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篇》
注释:
恭已:指恭谨地自律。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此处“南面”指居帝王之位,召见群臣。
译文:
孔子说:“安静无为而能治理好天下的人,大概也就是舜了吧?他做了什么呢?只是恭敬庄重地坐在王位上罢了。”
《论语·卫灵公篇》这段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故事:
孝感动天的虞舜
舜帝,出自有虞氏部落的摇篮之中,其父亲瞽叟,则是个愚昧而固执的长者。舜的母亲早逝,而瞽叟续弦之后,便有了一个名叫象的小儿子。后母和象对舜充满了敌意,他们唆使瞽叟共同欺侮舜。然而,舜却从未有过半分怨言,反而对父母更加恭敬顺从,对弟弟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因此,在部落中,他的孝顺之名无人不晓。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舜开始外出谋生,周游四方。不论身处何地,他都能以自己的德行悄然改变周遭的人。那些经常争吵的人与他共处久了,学会了他的谦逊;那些狡诈的人与他交往久后,也逐渐变得诚实可靠;而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一旦与他为伍,也渐渐变得诚实本分。舜的名声由此响彻四野,当尧帝在寻找合适的继承人时,四方的诸侯纷纷推荐舜,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尧帝为了进一步考察舜,决定将娥皇和女英这两位才女嫁给他。舜将娥皇和女英带回到故里,让她们穿上朴素的布衣,像其他普通农家女子一样,虔诚地服侍公婆。象对此感到嫉妒,内心暗生恶念,幻想着如何夺取舜的财富和妻子。于是,他与瞽叟合谋,设计陷害舜。他们指派舜去修补谷仓,当舜忙于劳作之际,瞽叟派去放火烧仓,火势凶猛,谷仓顷刻间化为灰烬。幸运的是,舜机智地用头上的斗笠作为翅膀,飞翔而出,才得以逃生。
象和瞽叟并不满足于此,又想出另一计谋:派遣舜去疏浚水井,待舜下去之后再从上面填土封井,企图置其于死地。娥皇和女英洞悉了阴谋,告知舜在井壁上预先挖好通道。那一天,舜刚落井不久,象就用泥土和石块封住了井口。接着,他跑到舜的房间,弹奏起舜的古琴,自豪地说:“所有的牛羊、土地都属于父母了,琴弦和两位嫂嫂也该归我所有了。”
就在这时,舜突然出现在门口,象羞愧得无地自容,连忙辩解:“我之所以弹琴,不过是为了担心你而已。”
舜并未揭露他的谎言,依旧像往常一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且更加谦恭有礼。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娥皇和女英将这些情况禀告给了尧帝,尧帝得知舜的孝悌乃是出于真心。于是尧帝任命舜为司徒,负责整顿人伦道德以及处理百官事务。舜四处寻访贤才,清除奸恶,使得国家治理和谐有序、繁荣昌盛。尧帝心悦,遂举行禅让大典,正式将天下传给舜。
湘妃竹
在舜帝步入暮年之际,他效仿尧帝,践行禅让之举。他并未将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子嗣,而是把帝位禅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退位之后的舜帝,离开都城,乘车四处游历。当途经九嶷山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为震惊:洪水肆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舜帝疑惑地问道:“各地水患皆已治理妥当,为何此地还是这般模样?”
百姓们哭诉道:“原本我们日子过得安稳,可突然来了九条恶龙。它们常到湘江中嬉戏玩耍,每次戏水都会掀起冲天巨浪,致使堤坝崩塌,良田被淹,受害民众数不胜数。这些恶龙实在太过凶猛,我们敢怒不敢言……”
舜帝素来爱民如子,见不得民间疾苦。听闻百姓的遭遇,他立刻前往江边,决心除掉这些害人的恶龙。经过九天九夜的激战,舜帝终于将恶龙全部斩杀,可他自己也因体力耗尽,倒在地上,溘然长逝。当地百姓感恩舜帝的大恩大德,将他安葬在九嶷山。
舜帝的两位夫人娥皇和女英,久久等不到丈夫归来,便外出寻找。在湘江边,她们听闻了丈夫的死讯,悲痛欲绝,放声痛哭。她们的泪水洒落在竹林中,竹子上从此长出许多斑痕,仿佛是点点泪痕。后来,娥皇和女英一直守在舜帝的墓地旁,直至生命终结。人们敬重她们,尊奉她们为湘江女神,将沾染了她们眼泪的竹子,称作湘妃竹。
知识链接: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
据说,尧帝的母亲庆都在怀胎之时,梦到一条红色巨龙,背负着一张图来到她面前。图上绘着一位容光焕发、眉毛呈现八种颜色的仙人。后来,她生下尧帝,尧帝长相与图中仙人别无二致,眉毛同样有八种颜色。
相传,舜帝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相互重叠的瞳孔,被称作“重瞳”。这是一种非凡的相貌,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秦末的西楚霸王项羽,也都拥有重瞳。
相关诗作:
潇湘神
唐·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