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全中国的军民都齐心合力。你知道吗?在抗日的部队里,还有外国人呢。其中有特别有名的白求恩“白大夫”,还有柯棣华“黑妈妈”。
柯棣华跟白求恩相同,也是个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好大夫。
1940年,柯棣华被派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刚牺牲,他就成了下一任院长。欢迎大会上,柯棣华中国话讲得倍儿流利,他说:“我肯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绝不给白求恩丢人,我要投身反法西斯战争,跟你们一块儿同甘共苦,抗战一直到胜利。”
一番话下来,台下的同志们听了直喝彩,还把一位女同志的心给赢了过来。
这个女同志呢,就是柯棣华后来的老婆郭庆兰。她觉着柯棣华一个外国人,没多会儿就学会了汉语,可了不得了。再后来,郭庆兰又瞧见柯棣华那高超的医术,心里就更崇拜他了。
柯棣华亲自做了2000例手术以后,郭庆兰就彻底喜欢上这个国际友人了。她讲:“我特别崇敬、佩服他,好像也爱上他了!”
郭庆兰学过护士还懂英语,在边区的时候,就有了跟柯棣华单独聊天的好条件。日子久了,他俩就深深地爱上对方了。
就这么着,柯棣华跟郭庆兰成了两口子,过了一年呢,生了个招人稀罕的小子,给取了个名儿叫印华。
可就在两口子正幸福着呢,糟心事儿来了。柯棣华抢救伤员的时候,癫痫病突然就犯了。医护人员使劲儿抢救,可边区缺医少药的,最后还是没救过来。
第二位国际友人,为中国的抗日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边区的军民啊,都陷入了极大的悲痛里。郭庆兰呢,抱着才4个月大的儿子,那真是悲痛到了极点。
柯棣华就留下那么一个后代,1943年的时候,朱德总司令派人把郭庆兰母子送到延安去保护起来。党组织觉着郭庆兰一个人拉扯孩子太不容易,就给她和延安八路军联防司令部政科科长张一忱撮合到一块儿,让他们成了伴侣。
柯棣华的母亲可受到党组织的精心照顾啦。新中国成立之后呢,周总理还亲自给他们安排了一趟去印度探亲的旅程。
1958年的时候,郭庆兰带着孩子走进了柯棣华在印度孟买的家。柯棣华的老母亲一把就握住儿媳和孙儿的手,紧紧的,老长时间都不松开,眼里全是泪。
郭庆兰和她儿子回北京之后,中央有关领导听了汇报,对于印华将来的去向给出了两种意见:其一呢,印华高中毕业后考理工科或者医科大学,等毕业的时候带着一群中国大学生去支援印度搞建设;其二呢,印华是柯棣华家族后代里唯一的孙子,他有权利回家族去继承遗产。
可印华打小就在延安长大,他可不想接受啥遗产呢。他直说:“我得留在中国念书,我永远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私下里,郭庆兰也问过儿子为啥不想回印度。印华就说:“这回回印度,我可算明白啥是资本主义了。”
柯棣华家里本就是个大家族,身边佣人肯定不少。印华跟母亲郭庆兰到印度的时候,佣人一路提着他们的行李,他俩想自己拿,却被拦住不让。就洗个脸这么简单的事儿,旁边还得有个人伺候着,印华觉得特别不习惯。
印华打小受的教育就是,人人都该是平等的,不该有等级差别。可印度等级分明得很,这让他没法接受。
打那以后,印华就再也没动过回印度探亲的心思了,他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打算为祖国的建设出把力呢。
可“十年运动”那时候啊,印华突然就得了重病。送到医院去呢,哪承想啊,根本就没有靠谱的医生。那护士也是粗心大意的,给他输的葡萄糖药水都是过期的,结果啊,印华就这么没了。
郭庆兰赶到医院的时候,印华已经没气儿了,身子都僵了,那过期的葡萄糖药水让他肚子胀得老大。
印华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才,就这么被埋没了,聂荣臻将军痛心极了,他使劲一拍桌子,哭着大喊:“我没保护好印华呀,对不住国际友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