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布艺天子,从一个小和尚放牛娃,到成就一番霸业,建立大明,可谓功勋卓著。而其本人由于自幼生长在民间,对贪污腐败更是深恶痛绝,当了皇帝后,对贪官污吏严刑峻法,期待大明可以成就一番清廉镜像。
在朱元璋死前,朱元璋曾经留下有过3条遗嘱,其中前两条在张廷玉著的明史中,记载如下。
用大白话说,这2点就是:1、我的孙子朱允炆仁心仁德、恭谦孝顺,他继承大统是人心所向,希望朝廷内的文官武将都可以辅佐他。
2、我的丧事,不要大操大办,随葬用品不要放金银玉器,只要放一些日常陶器就可以。另外,把我安葬在明孝陵,守孝三天就够了,尽量不要影响百姓生产和婚丧嫁娶。藩王们也不要兴师动众来京城服丧。后宫内,大家都这样执行吧。
朱元璋的这2条遗嘱,可谓尽显明君本色。首先,太子已死,所以他立了仁心仁德的长孙朱允炆即为,而没有立位其他能力更强的藩王,他这样做一是因为如果立了某个藩王,其他藩王容易起不满而造反。其次,因为朱允炆仁爱,可以为万民谋福祉。
第二条,体现了他一贯的简朴性格,他不愿意在墓中埋葬金银,可以防止坟墓被盗和浪费财物。他不愿意百姓和宫中的人长时间守丧,是不愿意人民因为但无生产而没有粮食糊口,也不想影响人民的婚丧嫁娶,让百姓产生意见。最后,他不让藩王进京是为了不想引起祸乱。
但是,根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可以知道,朱元璋还有第三条秘而不宣,在正史中甚少的遗嘱,那就是他死后要让64个妃子陪她殉葬,一同葬于明孝陵。
其实从秦汉起,殉葬一般以多采用人偶殉葬,而非活人了。兵马俑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让妃子殉葬,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总结起来,小马认为有2点重要原因。
第一、移风易俗短期难以改变。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恢复了殉葬的习俗,元朝一共97年,也就是说有将近100年的时间,殉葬和殉葬制度都在流行,除了流行于宫廷,也流行于民间。朱元璋只有耳濡目染,也是见过了太多的殉葬事件。这可能有正面影响,也可能有负面影响。以结果看,应该是负面影响大啊!
第二、朱元璋虽然是个文盲,可是他让人跟他讲说历史,听多了历史上后宫乱政的例子,尤其是吕后专权、唐朝乱伦外戚干政、武则天专权等前朝历史,他对败坏皇家颜面和破坏江山的女人深恶痛绝。杀死后宫没有子嗣、没有精神寄托的女人,就是防止他们给自己戴绿帽子!更是防止外戚干政的政治需要!
所以,从这秘而不宣的第三条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力反贪腐、以身作则勤俭朴素,算的上是一位明君。但是同其他的封建帝王一样,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便可以杀人如麻、罔顾人命、嗜血成性!
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要是家天下的时代,就算君主再英明,那也只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江山统治,并不是真正的为百姓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