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龙文鞭影》故事之12.卷之一: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龙文国学苑 2017-12-21 15:49:44

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译文】

    东汉光武帝刘秀北伐时,寇恂留守河内,稳定后方,使光武帝无后顾之忧。汉高祖刘邦与项羽相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的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饷。

【注释】

(1)恂:寇恂,字子翼,上谷县昌平(今北京)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2)留:留守。

(3)何:萧何,西汉沛县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汉初律令大多由他制定,与张良、韩信合称为“汉初三杰”。

 

【人物故事】

  1.恂留河内

    寇恂,东汉开国功臣,文武兼备,能忍辱谦让,以大局为重,深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

光武帝刘秀攻下河内(今河南焦作),想继续攻打北边的州郡,可是黄河以南还有更始帝的部队,既要防止敌人趁虚而入,又要保证大军出征的物资供应。刘秀一时找不到可信赖的人来防守,便向邓禹询问人选,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用萧何守关中,最终成就大业。现在河内靠着黄河天险,地势险要,居民殷实富足,人口众多,北边直通上党,南边紧靠洛阳。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帅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再没有其他人可以派遣了。”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负责后勤的补给。

担任河内太守后,寇恂造箭两百万支,养马两千匹,征调粮食四百万斛(hú),充分保障了光武帝北伐的军用补给。

寇恂还善于用兵。更始帝的大将朱鲔(wěi)派兵攻打河内,寇恂和冯异等援军一道大败敌军,一直追杀过了黄河。洛阳城内一片恐慌,大白天也城门紧闭。刘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寇恂真是有才啊!”

寇恂也曾担任颍川的太守,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一天,大臣贾复的手下在颖川杀了人,被寇恂抓起来治罪。贾复知道后十分气愤,认为寇恂是在故意羞辱他。贾复由汝南回京城,途经颖川时,对左右的人说:“我见到寇恂,一定杀了他。”寇恂听后,为大局着想,便如战国时蔺相如避开廉颇一般,忍辱避开贾复,避免了一场无谓的冲突。后来,寇恂随光武帝再到颖川,老百姓知道后,集体请求光武帝,再借寇恂做一年颍川太守,皇帝特准,一时被传为佳话,这一事件历史上被称为“借寇恂”。 

2.何守关中

萧何,西汉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汉代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首。楚汉相争时,萧何并没有随刘邦出征,而是留守关中,安抚百姓,鼓励农耕,源源不断地把军需的粮饷及时送到前方。

刘邦与汉初三杰

公元前205年,刘邦以给楚义帝熊心报仇为名,召集各路诸侯,集结了五十六万大军,趁着项羽北上伐齐、国都彭城空虚之时,攻陷了彭城,但攻下彭城之后,刘邦却骄兵自傲,开始沉迷酒色,也不去沛县接他的家人。

项羽得知老窝被端,恼羞成怒,带着三万军骑兵日夜兼程赶回彭城,把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差不多全部消灭,刘邦仓皇出逃。这个时候刘邦战败的消息传到了沛县,吕雉赶忙带着女儿鲁元公主、儿子刘盈、公公刘太公等逃跑,在逃跑途中吕雉和刘太公被抓,两个孩子失散。

刘邦逃跑途中

​后来刘邦碰到了两个孩子,一起坐上马车逃跑,由于项羽紧追不舍,刘邦嫌人太多,马车行走缓慢,为了减轻重量,刘邦一脚将两个孩子踢下车,替刘邦赶车的夏侯婴不忍两个孩子死,赶紧将车停下来,将两个孩子抱上车,跑了一阵,刘邦又踢,夏侯婴再抱,如此反复几次。

彭城一战,刘邦元气大伤,但他之所以能够重整旗鼓,最终战胜项羽,就在于萧何留守关中,能源源不断地把作战必需的士卒和粮饷提供给刘邦。打败项羽之后论功行赏,刘邦封赏萧何最多,很多武将都不服。刘邦说:“你们懂打猎吗?”大家都说:“懂。”刘邦说:“那你们知道猎狗的用处吗?”大家都说:“知道。”刘邦说:“猎狗是追杀猎物的,而发号施令的是人。你们就像是有功之狗,而萧何却是有功之人。”刘邦这么一比,大家才无话可说。但是,曹参仍是不服。楚汉相争期间,萧何在关中负责人力和粮草的经营,曹参则在外面负责战争。从出陈仓、定关中开始,黄河以北的战事,曹参几乎全部参与。他个性勇猛,常在前线指挥,因此据说他全身受创达七十余处。皇朝论功,曹参被高祖刘邦排在了萧何之后,名属第二。而在朝廷大臣和将领眼中,曹参功劳更甚于萧何。这件事成了曹参和萧何的心结,从建国后到萧何去世的八年多内,双方似乎没有什么交往,刘邦甚至还刻意将曹参调往东方的齐国为相国。

萧何临终前,终于打开了之前与曹参的心结,推荐曹参继任丞相,而曹参继任后,也沿用了萧何先前所制定的政策、法令,不加改变,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一事件,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萧规曹随”。

0 阅读:29
龙文国学苑

龙文国学苑

国学经典诵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