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在南方是相当有名的一种动物,而人们对它的熟悉与喜爱,更多是因为它是一种物美价廉的的美食。
小时候有一首儿歌叫《抓泥鳅》: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
笔者小时候就抓过泥鳅,夏天的晚上,一只手拿着手电,一只手拿着一个自己做的针扎子,在稻田的田埂上溜圈,总是能看到很多的泥鳅,用针扎子一扎它就跑不掉了,一个晚上下来,小孩也能弄个一斤两斤的。
那时候就很不解,明明被针扎子扎得遍体鳞伤了,可放到水桶里不久,它们绝大多数似乎都毫发无损,依旧活蹦乱跳的。
但不管怎么说,泥鳅在农村确实是很美味的食物,它不像河里的鱼儿那么难抓,但味道却非常鲜美,甚至还不需要劏,只需要在清水里养几天,就能直接做菜炖汤了。做出来的汤水看上去为乳白色,味道完全不逊各种鱼汤。
从动物学的角度看,泥鳅也属于鱼类,外表没有鱼鳞,但早在古时候就有它当成菜食的做法。
而在古代中医眼里,泥鳅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泥鳅性味甘平,能够入脾胃二经,主要就是能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等作用。
泥鳅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存在上千年,作为一种通俗的美食,它至少有如下三个特点:
1、各地风俗名菜:和泥鳅有关的地方名菜有很多,名气最大的当属“泥鳅钻豆腐”。
看上去很俗,就是把活泥鳅和豆腐放在菜锅里加水,慢慢加热,汤水变热时泥鳅就会钻进豆腐里躲避,最后就和豆腐完美结合。除此之外,还有油炸、香煎、炖汤等多种做法。
2、滋补名品: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农村人眼里,泥鳅那就是“水中猪肉”,根本不用你自己养,有水有泥的地方就能抓到。
更难得的是,泥鳅还有很好的滋补养生作用,对于体子虚、饮食消化欠佳,以及大病初愈的人,合理吃点泥鳅,能更快地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现代科学也证实,泥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和各种微量元素,确实对改善体质很有帮助。
3、吃法简单:泥鳅的做法很简单,不像其他鱼类那样,做法不对就很腥难以入口。清炖香煎无所不能,干煸炖汤都派的上,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美食。
说了这么多,我们更关心的,肯定还是吃泥鳅到底有哪些养生好处。总结起来,至少能帮我们解决四个健康问题:
1、滋阴生津:泥鳅虽然性味甘平,但生活在阴寒的稀泥里,更具有滋阴生津的好处。
可能有的人对滋阴生津感觉不大,我们举个例子,中医说的消渴,很类似现在的糖尿病,泥鳅就能起到一定的调控血糖的作用。这对现代人来说,是很难得哦一种健康美食了。
2、延缓记忆力下降:泥鳅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DHA,这两种物质都是构成神经细胞的重要原料,也是大脑神经细胞的“营养能量”。
经常吃点泥鳅,能够帮助我们延缓记忆力下降,从而起到改善智力,加强大脑逻辑能力,通俗点说就是能越吃越聪明。
3、养护皮肤:人老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皮肤的衰老,而泥鳅的肉质就含有一些抗氧化的物质,经常补充点这些物质,多吃点泥鳅,能够帮助我们养护皮肤,保持年轻的状态。
4、保护视力:古代中医认为泥鳅对眼睛也很有好处,大概类似那种养肝明目的作用,或许是因为泥鳅的肉里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原因吧。
眼睛不好的人,肝不好的人,多吃点泥鳅是很有好处的。以前在农村,肝不好的人会有点黄疸,小便也不顺畅,就会抓点泥鳅来吃。
此外,在民间,泥鳅还有很多用于治病的“吃法”,大致相当于一些单方:
1、皮肤不好的人,如经常瘙痒,抓挠等等,可以用泥鳅炖豆腐吃。
2、烦渴:怎么喝水都不能解渴,可以用泥鳅头炖汤喝。
3、痔疮:古人认为泥鳅能调中收痔,常用泥鳅和米粉一起蒸熟来吃。
需要注意的是,泥鳅虽然营养丰富能够养生,但也有一些情况的人不适合吃:
1、对泥鳅过敏的人不吃,这一点相当于吃海鲜过敏,因为泥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缘故,极个别的人可能出现过敏;
2、肠虚滑泄的人不吃:因为泥鳅含有的蛋白质丰富,肠虚滑泄的人消化不大好,也不适合吃。
3、尿酸高的人不适合吃:泥鳅也属于鱼类食物,尿酸高的人最好别吃泥鳅,高嘌呤食物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最后,虽然泥鳅性味甘平,但总体来说还是偏于寒性,我们在烹饪的时候,一般都适当放点紫苏,以此调和寒性,同时还能够避腥。
反物质发动机
刚看了一篇说吃泥鳅不好,有污染,有重金属超标
用户17xxx69
我东北人就爱吃酱泥鳅配上米饭你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