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开慧1岁至29岁足迹,被捕前一个月,她与毛泽东在长沙错过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5-02-21 16:14:15
幼年时期,杨开慧在父母身边幸福成长,不幸的是,父亲过早去世

杨开慧

1901年11月6日(农历9月26日),杨开慧诞生于长沙县清泰乡 (今开慧乡开慧村)下板仓屋。

父亲杨昌济,字华生,又名怀中,世居板仓,人称板仓先生。一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母亲向振熙,为人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同情并支持革命。

哥哥杨开智,兄妹二人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开慧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劳动人民。

1950年5月,毛岸英回长沙为外婆过80大寿,和舅舅、舅妈、外婆合影

7岁时,杨开慧入杨公庙官立第四十小学(今开慧学校)读书,一年多后,又到离板仓五里外的隐储女子学校求学。

12岁时,父亲杨昌济先生结束10年的留学生涯回国,随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母迁居省城长沙。同年,毛泽东到一师求学,与杨开慧相识。

当时,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同学,经常到“板仓杨”恩师家来学习、讨论各种问题,杨开慧在家自学四年,父亲的得意弟子给杨开慧留下深刻印象。

王鹤滨 毛主席 陈文新(陈昌女儿,后成为科学院院士)

17岁时,因父亲应聘到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杨开慧随家人到了北京,住鼓楼后豆腐池胡同九号。

同年8月19日,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北京,经恩师杨昌济先生介绍,在李大钊担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工作。杨开慧和毛泽东情投意合,开始了一段伟大的爱情。

北京杨昌济故居

19岁时,杨昌济先生病逝于北京,年仅49岁。杨开慧一家扶柩南下,回到故乡板仓。杨先生过早去世,对一家人是个沉痛打击,如果父亲还在,依他的威望,没有人敢动他的女儿。

杨开慧随后入长沙福湘女中就读。

不久,为促使“开放女禁”,实现男女平等,杨开慧和福湘、周南女中六名同学,率先进入原为男校的岳云中学读书。

19岁时,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结为伴侣。陈昌的妻子毛秉琴为她们张罗的婚礼,因为同姓,毛泽东称她为“毛大姐”,陈文新称毛泽东为“舅舅”。

湖南一师附小,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的地方

对于这一时期的美好回忆,杨开慧在被发掘的信中写道: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到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上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

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头,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青年时期,杨开慧带着母亲和两个儿子,跟随毛泽东四海为家,跑遍大半个中国

清水塘

20岁时,1921年7月,党的“一大”闭幕,毛泽东回到湖南,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并担任书记。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冬,她随同毛泽东住进长沙清水塘,担任湘区党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这一年,毛泽东非常忙碌,创办了文化书社,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次年,又创办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为该馆负责人,一切事务都由她主持。

21岁,长子毛岸英出生。

22岁,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赴上海,为开慧写下了著名的《贺新郎》词。杨开慧仍留在清水塘坚持工作。同年11月13日,在板仓,次子毛岸青出生。

板仓杨家大屋

23岁,1924年6月,杨开慧与母亲携带岸英、岸青从长沙至上海,住英租界茂名路甲秀里,协助在党中央工作的毛泽东开展党的宣传工作。在上海期间,杨开慧母子仨人留下了唯一的一张母子照。

上海,毛泽东杨开慧茂名路甲秀里居住地

24岁,1925年2月6日,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协助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9月上旬,毛泽东在韶山受到通缉,动身去广州,住东山路庙前西街38号。杨开慧和母亲携岸英、岸青,于这年冬天也来到广州,积极协助毛泽东开展革命工作。

毛泽东杨开慧,广州东山路庙前西街38号住所外景

25岁,1926年11月上旬,毛泽东离开广州到上海,杨开慧又和一家老小回到湖南。12月,毛泽东由汉口回长沙,参加湖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和工人代表大会,全家又一次团聚,住在望麓园一号。

长沙望麓园

26岁,1927年1月4日~2月5日,毛泽东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做了32天农民运动考察工作,杨开慧对大量的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的选择和整理。

2月,毛泽东来到武汉。十天后,杨开慧怀着身孕带着母亲、保姆陈玉英、毛岸英和毛岸青到达武昌,住在都府堤41号。

武昌都府堤41号

杨开慧协助毛泽东整理考察材料,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间,三子毛岸龙出生。

半年后,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出席了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后,全家一道回到长沙,住在北门外沈家大屋旁的八角门楼。

8月18日,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会议,具体布署秋收起义。会后,毛泽东送全家返回板仓,随即分别,去发动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转战井冈山,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杨开慧以板仓为基地,独立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县边界的革命斗争,前后达三年之久。

杨开慧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由于音讯隔绝,杨开慧对毛泽东的怀念日深。1928年10月,她写了一首题为《偶感》的五言长诗,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苦。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1930年9月,毛泽东率兵攻打长沙,杨开慧急赴长沙寻找,遗憾与之失之交臂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这个屋被捕

1930年,长沙的白色恐怖已经到了极点,湖南省委遭到破坏,被迫转移到安源,后又迁去湘南。杨开慧和省委断了联系。

毛泽东一直想给杨开慧写信,但始终不知道她的通信处。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给在上海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一封信,信中写道:

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信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1930年夏天,李立三掌握了中共中央的军事指挥权,他下令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攻打大城市,比如南昌和长沙。尽管毛泽东并不看好,但他还是得按照指示行动。

1926年,杨开慧在广州留影

红军开始攻打长沙了,毛泽东率领军队来到了长沙郊区的田心桥。杨开慧此时不在长沙,她去了平江舅舅家,当得知毛泽东的消息后,她立刻赶往长沙。

红军围攻长沙16天,因敌我双方兵力强弱悬殊,9 月,毛泽东不得不率部队离开了长沙城,南下吉安。

不知情的杨开慧来到了长沙,一路上,她遇见了从长沙撤下来的农民赤卫队,这才得知,毛泽东已经走了。

杨开慧回到板仓,杨老太太看到女儿回来,大惊失色,她告诉女儿,现在长沙十分危险,红军攻打长沙,何键十分愤怒,他正疯了一样到处抓人。

杨开慧告诉母亲,自己还需要组织板仓一带的同志撤退,等一切安排好,她立刻离开板仓。

毛主席的挚友陈昌的女儿陈文新,陈昌1930年2月牺牲

据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文新回忆:“毛主席非常关心我们母女,我留苏之前,毛主席两次接我去中南海。主席告诉我:他曾到过我家两次,1930年攻打长沙城时,途中还见到我的母亲(毛秉琴),从我母亲那里得知我父亲牺牲的消息…”

毛泽东碰上了“毛大姐”,杨开慧却与日思夜念的丈夫失之交臂,令人遗憾!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熟知。杨开慧被何键的密探发现,被捕了。一同被捕的,还有8岁的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

70年代末,毛岸青一家人坐在妈妈杨开慧的房间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从容赴死,英勇献身,时年29岁。她是伟人家族牺牲的第二位亲人。

杨开慧牺牲,毛泽东痛苦不堪,要知道,杨开慧是因他而死的啊!如果她不是毛泽东的妻子,如果毛泽东不攻打长沙,如果夫妻二人可以见面,一起去干革命……唉,人生没有如果,毛泽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30年12月,毛泽东从报纸上得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时,直觉得五雷轰顶,他给杨开慧的亲人写信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这沉甸甸的八个字,有痛苦,有愧疚,有思念,压了毛主席一生。

1962年,毛岸青、邵华、刘思齐回长沙看望外婆,与外婆、舅舅、舅妈合影

1957年,毛主席接到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怀念烈士柳直荀的一首词后,当即和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高亢遒劲,荡气回肠。

1983年,毛岸青一家又一次为妈妈扫墓

杨开慧死后,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母亲十分照顾,他经常让儿子们去看望外婆。1962年,杨母去世,毛主席给杨开慧的哥哥写信,提及杨开慧,依旧称她“我亲爱的夫人”。

1961年3月11日,毛主席回长沙视察过长沙汽车电器厂后,已是深夜,他忽然提出要参观烈士公园。

在烈士塔陈列厅,毛主席对76000多名烈士凭吊后,缓缓来到杨开慧遗像前,默默凝视良久。完后,他忽然向烈士塔内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令所有在场人员深切感受到他对杨开慧的深情。

杨开慧在毛主席的心中,无人可替!

0 阅读:3
醉卧沙场红尘情

醉卧沙场红尘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