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上庐山给管理局局长卢绍明,送字“庐山王”

冰点百年 2025-03-13 22:22:41
前言

人们都知道,毛主席不光是一名军事家,而且文学、书法也是一流。毛主席的字体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被称为“毛体”。能够收到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会感到极其兴奋,激动。而庐山管理局局长卢绍明就有幸得到了毛主席提笔写的“庐山王”三个字。

“庐山王”极有气势,对于卢绍明来说也是感到压力山大。那么,他是怎么处理的这幅字呢?他与毛主席之间产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毛主席上庐山

民国那会儿,民国政府把庐山当成 “夏都”。像“南昌起义”的策划,“国共抗战协定”的签订等大事,都跟庐山有关。我国现代历史进程里,庐山有着好多影响特别大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66岁的毛主席决定亲眼看看庐山到底长啥样。

1959年7月1日,毛主席为了去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登上庐山。这时候,庐山那一片翠绿、高高耸立的模样,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眼前。毛主席看着这景色,心里头思绪万千,忍不住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其实毛主席这首诗最开始写的时候,后两句是 “陶潜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从这儿能看出来,他对陶渊明躲开世间纷争、归隐山林的想法不太认可。陶渊明,又叫陶潜,是东晋时候的人,他在庐山出生、长大,最后也在庐山隐居、去世,是个特别有名的田园诗人。

这么看来,毛主席不光留意庐山的风景,对这儿的文化底蕴也印象深刻。后来这首诗文公开发表的时候,秘书周小舟他们仔细琢磨了一下,建议毛主席改了改,但这也没影响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毛主席这次来庐山,住在长冲河畔的“美庐”别墅。这地方以前可是蒋介石的“官邸”。20多年前,蒋介石在这房子里,指挥着几十万大军去“围剿”井冈山,把毛主席带着的红军逼得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在这房子里,周恩来跟蒋介石费了好大劲面对面谈判,为促成国共联合抗日做了好多辛苦工作。​

全国解放后,房子还是那房子,可事儿和人都不一样了。毛主席以主人的身份住进别墅,他可不觉得这只是“天意”就能解释清楚的。要真说有“天意”,那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的人才能得天下”。

毛主席给卢绍明送字

1961年,毛泽东第二次登上庐山,心情格外舒畅。彼时,卢绍明担任庐山管理局局长一职,职位虽不算高,却因工作之便,有较多机会接触中央高层领导。此次毛主席游览庐山,卢绍明全程陪同,一路上,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解,为毛主席介绍庐山的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

卢绍明于1915年出生在湖北武汉陈家嘴湾。1927年,年仅12岁的他便跟随父母投身革命活动,担任交通员,还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928年,他加入共青团,次年正式参加红军,193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卢绍明随红二十五军踏上长征之路,一路艰苦跋涉抵达陕北,那时他已担任团政治部主任。​

抗战时期,卢绍明进入延安抗大深造,毕业后先后担任挺进军直属队主任、二十八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历任东北四野七纵二十四团团长、五十军一〇五师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卢绍明继续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先后担任孝感军分区主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等职务。​

这天,毛主席正在铺开宣纸挥毫泼墨,一眼瞧见不远处的卢绍明,便亲切地向他招手,示意他过来。卢绍明见状,立刻小跑上前。毛主席面带微笑,对他说道:“邵明同志,我想送你一幅字。”说罢,毛主席挥笔写下“庐山王”三个大字。卢绍明看到这三个字,激动得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连忙感激道:“感谢主席赐我墨宝。”​

然而,兴奋劲儿过后,卢绍明的心情渐渐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自己官职不高,却能得到毛主席亲自泼墨题字,这份荣耀让他满心欢喜;可另一方面,“庐山王”这三个字又让他深感惊讶。他深知在毛主席这样伟大的领袖面前,“称王”是何等不妥。​尽管内心十分渴望将这幅珍贵的字留存下来,但经过深思熟虑,卢绍明还是决定把字原封不动地交给时任中办主任的杨尚昆。

1961年,庐山会议临近尾声,毛主席与所住别墅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随后,卢绍明委婉地向毛主席提出:“庐山管理局党委想请主席给我们题个词。”毛主席听后,笑着点头同意。次日傍晚,卢绍明收到了毛主席为庐山管理局党委题写的《庐山谣》,同时还有一个大信封,上面写着:“送交庐绍明同志 —— 毛泽东。” 卢绍明发现毛主席把自己的姓写成了“庐”,为了纪念这份主席给予的恩情,他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姓改为 “庐”。后来,经江西省委批准同意,他便一直使用“庐绍明”这个名字。​

庐绍明的人生还在继续书写,离休前,他担任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享受副部级待遇。2013年8月30日,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因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0 阅读:5
冰点百年

冰点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