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刚成立那阵儿,小学课本里就有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课文啦,这故事好几代人都熟得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上也有权威的记录呢。可这么多年来,好多人都不晓得参战战士叫啥名儿。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呢,那可是四川内地去往康藏高原的一个重要关口。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啊,打完仗之后,被人们记下名字的没几个。就这么过了几十年,这个事儿的真相才被人弄明白。
【问题一:红军为什么非要走泸定桥】
聂荣臻多年后回忆过这么个事儿,他说:“毛泽东同志专门给我们指出来,拿下泸定桥那可是个战略性的法子。只有把泸定桥给拿下了,咱们才能不像石达开似的有那种下场。”
毛主席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泸定桥必须得夺下来,二是绝不能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首先,为啥非得夺取泸定桥呢?这就得从当年特殊的战略背景讲起了。
自1927年青年毛泽东领着队伍上了井冈山,蒋介石就老集中兵力朝井冈山进攻,打算把红军全给消灭喽。
可蒋介石呢,打了好几年的仗,就是打不过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那是一个劲儿地扩兵,不停地发展壮大。从第一次反“围剿”一直到第四次反“围剿”,毛主席指挥军事战略那手段可高了,蒋介石的阴谋一次又一次地被红军粉碎喽。
可后来呢,博古上台了,这就造成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红军在湘江战役里伤亡那叫一个大,整个部队的人从8万一下子就少到了3万。这么一来,全军都强烈反对了,都要求换领导。就这么着,毛主席被推到了最高领袖的位置上,红军的命运这才开始有了转机。
谁能想到呢,遵义会议开完还没几个月,蒋介石就跟急了眼的狗似的。他一知道毛泽东当了红军的领袖,追杀红军就追得更疯了。
1935年5月20日,中革军委让一方面军赶紧渡过大渡河。红军在安顺场渡过了河,可一瞧,这儿就那么几只小船,每只船一回也就坐得了十几个人。
可现在有几万红军呢,再快也得一个月的时间。
再说了,国民党在后边紧追着不放呢,就想在几天之内渡河,那根本办不到啊。
形势这么严峻呢,聂荣臻他们向毛主席报告完情况,毛主席寻思着,要想过河就只剩一条道儿了,泸定桥啊,就在大渡河上呢。
那么,泸定桥能不能被夺取呢?那时候,中央把夺取泸定桥这么个艰巨任务交给了长征以来老是当先锋的杨成武带领的红4团,最开始给他下的命令是3天内把泸定桥夺下来。
安顺场离泸定桥总共320里地呢,这就意味着红四军每天得急着赶80里路。才走了一天,中央就给杨成武发来急电,让明天必须把泸定桥拿下,不然红军可就危险喽。
限左路军明天把泸定桥拿下,你们得用最快的行军速度,再加上坚决又灵活的法子,把这光荣的任务给完成喽。
这就是说,杨成武得带着队伍在一天里走过240里弯弯曲曲、坑洼不平的山路。那时候,大部队的人全靠两条腿赶路呢。这事儿虽然难办得很,可杨成武呀,一天里水米没沾牙,硬是把任务给完成了,到底在5月29日大清早赶到了泸定桥。
再瞧瞧泸定桥当时啥样儿,这桥全长101.67米,宽度有3米,东桥头台枯水时候的水位高14.7米。桥上呢,有13根铁索,原本铺着木板。等杨成武到那儿的时候,敌人已经动手拆木板了,桥上的木板啊,大半都被拆没了,红军要是想过桥,那就只能硬攻。
《文史资料选辑》那些资料能证实,杨成武带着红四团到泸定桥的时候,立刻就跟敌人打上了,要不敌人就把木板全拆没了。
【问题二:飞夺泸定桥的最难之处】
泸定桥是18世纪初叶建起来的。那时候康熙皇帝下了命令,这桥才开始建造。在泸定桥的桥东,立着一块清康熙时候的《御制泸定桥碑》,上头写着建桥的前前后后呢。
泸定桥的桥面是靠13根铁索连着的,铁索上有12164个铁扣环呢,整个桥面大概重21吨。太平天国刚起来那会,翼王石达开带着兵想强行渡过泸定桥,这时候被四川总督给拦住了,还被包了起来,最后他那4万兵啊,全没了。
所以在飞夺泸定桥之前,红一团为啥多次下令一次次缩短时间呢?就是因为毛主席早就说过,得吸取石达开的教训,不能重蹈覆辙。
那时候红军队伍人数大概也就三万多。蒋介石放话了,说红军肯定得在这儿完蛋。显然啊,蒋介石觉着红军想渡那个铁索桥,那就是瞎扯呢。可他哪能想到,红军有多英勇啊。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可是头一个把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事儿告知全世界的人呢。在《西行漫记》这本书里,他是这么讲述当年的事儿的:
泸定桥桥头,有敌人一个机枪阵地正朝着红军呢。红军后面呢,又有敌人围追堵截。攻桥的时候,一个红军挨了枪子儿,掉进水里了,接着第二个红军也中枪了。差不多二十多个勇士双手拉着铁索,趴着往前挪,把一个个手榴弹扔到敌人的机枪阵地去了……
斯诺在延安采访过不少飞夺泸定桥的老战士,他这事儿可信度、权威性都挺高。他说的“二十多勇士”,其实就是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
革命战争一直打下去,这些勇士啊,好多人的名字慢慢就没多少人知道喽。刘金山就是那22个勇士里的一个呢。
刘金山小名叫刘伢子,1908年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的一个贫苦农家出生。1930年就开始参加红军了,那时候当官的问他为啥参加红军,他就讲:“我是个孤儿,红军让我能挺直腰杆做人,我死活都得跟红军在一块儿。”
1935年5月,在飞夺泸定桥之前,红四团赶到泸定桥那儿的时候,敌人早拆走不少木板了,就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了,看着就让人觉得寒气直冒。往桥下瞅,江水冰冷,还一个劲儿地湍急流淌着,桥对面呢,还架着敌人的重机枪呢。
瞧着眼前这情形,对面的敌人张狂地叫着:“有能耐你们飞过来呀。”
红四团为了把任务完成,打算组建个“敢死队”冲过去。那时候,一共有21个勇士报了名。刘金山到泸定桥那儿之后,就毛遂自荐,赶忙请示要参加敢死队。
后来呢,组织晓得了刘金山在之前好些战斗里的英勇表现,就应了他的要求,准许他加入敢死队,这就凑成了一个22人的小队。
团长一声令下:“上桥,掩护!”战斗立马就激烈地开打了,22个勇士冲过去趴在了铁索上。
刘金山还记着呐,那时候他浑身上下都挂着手榴弹,腰里也别着大刀。走在前面的同志呢,还拎着几个行军锅。可敌人的火力忒猛了,有四个战士不走运,中弹掉进江心里去了。
可刘金山没被这吓住,他手抓着铁索,缓缓往前挪。那铁索上的倒刺啊,早把战士们的双手划得血肉模糊,战士们呢,却不往后退,照样一个劲儿地向前。
红军战士在后面用机枪掩护着,对面的敌人瞅见红军这般英勇,一下子就顶不住喽,立马扔起燃烧瓶来,把桥那头仅有的几块木板给点着了。
火越来越大,刘金山和廖大珠他们瞧着情形不对,立马就想冲过去。为啥呢?敌人用火攻呢,要是时间一长,就那么几块木板,准得被烧光,到时候想踩着木板过去都没门儿。还有啊,这火势要是蔓延开,铁索也得被烧红喽,想匍匐着前进那就更没指望了。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刘金山和廖大珠猛地一下站起来,从腰里抽出长刀,大喊:“同志们,冲啊!”这几声喊出去,后面的战士们都纷纷起身,就靠着几块木板,冲过火海,越过桥面,一下子就扑到敌人的阵地上去了。
杨成武瞅见战士们这般英勇,立刻叫后头的战士铺木板。没几分钟,战士们呼啦一下全冲过去了。那几个勇士啊,这时候早跟对面的敌人搅和在一块儿,乱得不成样子喽。
冲过桥之后,刘金山就觉得疼得钻心。咋回事呢?大火烧的呗,他身上好多地方都烧焦了,皮和枪身都粘一块儿了,血肉模糊的,疼得他受不了。
红4团的任务可算完成喽,泸定桥被他们给夺取了,这可是毛主席下达的了不起的任务呢。这些勇士还得了中央的奖赏,一人能有一件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外加一个搪瓷杯,在那个时候,这就算是顶好的奖励喽。
飞夺泸定桥能打赢,这对新中国那可是意义老重大了。新中国有十大开国元帅呢,其中有七位元帅在长征的时候都经过泸定桥。
毛主席后来在他的《长征》那首诗词里有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就是给那些勇士最高的赞扬啊。
【问题三:敌人为何不炸断铁索】
红军把泸定桥给夺了,那桥对面是些啥敌人呢?他们为啥不干脆把铁索炸断呢?
1979年6月内部发行的《文史资料选辑》里,有篇《二十四军在川康边区阻截红军的实况》的文章,这文章记载了当时从国民党角度看到的一些情况。
那时候,桥对面守着的是国民党第24军呢。后来啊,这军长是刘文辉。刘文辉一听说红军要拿下泸定桥,马上就打发38团团长李全山带着队伍,去做一线右翼,把兵力重点都搁在泸定桥那儿了。
第38团团长李全山一到泸定桥,立马吩咐人,一边拆桥面的木板,一边修工事。那时候天已经黑了,李全山他们赶了路,累得够呛,就马马虎虎弄了弄。哪成想木板还没拆完呢,红军就到对岸了。
天还没亮呢,李全山哪有工夫把木板全拆完呀。那木板是用铁钉死死钉在铁索上的,敌人那边还剩了几块木板呢。
聂荣臻回忆道:“那时候泸定桥就剩几根光溜溜的铁索了,悬在让人头晕目眩的激流上头。”
这么着就能确定了,那时候敌人从一头开始拆桥,可没拆完。红军这边瞅过去,差不多净是铁索了。您就寻思吧,要是敌人全给拆了,红军过桥可就太难了,敌人守桥也容易得很呢。这就足以表明,毛主席下紧急命令加快速度,那可真是看得长远啊。
那篇文章里说啊,当时红军和第38团在泸定桥打得可激烈了。李全山这边死了伤了50多人呢,他一看情况不好,就开始用火攻了。为啥呢?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到红军能冲过来呀。
据文中所记,李全山眼见着快招架不住了,就跟上级求救,想让旅长袁国瑞来帮一把。哪知道那时候袁国瑞正在大渡河跟红军打仗呢。接到李全山电话后,就说了句“我们这儿也挺紧张的”,跟着就把电话给挂了。
你看啊,22个勇士干的那壮举可把李全山吓得不轻呢。可这时候再求援那是来不及喽,就只能用火攻来拖拖时间了。谁能想到红军的勇士们直接穿过火海,拿命把泸定桥给夺下来了。
这就有个事儿了。当时李全山的上司刘文辉,为啥不干脆下命令把铁索炸断呢?那样不更省事嘛。
其实啊,刘文辉也不是一般人。他不炸桥呢,是因为他也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头一条呢,他觉着红军打不过来,炸桥没那个必要。
刘文辉跟了蒋介石那么久,思想早就定型喽,觉着红军老是弱得不行,根本没啥军事实力。可他小瞧了红军战士啊,人家红军22个勇士那叫一个顽强,猛冲过去,用命换来飞夺泸定桥的胜利。
第二呢,刘文辉觉着自个儿的军队特能打,红军不是对手。
刘文辉就只派了一个团守泸定桥,从这儿就能瞧出来。红军呢,指挥棒,战斗猛。有一部分队伍强渡了大渡河,这么一来,两边的红军就沿着河往上去了,飞夺泸定桥那是势在必得啊。
第三,刘文辉可不敢炸呀,真要是炸了,那可就成千古罪人喽。
您得知道,在古代,尤其缺乏先进技术的时候,造桥大多是因地制宜的。大渡河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桥下的河水一年到头都流得特别急,深得没法测。
想当年康熙皇帝让造桥的时候啊,那可费老多的人力物力了。每一根铁索得用“索渡原理”把两岸连上呢。而且啊,两岸都得挖几十米深的井,再把铁索放在井里,用生铁浇铸来固定住。
这么说吧,就13根铁索,可这实实在在是连着两岸的唯一通道。多少年来,这铁索桥一直为两岸居民服务呢。要是随随便便就把它炸了,不管是对老百姓,还是对历史,那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啦。
史沫特莱在书里也说了,那时候的川军就拆了些桥板,没全拆喽。泸定桥可是两岸的唯一通路,要不是军情特别紧急,谁乐意把咱中国这有名的历史老桥给拆喽啊。
刘文辉可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呐,他哪能不晓得这个理儿呢?他一直在国民党里卖命,可他心里明白这么干是得不偿失的。刘文辉这人有爱国主义的情怀,向来就反对内战。这么着看啊,他绝不可能去铤而走险的。
说到底,就是刘文辉瞧不上红军的打仗能耐。他觉着红军想过那只有钢索的泸定桥,除非长了翅膀飞过来。哪成想,22个勇士凭着一股子顽强劲儿还真就“飞”过来了。这一仗啊,可把国民党惊着了,国内外也都震惊了。
埃德加·斯诺写过报道,《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里也有记着的事儿:红军还没到的时候,敌人就把铁索桥上的木板给拆没了,大渡河上就剩13根铁链子空横着。那些勇士啊,顶着敌人密密麻麻的枪子儿,攀着悬在半空的铁锁链,朝着对岸就猛冲过去。
刘金山是22勇士中的一员,他被授予“飞夺泸定桥战斗英雄”的称号,还得了二级八一勋章。其实啊,就跟刘金山似的,那22个勇士的名字,没多少人晓得。
【勇士的晚年】
刘金山他们这些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啊,往后可都是看淡了名利的人。那些有幸活下来的呢,最后都为新中国出了大力气。1955年授衔的时候,刘金山主动要把衔儿降一降,还写信给毛主席呢,说自己那点功劳真算不得啥。末了啊,他就被授予大校军衔了,其他战士也都成了无名英雄。
好多人都还不知道刘金山是飞夺泸定桥的老红军呢。直到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出来了,这22个勇士的光荣事儿才被大家知晓。
后来啊,有人跟刘金山说,让他写回忆录,要不就写个传记啥的。刘金山呢,很客气地就给拒绝了,他说:“这可不是我自个儿的功劳,真要写啊,那就写写我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吧。”
刘金山的回答那叫一个朴实又真诚,他的这个回答就像是向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呢。他呀,是毛主席的忠实战士,也同样是党的忠实战士。
在生活方面,刘金山过得特别艰苦朴素。他每次出门都不坐专车,也不准子女坐公家的车,更不许拿公家的东西。
孩子上学的时候,刘金山不让孩子们跟外头说自家是干部家庭,也从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大家都管刘金山叫“军长家里的农民工”。
1999年9月,刘金山在苏州去世了,活了91岁。
现如今,那22个勇士啊,能查到档案的没几个,可他们全都是无名英雄呢。
就像刘金山的孩子们讲的那样,老爸没留下啥物质上的东西,可他给子女留下的精神财富那是永远都在的,后代永远都值得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