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中华文明其实有两套文字系统。
传承系统功能是文以载道;日用系统功能是社会日用。
在日用系统中,有些文字淡化了原来的深意,甚至降维了内涵,黑化了智慧。
即使是相同的字词,也如同“两套”文字——
意义截然不同,褒贬完全反转。比如:
“无中生有”本来是讲宇宙万物的生成,而根本不是什么“凭空捏造”;
“一无所有”本义是“至有至无”,却被降维为“穷得啥都没了”;
“说一不二”出自“真一不二”,而不是什么“独断专行”;
“形如槁木”本意是“枯坐”的形体修行,但常常被降维形容所谓的“瘦鬼”;
“心如死灰”本意近似“心如止水”,却常常被形容意志消解、失望绝望;
“得意忘形”是说得其真意而坐忘,而不是描绘小人得志,忘乎所以;
“玄之又玄”是讲太极的旋转规律,也不是说什么“不靠谱”或“故弄玄虚”;
“恍然大悟”是说一下子心地光明了,顿悟了自心自性,而不是突然意识到某件事“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比如“神乎其神”就被大大降维了。

在现代汉语中,“神乎其神”主要有褒贬两种词意:
一是说神奇到了极点。中性略带褒义;
二是说以夸大夸张的方式,故弄玄虚,故作神秘。这是贬义词。
在现代社会,神乎其神更多地用作贬义。
而其实,神乎其神在汉字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内涵。
具体来看,在经典当中,神之又神完全是褒义词。
“神乎其神”主要出自《庄子·天地》,原话是:
“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深入而又深入,就能了解事物;
凝神而又凝神,就能达到精妙的境界。
其中,这个神之又神的神并非人们理解的神——
不是神叨叨的神,不是怪力乱神的神。
况且儒释道都不崇尚什么神通、什么异能的。
当然,更不要说什么逞能了。
逞能或者自以为能,都是非常低的层次。
其实,神乎其神就是抱一的状态,就是专心致志的状态。
就是通过修身,来齐家,来治国,来平天下。
这就是神乎其神最精要的意义、最奥妙的境界。
那么,具体来说,这个神是什么神呢?
是全神贯注的神,是聚精会神的神;
是神清气爽的神,是心旷神怡的神;
是神来之笔的神,是下笔如神的神;
是神机妙算的神,是用兵如神的神;
是穷神知化的神,是出神入化的神,
是心领神会的神,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

汪先生
很多成语都不是原来的意思,但是不影响使用啊,约定俗成
用户16xxx61
中文很多成语都有道学背景,是一些修行术语。
王原原--
不是,表意和引意这不是小学老师会给你随口一说的么?到你这都能写入21世纪世界大发现了?
用户10xxx2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用户12xxx36
卧龙凤雏[笑着哭]
士彬
不是两套,而是两种不同的理解。
吴一是
衣冠禽兽本是骂的的,现在用来指进化论
阎王生死令
靠古藉的词语在咬文嚼字[得瑟]
kongmuo
不神之神
fvgyu
回光返照[滑稽笑]
临水影
好,真解!
老陈
是装蛋的蛋
Frank
你真叻!
用户10xxx98
好男人现在意思就是接盘侠窝囊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