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帝王和士大夫通过己身孝道示范,教化天下人行孝

生远谈历史 2023-02-22 10:26:19

《孝经》中天子之孝规定,“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首先天子需要敬爱自己的父母,而后推行道德教化于百姓,使得天下之人受此教化也行孝道。之所以天子也需要敬爱自己的父母,也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考虑的。

《三才章》中提到了进行孝道教化的具体措施,“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通过进行孝道的示范来教化天下人向孝。正如《广至德章》中所说,“君子之教以孝,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君子教化天下行孝不需要每家每户登门讲授,只需要自己行孝,民众见了也会跟着行孝。

统治者们对于礼文的规定,并未有太多真正的见解,他们按照礼部官员的引导去行礼,并且由于其掌握着国家的资源和所处的地位,受到礼的约束较小,其孝道常常逾越礼制。《册府元龟》的《帝王部·孝德》中,记载了唐代帝王的许多奢侈孝行。

唐代帝王在生前供奉先皇先后时多用奇珍异品,唐高祖照顾父母时,“得时珍及诸方异膳,必先荐享而己方食”。

太宗贞观八年(634)三月,高祖病情好转后,在两仪殿设宴,“太宗与文德皇后互进御膳并上服御衣物,皆珍宝奇异”。

在祭祀时也多用珍品,永徽六年(655),高宗亲谒昭陵,文物百官和宗室子孙陪旁侧。后奉谒寝宫“进太牢之馔,加珍馐具品”。身为帝王阶层,其孝行常常违背礼制,不尊儒家克制之孝礼。

中宗神龙二年(706),想要亲自侍奉则天皇后灵驾赴葬山陵,百官固谏乃止。中宗为武则天着衰麻服丧满了36天后,有司上书请“帝及百寮并从权制改服惨服”,中宗不许,仍服衰麻,惟公卿以下听服惨服。

在居丧期间,中宗令所司唯进仓米薄粥。豆庐钦以中宗有气疾,上表请中宗谨遵守先圣制礼、则天皇后大行遗制,稍进美膳,在吃食中加一姜桂,以免居丧过哀以致哀毁,中宗不许。

同时,统治者们还肆意浪费国家资源以展示其孝,玄宗开元十七年(729)谒见桥陵祭拜睿宗,“升奉先县为赤县,以所管三百户供奉陵寝”。

玄宗自蜀归长安,肃宗“尝避驰道,执鞭弭导引玄宗自开远门至丹凤门,连棚夹道,兵马旗帜炤耀都邑,耆老缁黄垂泣蹈舞”。

肃宗上元元年(760)七月,殿中监李辅国矫诏将玄宗从兴庆宫移到大内,肃宗“择后宫及上皇素所爱幸并妓乐百余人,令御西宫备扫洒。

又有诏,令万安咸宜二长主侍养上皇。至于服御馔食,穷以珍奇,视膳问安,加于常日。异方进献,先到西宫,国之大事,咨之可否”。

文宗开成年间,正月望夜,文宗于咸泰殿“陈银烛奏仙韶乐,三宫太后俱集,奉觞献寿如家人礼,诸亲王公主驸马戚属皆侍宴。凡膳馐珍果,蛮夷奇贡,献郊庙之后,奉三宫而后进。既而江南诸道以新祭器奏到,有司遽将呈贡,上敛容令陈于别殿,具冠而阅之有顷,唏嘘而退”。

唐太宗为高祖李渊修建山陵时,曾准备“准汉长陵故事,务从隆厚”,为官员虞世南等上奏不可,列举前代帝王厚葬伤民、招引盗墓的弊端,才未厚葬。

太宗生前曾要求死后的陵墓之制“于九嵕之山,足容棺而已”,但事实情况并非仅仅放下棺材。

唐代的士大夫们,既是礼制的制定者,也是礼制的主要履行者。他们崇尚节俭,并不过分在物质上奢侈以行孝,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敬爱父母,恭谨守礼。在孝养父母时能做到,“爱敬之道,率由礼经”。在料理父母丧事能做到“率礼称家”。

博陵崔氏第二房楷支崔沔家族,“家以清俭礼法,为士流之则”。墓志中称其为“位事则高,家节以约,币其衣服,粝其鼎方,虽道祭以尊,而俭逼于下”。在丧事的操办上,“及撤瑟初艰,盖棺他日,聚族之费,崇福之余,薄葬不足以送终,远日不足以集事。”

左拾遗鲁国孔妤,鲁司寇四十代孙,在料理父亲仆射太常公的丧事时,能做到“指挥制度,必以古礼,戒诲约束,委曲备悉”,自己临终前要求诸子,“生全大孝,送终设祀,宜益俭削,无以金铅织华为殉,无以不时之服为殓。”。

河东柳氏道茂支柳公绰家族,并非河东柳氏的盛支,在唐前期默默无闻,直到代宗以后才逐渐凭借其官职和家法,一跃而起,成为当时的士族之最,其所著的《柳氏家训》成为当时士人学习的对象。“仆尝览《柳氏训序》,见其家法肃整,乃士流之最也。”

陇西李蟾,墓志中称其为“景皇帝八代孙,淮安王之后”祖辈皆为高官。“丁赞善忧,毁瘠仅胜丧,于义兴放护先夫人帷裳,合拊于东周。其幼弟年廿,权窆于吴楚之间者,又营奉数丧,归于先域,备物称家,必诚必信,礼无违者,人以为难。”

料理家中多个丧事,能够做到无违礼制,为先人准备的东西合乎地位和规范,为时人称赞。河间高阳曹氏死后要求后代们薄葬称礼,“奉遗言于薄葬,宁为失道;法先圣于称家,斯为合礼。

”右骁卫大将军范安及,临终前告诫子孙“合葬非古,厚葬不仁,先往者无扰其安,后亡者勿崇其侈,无违吾志,乃为孝也。”

0 阅读:0

生远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