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战国时代的历史画卷上,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悄然拉开序幕。这场战争的主角,是燕国名将乐毅,他率领着由燕、秦、赵、韩、魏五国组成的联军,向东方强国齐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齐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314年。那一年,燕国内乱,齐国趁机出兵干涉,不仅帮助燕国内部势力平定了叛乱,还在燕国境内大肆烧杀抢掠,给燕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历史事件,成为了燕国心中难以磨灭的仇恨。
燕昭王即位后,他励精图治,招揽人才,意图振兴燕国,向齐国报仇。然而,齐强燕弱的现实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燕昭王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战胜强大的齐国,于是开始寻求与其他诸侯国的合作。
就在这时,被燕国封为武安君的苏秦自愿前往齐国充当间谍,极力破坏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齐国在多次背约后,终于引起了其他诸国的仇视与不安。特别是齐国灭宋后,国力大增,成为赵、魏等国的巨大威胁,秦国也感到不安。在秦国的推动下,秦、赵、燕、韩、魏五国反齐联盟最终形成。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湣王骄傲自恃,开始时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伐齐国。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
双方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展开了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而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甚至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这更加剧了将士的离心和斗志的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了惨败。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
济西之战的胜利,为联军打开了通往齐国腹地的大门。乐毅乘胜追击,分兵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东南)两城未被攻克。

乐毅在攻克临淄后,采取了一系列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政策。他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残暴法令和苛捐杂税。这些措施赢得了齐国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也为燕军在齐国的长期占领奠定了基础。
然而,乐毅的围城战术却在莒和即墨两城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齐国大臣王孙贾等杀死淖齿后,立齐湣王之子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即墨军民在守将战死之后,也共推齐宗室田单为将,坚守抵抗燕军。
田单运用火牛阵等计谋,成功击退了燕军的进攻,并在短短三个月内收复了齐国全部失地。这场战争,不仅彰显了田单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齐国人民的坚韧和团结。

乐毅伐齐之战,对战国整体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前实力超群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秦、齐两强东西对峙的格局也转变为秦、赵两国的争锋。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齐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战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燕国来说,这场看似大快人心的复仇之战,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相反,它葬送了燕昭王二十八年励精图治所创造的成果,甚至让燕国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从日后天下大势的走向来看,乐毅伐齐实让秦国坐收了渔翁之利。
在乐毅伐齐之前,秦国就已经定下了先伐韩魏、再伐楚国、之后伐赵、最后伐齐的对外扩张战略。而乐毅伐齐之战,正好为秦国提供了一个削弱未来强劲之敌——齐国的机会。秦国只需象征性地派出一支偏师加入五国伐齐联盟,便可让三晋和燕国尽出主力与齐国决战,自己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战略目的。

田单复国后,中原各国再次陷入混战局面。秦国趁此机会积极拉拢各国,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或盟友,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其他诸侯国的实力。特别是当秦赵对峙长平之时,由于赵国曾参与乐毅伐齐,以致于齐国怨恨于赵,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帮助赵国。这最终导致了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