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随老公姓,老二随我姓,公婆不吭声,七年后却立下遗嘱

秋雅聊情感 2025-04-24 22:23:14

01

我叫林晓梅,45岁,初中学历,婚姻状况已婚,有两个孩子。

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南方的小县城里,生活不算富裕,但也勉强过得去。我在一家社区食堂做厨师,丈夫在镇上的一个小超市当收银员,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

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从小我妈就告诉我,女孩子是要嫁出去的,家里以后还是弟弟们的。

我不服气,学习一直很好,但初中毕业那年,家里实在供不起我继续念书了,我只好辍学打工。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结婚时我才二十岁。

丈夫名叫陈卫民,比我大三岁,家里是本地人,父母在村里算是老实人家。

公婆脾气不坏,就是话少,做事一板一眼。

结婚头几年我们和公婆一起住,后来孩子多了,就搬出来住在镇上的一个出租屋里,日子紧巴,但也有点小确幸。

我和丈夫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老大是男孩,按惯例随了丈夫的姓——陈浩。

老二是女孩,我坚持让她随我的姓,叫林依依。

当时公婆听了只是沉默了一会儿,没说什么,我还以为他们真的不在意。

可谁知,七年后的一纸遗嘱,让我彻底看清了他们的心……

02

我怀老二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了。那时候我们家经济还很紧张,很多人都劝我别生了,尤其是家婆,话说得很直白:“一个儿子就够了,多一个是拖累。”

可我心里就是想要个女儿。我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就渴望有个女儿,能让我宠着、护着,让她不必像我一样低声下气过日子。

孩子出生那天,丈夫不在,跑去亲戚家帮忙拉货。是我妈陪我进的医院。医生告诉我是个女孩,我高兴得眼泪都下来了。

我妈却叹了口气:“你这啊,咋不生个儿子。你公婆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有想法。”

我笑了笑,说:“我女儿我来疼,不靠别人。”

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我坚持要随我姓。丈夫一开始有点犹豫,说怕公婆有意见。我说:“老大都随你姓了,这一个随我姓,怎么了?”他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

孩子满月酒那天,公婆来了,见到孩子后也没说什么。婆婆只是淡淡地说:“女孩子随谁姓都一样,反正以后也是别人家的人。”

我当时听了心里一紧,却也没反驳。毕竟是女儿,我也不指望他们能像对待孙子那样上心。

但我没想到,这种区别对待会越来越明显。

林依依三岁那年发高烧,烧到抽搐,吓得我魂都没了。我急匆匆抱着她去了县医院,医生说要住院观察。我打电话给丈夫,他说他请不下假。我只好一个人守着女儿,白天黑夜不敢闭眼。

那时候我最需要人帮忙,想着公婆住得近,就打了电话。婆婆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说:“孩子你带的,你最清楚状况,还是你自己来吧。”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她是故意不来的。

可第二年,陈浩感冒发烧,公婆立马赶来医院,轮流照顾,连夜煲汤送来。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但也没说什么。

这种冷暖差别,随着两个孩子长大越来越明显。

陈浩上小学后,婆婆常带他去买新衣服,过年更是给压岁钱、买玩具,还说:“我们家大孙子,要什么奶奶都给。”而林依依呢?顶多拿点哥哥的旧衣服穿,婆婆从没主动带她出过门。

有一次依依哭着问我:“妈妈,奶奶是不是不喜欢我?”

我搂着她,轻声说:“不是不喜欢,是她不懂怎么爱小女孩。”

我骗她,也骗自己。

又过了一年,陈浩要上兴趣班,学钢琴。公婆听说后立马表态:“多少钱我们出,不用你们操心。”我问:“那依依能不能也去学画画?”婆婆淡淡地说:“女孩学啥画画,学多了也没啥用。”

我气得差点没忍住,丈夫却劝我:“算了吧,爸妈就是这样,别计较。”

我不说话了,心里却暗暗攒着劲: 既然你们不疼她,我就给她双倍的爱。

后来,我拼命做饭接单,晚上还去帮邻居卖夜宵。每一分额外的钱,我都攒起来给依依买喜欢的画笔和颜料。她也争气,画画得奖了,老师说她天赋很好。

孩子们慢慢长大,感情却越来越分明。

林依依对哥哥很亲,可陈浩却总觉得妹妹“多余”。

一次我们一家人吃饭,依依说了一句:“我长大了要考美术学院。”陈浩冷冷地说:“考那个有啥用,画画又不能挣钱,还不是靠爸妈供。”我刚想说话,婆婆却笑着说:“就是,女孩子学点做饭、打扮就行了,别学那些不着调的。”

我忍了。我知道吵再多也没用。我只能把所有的委屈咽进肚子里,把所有的爱给我女儿。

直到那年,公公住院,才有了转折的契机。

公公查出肝病晚期,我们一家轮流照顾。陈浩那时候已经读高二,忙着复习没时间来。林依依却每天放学后跑来医院,帮爷爷倒水、擦身子、喂药。

有一次我想着她太辛苦了,让她回家,她却摇头说:“爷爷也是我亲人,我想陪他。”

公公那天看着她,眼圈红了,说:“依依,其实爷爷一直都知道你是个好孩子。”

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酸。

不久后,公公病情恶化,临终前拉着丈夫和我,说他有话要交代。

他拿出早就写好的遗嘱,说:“我们那套老宅,原本是打算留给浩浩的。但是现在我想一分为二,一半给浩浩,一半给依依。还有那块自留地,也给依依一份。”

婆婆脸都绿了,说:“老头子,这不合规矩吧?”

公公却说:“她虽随了林姓,但是我孙女,是我家人。”

我眼眶湿了。那一刻,我知道,林依依的坚持和善良,终于感动了这个固执的老人。

03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度对我冷言冷语,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随你姓的孩子,不是我们家的人。”

我没再争辩。因为我知道, 真正的亲情,不靠一个姓氏维系。

七年过去了,林依依考上了理想的美术学院,靠的是她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陈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很少回家,连过年都只是视频问候。

婆婆渐渐老了,生场小病也只能靠我陪着去医院。她现在虽然嘴上还是不说,但看依依的时候,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也许她终于明白了, 孩子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爱她,谁在陪着她长大。

这场关于姓氏的较量,最终没有赢家,却让我更坚定了一件事: 我女儿,不比任何人差。

我也相信,未来她会带着这份骨子里的坚强和温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0 阅读:3
秋雅聊情感

秋雅聊情感

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