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争是什么样子?
个人觉得:
轰20就是空中的航母,轰炸机才是最强对海突击力量,
航母是ISR展开最强的盾牌,轰20是远洋决战体系和空射弹道导弹核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无人机的体积优势是和有人机比,不能跟导弹比。
无侦没有轰炸任务,那有没有侦察任务?要不要回收?
有侦察任务,各种侦察设备和通信传输元器件是不是得占重量?
侦察活动是不是得对飞行姿态、飞行路线、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有额外要求?
是不是就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和各种限制?
不是一次性设备,要考虑回收,是不是就得增加携带油料?
是不是得增加发动机的长期工作寿命?
是不是得增加机体和控制元件的强度和寿命?
是不是得增加降落回收部件的重量?
所以一个航程好几百公里的,以远程侦察为目标的可回收无人侦察设备,
如何能和只需要打个几十一百公里的一次性对空导弹设备,控制在一个复杂度上?
这基本是反常识的。
顺便说一句,目前并无具体的无侦8参数流出,
在第十三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那个无侦8,是“大尺寸缩比模型”,
而不是实物。所以关于无侦8的一切讨论都只能是“猜测”。
马院士曾经在节目中说:
全能舰才是未来海战主力,配备垂直电磁发射器(可以代替助推火箭将高超导弹推到适宜的点火高度和速度),
发射高超导弹,作战距离远超目前的舰载机+机载导弹。
侦察除了长航时的无人隐身侦察机,还可能通过全能舰的垂直电磁发射器发射小型侦察卫星(轻型运载火箭入轨,在轨时间很短但是足够用了)。
传统的舰载机挂导弹炸弹在大洋决战的场景很难出现了。
进一步,全能舰还会和“常潜式海洋攻搜舰”这种能够快速的短暂下潜的新船型相结合,作战能力与高危环境生存力等,
更是传统海军水面舰船无法企及的高度。
高超武器的出现以及传统空中打击力量的技术进步,加速了现代战争的进程,
缩短了战争的持续时间。
未来一场大战或许不再需要打几年,大战波及的范围会更为全球化。
强国之间一次重要战役的持续时间,也由以天为单位变为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单位。
航母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航母是万万不能的,
别的不说,航母作为远洋防空能力是无法替代的,
旧时代航母是舰载机侦查打击全包,现代由于反舰导弹加强,甚至出现了射程几千公里的超高速asbm,
航母专精侦查和制导,将打击任务外包给asbm载具(陆基或驱逐舰)。
航母中心地位不仅没被颠覆,反而加强了,因为侦察和制导在现代海战中地位更重要了。
航母的反舰功能被腿长的多的陆基海基asbm代替是大势所趋。
不过,还要考虑反潜和廉价对地打击手段。航母也可以考虑上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和驱逐舰组合使用。
海上航空平台仍然是有巨大价值的。
卫星每24小时才经过上空一次。如果星座的话,一个地点上空可能有多颗卫星经过,那也得等6-8个小时才经过一次。
然后还得受云层影响,夜间也看不清(卫星的红外拍摄精度难以发现军舰目标)。
而且卫星在天上没法躲,一旦开战谁都知道要第一时间灭掉对手的卫星。
所以卫星作为其中一种很有价值的侦察手段来用是可以的,但是要代替舰载机想太多。
携带高超反舰导弹的驱逐舰如何安全进入/撤出700海里发射位置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首先要获知敌航母编队的大致方位,然后前出驱逐舰编队甚至整个航母编队要慢吞吞(相对飞机)的赶往发射位置,
期间可能还需要多次获知敌舰队最新位置来修正航向,
在这个过程中难保敌也侦测到我方舰队从而采取反向机动并派出若干批次飞机进行攻击。
一次ISR随后导弹齐射这太理想化了。
所以我觉得携带高超反舰弹的大型轰炸机反而会是主力,尤其是敌舰队尚未遭受打击战斗力完整的情况下。
在通过卫星/天地波雷达等手段初步获取敌舰队方位后,
ISR飞机在前、轰炸机在后,短时间(几小时内)完成攻击。
舰载反舰弹做副攻,比如对低威胁目标或者敌残破舰的扫尾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