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远是从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将军。他没背景,出身很低,文化程度也不高,那他是怎么晋升上去的?后来,有人分析说,高文远之所以能够被连续提拔,主要与4个原因有关。那么,这种分析地对不对呢?高文远的经历又是怎么样的呢?
高文远于1938年出生在湖北武汉祁家湾街。19岁那年,他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解放军公安部北京市总队服役。在部队里,高文远踏踏实实地训练,努力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
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35周年国庆之际,高文远被通知要他负责组织武警阅兵方队,接受邓公的检阅。高文远如往日一样训练队伍,阅兵那天拿出了最好的状态。高文远领导的方队,各个动作标准,精神头很足,方队的表演深得主席台上邓公的称赞。由此,高文远荣获个人三等功。

高文远从武警部队参谋长,一直晋升到副司令员。1990年,他被授予少将警衔,7年后晋升为中将警衔。有人分析说,高文远这么快速的晋升,离不开4点原因。第一、武警几次的内部整顿,以及相应的人事调整。
高文远在武警部队时期,至少有过三次重大内部整顿活动。重点追查的行为有:“军官从事商业行为”、“内部拉帮结派不团结”等。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有一批军官受到严肃处罚。有人下去,就有人顶替上来,高文远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冲上来,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第一点也可以归结为:为人正直,不搞小圈子。
第二点是他没什么背景,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实力,稳步向前进。第三点是,他很珍惜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待各方面都严格要求,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第四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的人品备受称赞,别人都夸他,和农村老婆生活了几十年不离不弃。
说起高文远和妻子的事情,两人早在高文远参军前就已经结婚了。当年,高文远在老家种地务农,文化程度不高。某一天,老家来了个漂亮姑娘,名叫胡玉兰,从河南过去,路过高文远的老家。
高文远看胡玉兰很是疲惫,就给她送一些吃的。此时,老家的人就笑着对高文远说:“文远呀,你年龄到成家的时候了,玉兰长得很不错,你俩很合适。”高文远也被胡玉兰吸引住了,正好老乡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也勇敢地向胡玉兰告白了。
两人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起初,高文远到部队当兵,胡玉兰就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辛苦耕作。这样的分居情况,一直到高文远当上了营级干部,胡玉兰随军到北京后才结束。两人多年来没怎么吵过架,胡玉兰先后为高文远生育了5个子女。以上原因,让高文远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平日里,高文远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很大。在他分管武警部队后勤工作,到财政部要经费时,他总会拉着对方喝酒,边喝酒边讲述武警部队的困难,需要资金才能搞项目。别人被他的豪爽所折服,答应尽快给他们拨款。
高文远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为人很直爽,是个“粗人”,可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高文远曾经讲述了两件事,可以说明他的“细”。小的时候,家长给了高文远2角几分钱,让他到大队部买东西。

高文远急匆匆地奔跑去买东西,路上不小心把几分钱给弄丢了。当时,几分钱是非常重要的,高文远赶紧拉着全家点着火把找,一家人找了近三个小时,才把几分钱找齐。那一刻,高文远抱着大人痛哭一场!
还有一事是,高文远乡下的侄子,每逢他回去,总是给侄子拿些东西。后来,侄子长大了,给他每年送东西,变成了小辈“补贴”长辈了。这些很细节的东西,高文远都记在了心上。
高文远对家乡人,是非常有感情的。1990年,家乡地方领导到北京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高文远与他老家地方领导一一握手,还嘱咐代表:“你们把老家的优质稻米推到了京城,推到了全国,真是不简单呐!”
与家乡地方领导一起谈事,高文远少不了与大家喝酒。一盘冷冻肉,几瓶白酒,一边谈一边喝。地方领导被他灌倒好几个,后来一听他要请客喝酒,大家都“吃不消”,赶紧想理由逃跑,可高文远却不想错过与老家人谈话,每次都是把他们“硬”请到家里来,酒水管够。
高文远是农民出身的将军,他很豪气,声音洪亮,嗓门大,但是在某些事情上,他也很细致。在任上,他踏踏实实做事,从不想着谋取私利。他一心一意为武警部队做事,清廉、品格好就是他不断晋升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