国焘这个北大高材生,带到了并不属于他的历史高度。

张的知名度跟毛,是高度绑定在一起的。

中共高级叛徒多了去了,没有毛主席,谁会知道你张国焘是谁啊?

这一点,张国焘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当他听说毛主席逝世后,才神情复杂地说出那句话:我们的时代过去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40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