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10日,时任华东野战军机要员的鞠开接到了命令:到“4725”那里去做工作。
所谓的“4725”是电报代码,译过来就是“粟”字,用来代指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尽管粟裕代号是“502”,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称呼粟裕为“4725”。
也许是一种奇特的缘分,粟裕一生用过十多个秘书,但鞠开在他身边时间最长,长达14年,而且鞠开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加上他本身就是华野出身,所以他的日记不少都是记载真实战争以及在粟裕身边的故事。
粟裕晚年口述战争回忆录,除了夫人楚青外,也是时任秘书朱楹召集了鞠开和刘祥顺,负责收集资料整理出来的。
对于粟裕大将,鞠开总是有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后来谈到在华野时期的陈毅、粟裕两位首长,鞠开曾坦言:
“陈毅资格老威望高,粟裕又会打仗,毛主席取他俩的长处,把他二人配在一起,绝妙。”
一尽管鞠开是1945年参加新四军,但他那时离粟裕还很远,也只是在为数不多的场合下见过,哪怕是后来调到了华中军区机要科工作,鞠开和粟裕之间也不常打交道。
到后来鞠开调粟裕身边工作,已经是豫东战役结束,按照实际情况,当时陈老总已经调到了中原局、中原军区,他应该没有见过陈粟配合的场景。
尽管陈毅当时已经离开了华野(只是兼任华业司令员兼政委职务,人不在指挥部),可华野处处都有他的影子。
“华野离不开陈军长!”
这绝对不是粟裕嘴上谦虚的说一说。
1945年9月,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和国民党军进攻,陈毅率领新四军北上山东,并兼山东军区,当时在山东的部队与进至鲁南的部队组成了津浦前线野战军,主要应对国民党军沿着津浦线北上的问题。
陈毅率领新四军主力离开后,留在苏、皖两省的新四军部队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
1946年1月,中央决定将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
虽然两大野战军分属不同地域,但从隶属关系上看,华中野战军隶属于华中军区,而华中军区又隶属于山东军区,并接受新四军军长陈毅指挥。
也就是说,陈老总是统帅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统帅。
不过,因为战线拉的太长,事实上陈老总指挥起来颇为困难。
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当时华东解放区也面临极大的压力。
蒋介石尽管已经大打出手,但党中央毛主席在当时并没有完全放弃和的希望,只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毛主席主张先打退蒋介石的进攻,尽量争取和谈的机会。
为了能将战火引向蒋管区,不破坏解放区的建设,毛主席制定了一个南线出击的作战方案,要求太行、山东、华中三大战略区施行外线出击。
应该说面对国民党军全副武装的军队,毛主席也没有必胜的信念。
陈老总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并要求粟裕率领华中的部队向徐州和津浦路方向集结,苏中根据地只留下一个纵队,打打仗,开创大的局面。
出乎意料的是,粟裕强烈反对。
粟裕认为,苏中解放区水网港汊众多,不利于敌人大规模兵力进军,正好趁机在内线打几仗,挫败敌人的士气。粟裕不仅不同意率军北上,反而还建议,将淮南的第四、第五旅都调来,全力支持他在苏中这一仗。
只是,陈老总并没有答应这一建议,还是决定让华中、山东部队汇合。
1946年6月30日,陈老总还给中央去了一封电报:
“我们认为 7 月间非打不可,则王(必成)陶(勇)纵队应立即西开,保证于 7月15 日到 7 月 20 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
后来的事实大家都很清楚了,毛主席同意粟裕在内线打几仗的请求,后来华中野战军打了苏中七战七捷。
可就在这时,陈老总那边反而步履艰难起来。
二抛开已知的历史结果不谈,陈老总与粟裕此次争执,各方其实都有道理。
毛主席很清楚,以八路军、新四军的实力,不足以与国民党军正面交手,贸贸然在解放区动手,黎民百姓就要受苦,不如跳转外线,将战争引向蒋管区,还能扩大根据地,解放更多的老百姓。
熟悉毛主席思维的陈老总,当然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
可粟裕思维更不同,他认为在内线作战,有更大的作为,一方面可以就近补给,老百姓也都支持;另外一方面江南水网港汊众多,不利于国民党军大规模进军。
应该说粟裕那时从思维上,仍然是战术思维,还没有上升到战略。
我们在谈历史,总是站在高出俯瞰,认为两种选择,一种就是绝对正确,一种就是绝对错误,可真正在实际中,两个答案也许都看似正确。
那个时候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关键时刻,毛主席高瞻远瞩做出决断,让粟裕留在内线打几仗,事实也证明毛主席拥有超乎常人的思维,苏中战役的胜利,为我军增添了敢打必胜的信念。
可这时的山东野战军却在泗县一战失利。
毛主席同意粟裕的计划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暂时放弃了南线出击的战略计划,而且还特意给陈老总去了封电报:
“鲁南大军(即山东野战军)仍不宜此时南下,以免陷于被动地位。”
可陈老总这时却做出了错误决定,他认为大军已经准备停当,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况且当时苏皖解放区确实面临很大压力,因此力主决定南下,出击华中,保卫两淮。
苏中战役期间,山野在朝阳集打了场规模不大的胜仗,歼灭敌整编69师92旅、60旅各一部5000余人,可因为战果不大,敌人的攻势并没有就此被吓住,白崇禧桂系第七军占据了灵璧。洲县、五河。
在淮北态势紧急情况下,陈老总决定南下再打一仗,根据参谋长宋时轮的意见,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夺取桂系第172师占据的泗县。
在陈老总眼中,泗县可以说是一场必胜之战。
当时,国民党军进攻淮北的敌军为五个整编师,除了第七军为桂系,其余都是蒋介石中央军嫡系,这四个整编师靠的很密,彼此间隔仪十至二十里,离徐州不到四十里,不容易分割,相反桂系孤军突入,而且还比较分散,相比而言容易对付。
尽管一直以来我军就有打中央军不大桂系的说法,但此刻战机就在眼前,自陈老总以下,山野指战员都认为这一仗有把握。还调来了有“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之称的八师。
可泗县这场战斗着实不好打,低估了桂系的实力,加上天降大雨,泗县周边一片菏泽,因火药受潮,本就不挤的火力更加捉襟见肘。
八师在泗县战斗中吃了不小的亏,尽管毙俘敌军3000余人,可自身伤亡也高达2000余人。
就连陈老总事后总结经验教训,也惭愧的称,八师打的勇猛顽强,战事失利皆因自身计划不周密。
泗县战斗的失利,也揭开了华东整体战事不利的态势,尽管有粟裕苏中七战七捷的大胜,但因没有足够实力,战果没能得到巩固,山野顾此失彼,两淮失陷于敌手,哪怕是华中野战军北上山东后,连续几次作战,也没能改变劣势。
三从苏中战役前的分歧不难看出,军事上陈老总与粟裕两个人是互补的。
其实,站在陈老总的角度上来看,他的战略格局很大,而且是能够与党中央毛主席高度契合的,如果说保卫华中解放区重要,那么山东解放区就不重要吗?
当时的山东解放区,面临的压力其实比华中还要更大一些,要知道国民党军用于华东解放区的兵力是58个旅约46万人,苏中解放区面临的只是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12万人。
不过,就从战役战术层面上来讲,陈老总确实棋差一着,泗县战斗失利即是例证,以至于中央还萌生了让徐向前到山东负责前线指挥。
两淮战事失利后,华中野战军北上,中央那时便酝酿考虑让山野与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
对于两军合并后指挥机构的人选问题,毛主席也有一定程度的考量:即大方向上由陈老总把控,具体的部署实施则交由粟裕指挥。
1946年9月23日,毛主席起草军委电文称:
“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 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执行。”
1946年10月4日,毛主席突然接到了华中军区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发来的电文,信中力陈过去苏中战役、两淮战事之前,华中军区曾予以陈老总建议的事实,并且提出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即是:
“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
这基本上与党中央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后来两军合并后,这封信里提出的意见绝大多数都被采纳。
老实说,陈老总一开始还有些想不通。
山东解放区的重要性是陈老总不得不考虑的,甚至于是有些钻了牛角尖的,他坚决主张山野回鲁南,而华中的问题由华中自己解决,遭到华中军区领导人的强烈反对。
中央一开始调八师回鲁南,组成鲁南前线,并调徐向前回山东主持大局,陈老总心情一度有些郁闷。
据时任山东野战军参谋处主任王德回忆:
“有一天夜里,我在值班,陈毅同志走了进来,他心情沉重地对我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
不过,陈老总胸襟和气量绝非一般人所比,他欢迎徐向前来山东,甚至还同意与华中野战军配合在淮海地区作战。
毛主席提出山野、华野(华中野战军)指挥机构应该合并后,陈毅还于10月1日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去:
“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从这封电报中不难看出,陈老总的信念与决心,
毛主席收到这封电文后,十分高兴,于10月15日回电:
“为执行此神圣任务(指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会师后在淮海地区打仗), 陈 (毅)、 张 (鼎丞)、 邓 (子恢)、 粟 (裕)、 谭 (震林) 团结协作极为必要。 在陈的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 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从此以后,陈毅、粟裕便展开密切配合,陈毅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主要负责把控全局,粟裕以副司令员的身份负责军事指挥。
Junzy
陈毅在延安被闲置了二年,周恩来总理推荐其去山东任军区司令兼野战军司令,撤职是难为情,只能另类安排,这就是讲究的平衡。还好主席识人正确,粟裕将军负责战役指挥,打出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