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英雄连队基本打光,教导员在尸堆中喊一圈,仅副连长活着

文山聊武器 2024-05-22 02:40:5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初战飞虎山:激烈的战事开端

11月6日清晨,天色尚暗,韩军第7师第5团与第8团在炮兵部队的密集掩护下,开始了对飞虎山的猛烈进攻。隆隆的炮声如同惊雷般回荡在山谷之间,山顶上的树木在炮弹的冲击下折断倒地,泥土和碎石被激起,场面极为壮观。在这种炮火覆盖下,志愿军335团2营5连3排的战士们被迫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密集的炮火让整个阵地笼罩在硝烟和尘土中。

这支位于前线的排面对来势汹汹的韩军部队,虽然装备简陋,但战士们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利用山地的天然掩体,藏身于岩石和倒下的树木后,回应着敌人的火力。每当韩军试图向他们的阵地推进时,都会遭到一阵准确的射击,迫使敌人暂时退却,重新组织攻势。

此时,韩军指挥官意识到单靠常规攻击难以突破志愿军的防线,决定采用焚烧战术,试图通过烟雾来混乱志愿军的防御。他们点燃了山上干燥的草地,厚厚的烟雾很快笼罩了整个战区。随着浓烟的蔓延,视线受阻,志愿军的射击效率大大降低。

在烟雾弥漫的混乱中,韩军发起了密集的冲锋。然而,335团的战士们在排长马增奎的指挥下,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从正面阵地撤往侧翼。他们在侧翼迅速布置好手榴弹,等待敌人进入最佳投掷范围。当韩军士兵在视线受限的情况下试图攀登上山顶,以为已接近志愿军阵地时,突然之间,空中飞来密集的手榴弹。

手榴弹在韩军密集的队伍中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和碎片在敌人行列中造成了惊人的伤亡。被炸飞的土石和人体碎片在空中散落,场面极为惨烈。这一突然的反击让韩军措手不及,原本以为能够利用烟雾遮掩突破防线的攻击计划瞬间瓦解,士兵们在混乱中退却,试图重新寻找掩护。

志愿军的坚守与牺牲

在连续数日的战斗后,飞虎山上的战况依旧紧张。韩军的持续压力和技术优势导致志愿军的装备和弹药逐渐匮乏,火力对比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335团的多个连队均遭遇了严重的打击,特别是5连、4连和6连。由于韩军炮火的精准和强度,这些连队的防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士兵们不得不在缺乏掩体的情况下与敌决斗,伤亡数字急剧上升。

在这种激烈的交火中,6连尤其遭受重创。连续不断的炮击和步兵攻击几乎摧毁了他们的整个阵地。6连的指导员在一次炮击中受重伤,情况危急,几名战士匆忙将他抬下战场,寻找安全的后方医疗点。在痛苦中,这位指导员表现出极大的失望与绝望,他在被抬走时呼喊“6连完了”,这句话在紧张的战场上回荡,为周围的战士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得知6连情况后,2营教导员立即赶到6连的阵地。他到达时,所见景象令人心酸:阵地上到处是战斗中牺牲的士兵的尸体,烟雾与尘埃使得视线模糊,地面上散落的武器和弹药盒显示出激烈的战斗场面。教导员在尸体之间走了一圈,呼唤着可能还存活的干部和战士的名字,但响应他的只有沉重的寂静和偶尔的枪声。

最终,在一片废墟中,他找到了一个重伤但尚有意识的副连长,这是当时还能进行指挥的唯一干部。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教导员没有时间犹豫,他立即现场作出决定,任命这位副连长为新的连长,同时指派一名表现出色的班长担任排长,迅速组织剩余的士兵继续防御工作。

这次快速的指挥权转移是必需的。新任连长虽然伤势严重,但他迅速组织剩余的士兵重新布置阵地,加强了前线的守备。他们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包括散落的沙袋、碎石和倒下的树木,临时加固了战壕,准备迎接可能的下一轮攻击。

艰苦条件下的战斗

在漫长的战斗中,335团所面临的条件越来越艰难。连续不断的敌军炮火让整个飞虎山陷入一片混乱与破坏之中。炮弹在山顶上开花,爆炸声伴随着泥土与烟尘的飞扬,景象惨烈。由于冬季的到来,原本山顶上的积雪应为士兵们提供一些临时的水源,但炮火的连续轰击使得雪花熔化,甚至炸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焦黑的土地和被火药熏黑的石块。

在这种严苛环境下,志愿军士兵们的弹药日渐减少,供给线被持续的战斗打断,后勤补给变得极为困难。许多士兵的弹匣内弹药所剩无几,只能依赖于捡拾敌军死后遗落的武器和弹药。这种物资的极端短缺,迫使他们在战斗间隙,快速搜寻战场,以收集足够的弹药维持战斗。

士兵们的身体状况也因连续作战和物资短缺而日益恶化。饥饿和口渴成为常态,由于水源的缺乏,许多人只能靠含着石头以刺激唾液分泌来缓解口渴,这种方法虽然只能提供微小的缓解,但在绝境中,每一点自然的湿润都显得弥足珍贵。

民间的援助:朝鲜民众的支持

在连绵的战火与物资枯竭之际,335团的士兵们已经到了极限。11月7日的夜晚,他们在飞虎山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援助的到来就如同沙漠中的甘泉。335团的民运股长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现了极大的作用,他设法离开了前线,深入到附近的村庄,寻找可能的帮助。在黑暗和寒冷中,他翻过山丘,穿过林间小径,最终抵达了一处朝鲜农民的村落。

朝鲜农民们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对志愿军的到来持友好态度,因为志愿军与他们同处一片天空下的苦难和抗争。当民运股长向他们解释了士兵们在前线的困境时,村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提供帮助。他们立刻组织起来,村里的几户人家合力宰杀了几头存放已久的耕牛。在夜色中,篝火被点燃,大锅被搬出,村民们开始熬制肉汤,大锅里的水蒸气与烟雾交织在一起,散发出让人垂涎的香味。

妇女和孩子们忙碌着洗米和煮饭,整个村庄被这突如其来的烹饪活动所充满。饭菜准备好后,装满大桶和大碗,用布和稻草包裹好保温。一些村民自发组成送饭队伍,他们挑起重担,沿着山路小心翼翼地向飞虎山行进。夜色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

到达志愿军阵地时,已是深夜。士兵们看到这些携带食物的朝鲜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村民们迅速将食物分发给饥饿的士兵,热腾腾的肉汤和米饭在寒冷的夜里尤为宝贵,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食物带来的力量。肉汤的热气和浓郁的香味让士兵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这顿饭如同给他们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守到底:志愿军的胜利

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战斗,志愿军在飞虎山的决定性抗战逐渐接近尾声。韩军在这场战斗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坚决抵抗,每一次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尽管他们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但面对志愿军的顽强防守和战术灵活性,韩军的士气逐渐消耗,损失惨重。

战斗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达到高潮,韩军在连续几日的攻势未能突破志愿军的防线后,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全力的冲锋。此时的山顶上,已是一片狼藉,硝烟、血迹和破碎的装备随处可见。在最后的冲锋中,韩军尝试利用大规模的人海战术,大批士兵呼喊着向志愿军的防线冲去。

志愿军335团在这一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抗击能力。他们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设立了多层防御工事。每一层都成为韩军无法轻易突破的障碍。在火力支持下,志愿军的机枪手和狙击手精准射击,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的攻势。每当韩军尝试集结力量时,志愿军的炮兵便会及时发动猛烈的炮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随着日光逐渐升高,韩军的行动越发艰难。疲惫与伤亡的累积导致他们的进攻缺乏协调,而志愿军则利用这一点,通过精心布置的伏击和反冲锋,多次将韩军打退。战斗最终在黄昏时分达到了尾声,韩军无法继续维持攻势,开始撤退。

撤退过程中,山地的复杂地形和志愿军的追击使韩军的撤退变得混乱。许多韩军士兵因为受伤或疲劳过度而被遗弃在战场上,散落的尸体证明了这场战斗的激烈。当夜幕降临时,飞虎山上留下了1800多具韩军的尸体,这成为了这场战斗残酷的见证。

335团的表现在这场战斗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范天恩指挥官凭借其出色的战术安排和坚定的领导力,一战成名。

参考资料:来自 王树增著.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 (上册)[M]. 2007

2 阅读:516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