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大二的孔东梅,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外公毛主席:我没见过他

冰点百年 2025-03-19 22:22:38

孔东梅是毛主席唯一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是毛主席的长女李敏,她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令华。孔东梅前面有个哥哥,叫孔继宁。当年,李敏怀了孔东梅后,很有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条件差。现代一些年轻人会说,毛主席的长女还会没钱花?他们不相信。但实际情况,确实是李敏一家没钱。自从搬离中南海后,毛主席就断掉了李敏一家的生活补贴。

毛主席曾对他们说过:“子女们工作了以后,我就不给他们花钱了。让他们靠工资养活自己吧。”而小两口上班没多久,怎么会有很多钱呢?

二是没时间学习。当时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追求进步,不敢耽搁时间。若是生孩子,必然会浪费学习时间。

不过,李敏也没有擅作主张,而是去询问父亲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非常喜欢孩子们,他要李敏一定生下这个孩子,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向他开口。

1972年,李敏生下了一个女孩。过了一段时间后,李敏带着女儿的照片来到了中南海给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到外孙女的可爱模样后,欢喜得不行。李敏对父亲说:“您给小孩取个名字吧?”毛主席思索片刻,说“叫东梅吧。”

李敏知道父亲喜欢梅花,还把自己名字里的“东”送给外孙女。从起名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孩子的宠爱之情。由于毛主席晚年深居简出,任何人见毛主席都需要获得批准才行,连李敏都很难见到主席。

也是这个原因,直到毛主席去世前,孔东梅都没有与外公相见。对孔东梅来说,这也是一大遗憾吧!

因为父母都忙着工作学习,无暇顾及孔东梅,这种情况和生孔继宁时是一样的。当年,孔继宁由外婆贺子珍抚养,直到要上小学时,才接回了北京。孔东梅也是一样,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

孔东梅虽然没见过外公,但从父母、外婆的嘴里,了解了很多关于外公的传奇故事。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外公是个伟人,非常非常伟大。说起外公和外婆的感情,孔东梅觉得两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是深厚的。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孔东梅说,长征时,外婆为了救一名伤员,不幸中弹。情况甚是危急,外公得知情况后,难过地流出了眼泪。当有人提出把外婆留下养伤时,外公力排众议,坚持要带外婆走。

因为外婆的伤势很重,放在老乡家虽然安全,但没有医药治疗,最后一定是难逃一死。从这个角度讲,外公救了外婆一命。

孔东梅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就回到了父母身边。这个时期的孔东梅,简直就是个假小子。孔东梅曾在自己的作文里,这样描述:“……我是个野丫头,喜欢跑到外面和秃头小子一起疯……”

孔东梅上中学以后,一下子就变得端庄不少,也不好意思与男孩子们玩打仗游戏了。这个时候,父亲孔令华在不忙的时候,教她品茶。孔东梅一直记得,刚喝茶时的感受:“初入口感觉很苦,再饮一口有点回甘。几杯下肚后,就彻底爱上了品茗。”

孔东梅中学时期,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是“醉心于事业”。说起来,孔令华为人老实,小时候吃了太多苦,跟着母亲在乡下辗转,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搜捕。为了不暴露身份,他给地主老财当过佣人,做着很脏很累的活儿!

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孔令华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部队,他都不会浪费一点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由此,他陪伴女儿孔东梅的时间就少了许多。

1992年,孔东梅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攻外语。在她读大二的时候,曾接受过一次记者采访。从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孔东梅梳着短发,大大的眼睛,肉肉的脸庞,上身穿着一件白衣服,显得整个人很有气质。当记者问她:“因为特殊的身份,同学们有没有受影响?”

孔东梅如实回答:“大家对我都很友好。”记者再问:“谈一谈你作为毛主席的外孙女,评价一下他老人家或者是他的思想。”孔东梅直言:“我没见过他,但从父母,外婆的口中,我了解到外公是个伟人,我会利用外公的思想(传递下来的一些品质)来丰富自己,让自己的未来工作可以收益。”整个采访下来,孔东梅都很自然大方。当然,其中也包含着一种少女的羞涩。

1996年,孔东梅毕业了。3年后,她赴美留学。说到出国,孔东梅直言单纯是去学习的。没人注意她,她的身份只有当时的驻美大使才清楚。在异国他乡,孔东梅学会了独立,照顾自己。期间,母亲李敏写了一本回忆录,寄到了美国。

孔东梅看过后,心情很是感慨。她了解了很多母亲过去的遭遇,以及外公对外婆,对母亲的爱。留学时期,孔东梅获知外国人对新中国,对毛泽东都不够理解,认识思想还停留在古代。孔东梅一下子有了奋斗的目标,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大力宣传外公事迹,以及外公的伟大思想。

2001年回国一段时间后,孔东梅就想写毛家的家族史。孔东梅的执行力很强,很快就动笔写起来了,诸如《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毛泽东与贺子珍》等。她从毛家后人的角度来写,给人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阅读视角。

0 阅读:0
冰点百年

冰点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