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自上世纪末,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资本主义阵营仍铁板一块

文山聊武器 2024-12-29 12:56:48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进入美苏“分割世界”的新时代,全球范围内也因为苏联“老大哥”而产生了28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凭借着独特的社会制度与经济模式与世界上历史颇深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从上世纪末,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走向分崩离析,也只有中国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迎来快速发展。

多数国家搞不好社会主义,与特定历史背景有关

19世纪40年代,随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数千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已经证明:这条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可能出现短暂倒退、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但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即便在资本主义已经遍地开花的岁月,《共产党宣言》仍然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欧洲大革命到巴黎公社的失败,再到第二国际的破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似乎都是国际共产主义低潮的表现;可挡不住的,仍然是历史发展的进程。

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俄国政权,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以及协约国,并于5年后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

基本体制落成后,斯大林从列宁手上接过了一穷二白的苏联,他创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靠着自己的铁腕手段击败了德国,也带给了苏联各方面的进步,可他扩张侵略与推崇个人崇拜的做法注定为苏联的解体埋下隐患。

赫鲁晓夫妄图彻底改变苏联的发展模式,他的改革不仅触碰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还得罪了广大群众。

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打算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随着中央权力下放,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苏共历史问题得以揭露,民心也彻底走散。

一路走来,这就说明并非是列宁在早年间创造的体制不行,而是后来的继任者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离谱操作”,导致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解体。

苏联的历史是如此,其他加盟国的情况则各有不同。

东欧社会主义情况极具特殊性,二战之前这些国家就算有共产党组织存在,但力量相对渺小,还不足以引起思潮。

直到苏联红军靠着火力赶走了侵略者,各国才建立起共产党,也飘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并不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之下才建起社会主义国家的,而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才形成的,从开始就对苏联模式有着极强的依赖性。

斯大林的“个人压迫感”同样很强,使得这些国家压根没法做出其他的选择。

只要苏联的力量感还存在,这些国家就会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听从苏联的差遣。

按理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该发展与解放生产力,经济是决定上层建筑最重要的一环,若是大家生活还算过得去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结果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欧各国因为照搬苏联模式片面追求重工业发展,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百姓生活没有提高,加大了大家的不满情绪。

苏联一旦扛不住了,这些国家就跟着分崩离析,这并不奇怪。

至于苏联这座大厦为何会轰然倒塌,本就有着漫长的历史脉络,通过史学家们的各种观点就能看出,有些人觉得是戈尔巴乔夫的问题,有些人则更深入地追溯到斯大林的问题,没有人会认为是列宁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能说明很多事情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苏联的失败只能说明是一种模式的失败,绝对不能代表一种制度的失败。

苏联的畸形发展留下的祸根太多,无论高层怎么站在俯视的角度思考,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永远只可能是民生问题,无论苏联的各位领导人们如何改革,民生问题压根都没有得到关注和改革,这就导致苏联的本质问题没法解决。

一个苏联倒塌带倒了一片,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些问题并不是在上世纪末才出现的,而是各种矛盾、问题积累到那个时间点才突然爆发。

其他不少暂时躲过一劫的社会主义国家眼见“老大哥”都消失不见了,顿时找不到参考和模仿的对象。

新的历史关头下,两种阵营的国家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能存在多久?

只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就会得到一个坚定的答案:旗帜依旧鲜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旧明显。

东欧剧变等不过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另一个挫折。

在苏联巅峰时期曾具有与美国抗衡的能力,看待这段历史不该盲目乐观;苏联消失在历史长河以后,也不该悲观。

中国如今已经成为最好的证明,一个占据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大国,迈着越来越沉稳的步伐走向未来,也完全能够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生存的长期性。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在低潮中奋进

资本家这个角色,自从诞生开始就始终不是个正面形象。

马克思还在世的时候就作出预言: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是普遍存在、不可调和的。

历经数百年的资本主义仍然没有出现巨大的问题,并非资本主义的矛盾不存在,而是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

这些新出现的变化直接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却从来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扩大是一项难以避免的事情,每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到冲击的是永远是民众,而不是那些嘴上喊着“倒霉”的社会精英阶层。

2016年底特朗普更是组建起“最富的亿万富翁内阁”,要说让这些人一心一意为了美国民众的幸福生活奋斗,会有人相信吗?

但民众的意见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一方面是他们本就习惯了这种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其他特性所决定的。

哪怕身处底层,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只要找到了某个契机,自己也能够朝着上一个阶层奋斗,使得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通民众在遇到巨大风险后总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

而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伴随自我调解与改革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的国家会推行福利政策、有的国家会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些手段都会将可能爆发的巨大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是扩张的,特别是二战后全球逐步融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可通过全球化拓展市场和资源,将属于他们的生产方式与经济模式推广到世界各地,以此便能获取巨大利益。

当被他们盯上的国家是一块“铁板”后,通常战争就是最好的模式;当这些国家本就存在各种问题时,他们就会见缝插针。

按理说,当初那些在上世纪末走向分崩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如何发展本该是他们国家内部来决定的,不关资本主义国家的事情。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哼插一脚,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式介入,从这一点就能看到他们的扩张性。

虽说西方国家几乎全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看似“铁板一块”,可在相同的政治体制下,他们内部的矛盾同样突出。

在冷战尚未结束时,他们共同把目光聚焦于随时可能发飙的苏联;可到了下一个阶段,资本主义阵营对外扩张的势头削减,取而代之的则是内部分歧和争权夺利的势头。

资本主义阵营的成员国与主导国也充满着离散性,所谓“阵营”,本就是冷战的特殊产物,如今冷战都没有了,要“阵营”有什么用?

资本主义乱象丛生并不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仍是他们的生产方式,这是无法改变的。

每个国家都想要“自由”,但向往霸权主义的美国不可能给他们自由。

当重大的事件发生时,也总能在这个“阵营”中找到裂缝。

比如美国呼吁盟国一起封杀中国华为,可各成员国的态度却各有不同;美国为了实现目的,威胁若是某些国家允许华为进入网络市场,将会中断与相关国家分享情报。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还是没有追随美国,澳大利亚也陷入一种犹豫不定的状态,新西兰则是“绕了个圈”:先点头,后反悔。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这个产生缝隙的阵营是美国单方面铸造的,所谓“铁板一块”,也是美国强力缝合的。

美主流学者认为:想要避免类似二战这样的世界灾难,就必须要有北越的存在,美国必须在欧洲驻军保持领导地位。

问题是,二战后美国几乎连年发动战争,世界总体和平的同时,总有国家正在遭受美国的毒打,也很难参透下一个挨打的国家将会是谁。

资本主义阵营的成员国在不得不追随美国的情况下,单极霸权扩张也成为新的历史;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总体上还是在国际上被压制的,可资本主义阵营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也同样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回旋空间。

很难想象,若是美国这个国家走向崩塌,世界将会怎么样?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上世纪末的曲折后将会更加健康与成熟,只有度过低潮后才能迎来新的飞跃。

最终,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充分发展后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以史为鉴、以史为戒,才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情况下更好地去建设社会主义,找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参考资料

1.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仍在加剧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金融危机为世界社会主义复兴提供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报

4 阅读:1056

评论列表

小蝌蚪

小蝌蚪

4
2025-02-06 17:49

自媒体的能力可以分析到国家主义层面吗?真是搞笑

用户11xxx86

用户11xxx86

3
2025-01-23 09:26

这种烂文章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