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127师 提升战斗力
1968年4月,张万年被任命为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后,很快就接到了前往越南溪山的任务,深入了解和学习当地的军事战术。他踏上了前往越南的军用飞机,抵达后即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考察中。
在战场观摩中,张万年站在前线指挥所,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战场上的每一次进攻和撤退。他见证了炮火如何支援步兵进攻,以及步兵如何在炮火掩护下突破敌军阵地。
1968年6月,结束了在越南的学习后,张万年回到国内,随即被任命为陆军第43军127师的师长。到任后,他立即开始了对部队的全面改革和提升。
张万年特别强调士兵的体能和心理训练,他认为这是提高战斗力的关键。在他的指导下,127师开展了严格的体能训练计划,包括长跑、障碍跳跃和负重行军等。同时,张万年还非常重视士兵的教育和思想工作,他经常组织士兵们学习军事理论和战争历史,提高他们的战略思考能力。
张万年的军事领导
1978年3月,张万年被调至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在这段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战略指挥和战术理论。同年12月,他被任命为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
1979年初,中越边境局势日益紧张,张万年率领127师千里机动至广西爱店地区,与越南边境相接。得知这一消息后,越军开始大肆叫嚣,扬言要“打垮一二七,活捉张万年”。
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张万年率领127师以迅猛的攻势扑向越军阵地,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突破敌军的防线。越军的嚣张口号很快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一连串的胜利让敌人溃不成军。2月27日,127师攻占了禄平县城。这座小城原本是越军的重要据点,但此时已是满目狼藉。张万年巡视城内时注意到墙上贴满了“打垮一二七,活捉张万年”的标语。见到这些毫无意义的宣传,他只是笑了笑,然后继续指挥部队部署下一步行动。
就在127师准备回撤时,后勤分队在途中遭遇小股越军的骚扰。这些越军熟悉地形,隐匿在茂密的茅草中,给我方的后勤保障带来了威胁。张万年迅速接到报告,思考片刻后果断下令:将全师的火焰喷射器集中起来,对部队回撤必经道路两侧的茅草进行大面积焚烧,同时派部队占领山口和道路要道,彻底断绝越军的隐蔽和逃跑路线。
大火点燃了茅草,浓烟滚滚蔓延,很快将越军的藏身之处暴露无遗。隐匿在草丛中的越军小分队被迫现身,接连被127师精准打击。此次行动共击毙敌军数十人,还俘获了20多名越军士兵。
之后十余年时间里,张万年屡次得到提拔。1992年,张万年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和总参谋长。在此期间,他主持了许多全局性的军事改革,致力于提升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他对军队的作战能力、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优化。1995年,张万年进一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面分管全军军事工作。
张万年访美之行
1998年,张万年上将作为中国军方的高级代表,率领军事代表团正式访问美国。访问开始时,美国给予了极高的礼遇,按照惯例以19响礼炮迎接张万年一行。在正式欢迎仪式上,他在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陪同下,认真检阅了美陆、海、空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国民警卫队的仪仗队。
在访问期间,张万年与科恩进行了两轮正式会谈。这些会谈围绕中美军事合作及地区安全问题展开,双方都试图通过坦诚交流缓解紧张关系。在会谈中,张万年不仅代表中国军方表达了对双边合作的诚意,还就某些具有争议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清晰而有力的阐述。在他一贯严谨的态度下,双方的讨论气氛虽不乏分歧,但始终保持在互相尊重的框架内。
在参观期间,他详细了解了美国军队在武器装备、指挥体系和训练模式上的最新发展。通过实地考察,他看到了美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美军展示的部分装备中,他对某些先进技术如精确制导武器、战场信息系统和后勤保障体系表现出了特别关注。他在听取介绍的过程中,不时向美方提出具体问题,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张万年的到访引起了师生们的极大关注。当他们得知这位中国军人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参加了越南战争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后,无不对他的战斗经历和军人生涯肃然起敬。
西点军校校长丹尼尔·克里斯曼将军在欢迎仪式上亲自接待了张万年。他走上前去,紧握张万年的手,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对他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克里斯曼提到,他早已听闻张万年“爱兵如子”的事迹,张万年听后,谦逊地回应了克里斯曼,同时提到了他对军人培养的理解。
张万年谈到,中国军队有着深厚的传统,而培养军人,尤其是高素质的军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特别强调,这些军事人才不能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而是需要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锤炼。他用简洁的语言,将中国军队从严治军、注重实战训练的理念分享给西点的学员们。
随后,张万年应邀为西点军校的学员们进行了题为“优秀军人的品质”的演讲。这次演讲并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围绕两个核心点展开。他指出,一个优秀的军人,首先要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绝对忠诚。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讲述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始终坚持为国为民的原则。
第二个他提出的品质是勇敢。张万年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面对危险,不退缩,不畏惧。他讲述了自己在战争中如何带领部队直面敌人的种种经历,用事实说明,只有真正的勇敢,才能成就一个军人的卓越。
张万年与美国高层的深度交流
在访问美国期间,张万年带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了佐治亚州的本宁堡陆军基地。这座基地是美国陆军的重要训练中心,以其专业的步兵训练而闻名。当张万年一行抵达基地时,迎接他们的是一场极为正式的欢迎仪式。整齐列队的士兵、摆放有序的装备以及美国陆军的现场演练,无不展现出这座基地的高度专业性。就在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时,一个意外的小插曲让整个场面变得生动起来。
当陆军司令沙利将军快步走向张万年时,他没有像惯常那样与来访的外军官员握手寒暄,而是突然张开双臂,一把抱住张万年,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激动,大声说道:“哎呀,我今天可把你抓到了!”在场的美军官兵以及随行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都愣了一下,一时间不明所以。沙利将军随即笑着解释道:“当年在越南战场上,我是个侦察兵,在那里我始终没有抓到你,今天我终于把你抓着了!”
张万年没有急于回应,而是点头示意,随后听沙利将军娓娓道来。沙利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作为侦察兵在越南战场的经历。他详细描述了当年美军如何搜寻中国军事顾问踪迹的过程,特别提到自己和同伴们曾多次尝试接近中国学习组的活动范围,却始终未能如愿。他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你们的隐蔽技术真是让人佩服!”这样的调侃中不乏对张万年领导能力和当年军事素养的高度评价。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沙利亲自带领张万年一行参观了本宁堡的训练设施,详细介绍了美军在步兵训练上的核心理念和最新发展。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进行复杂地形的战术演练,沙利讲解了他们如何通过模拟战场环境提升作战能力。
告别时,沙利将军再次走到张万年前,紧紧握住他的手。他的目光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用一种带有感慨的语气说道:“中国陆军和美国陆军都是了不起的陆军,希望我们两国军人永远不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退休后的关注与最终岁月
2003年3月,张万年正式退出了军事领导岗位,结束了他在中国军队中的直接指挥生涯。然而,他的身影并未远离公众的视野。尽管已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但张万年依旧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的事务。
在退役后的几年里,张万年多次参与国防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座谈。他定期受邀参加军队的内部研讨会,与现役将领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他特别重视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常常提醒军队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张万年还积极投身于关心国家统一的事务中。在他看来,国家的统一是实现全面复兴的关键。他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有关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并呼吁推动两岸同胞的交流。2015年1月14日,张万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参考资料:[1]张万年:最具实力的跨世纪军事决策者[J].决策与信息,200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