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唐亮奉调进京工作遭妻子反对,唐亮坦言:我也是喜忧参半

红色风云录 2024-10-15 09:23:18

“还我青春!还我工作!”1969年的元旦,心中压抑难以言表的唐亮,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写下了这八个字,每一笔他都写得很用力。

自从三年前政治风暴开始后,唐亮虽然对这场运动不理解,但也习惯性地表示拥护,拼命地看文件、翻报纸加深“理解”,还带头将家中的“四旧”全部焚毁。做完这些事,唐亮的心中踏实了,他以为这场运动这样就已经结束了,殊不知这才刚刚开始。

1967年,南京军区机关遭到冲击,军区领导纷纷向外地转移。唐亮虽然不在位,但也曾担任过军区政委,因此有关部门立刻派人动员他秘密前往上海。唐亮对于上海的情况有些许了解,一听让自己去上海当即反问道:

“到上海安全吗?还有什么人去?”

“军区主要首长都转移了,到上海住在军区的延安饭店,安全是有保障的。”来人当即回答道。唐亮的妻子张锐也巴不得丈夫赶紧离开南京,匆匆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催促着唐亮赶快走。

“没想到革命都胜利了,还要去逃难……”唐亮苦笑着说道。

为了让唐亮顺利离开南京,有关部门开了一张假证明,还给唐亮取了个假名字。一路上,随处可见堆满沙袋的路障,和不时被拦下来的搜查,让唐亮感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日本人的封锁线。

只是那个时候是为了抗日救国,可现在是为了什么,唐亮自己也说不清楚。

等唐亮到了火车站,才发现外面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峻。火车站早已经没有人管,人们像流水一般,乌泱乌泱朝着车厢里挤,眼看着发车的时间就要到了,唐亮却走不到车厢,负责护送的同志跑去看过后向唐亮报告:

“票已经不管用了,现在只剩下最后面的闷罐车还空着,赶快上吧,不然走不成了。”

列车最后面的那节闷罐车是装过鸡鸭的,但此时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唐亮率先朝着火车最后快步走去。等唐亮好不容易爬进了车厢,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车厢里遍地都是鸡粪鸭毛。

护送的同志找了一块相对干净的地方,将装有军大衣的麻袋铺在地上,算是有了座位。

火车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上海。除了和几位老朋友在一起聚一聚,唐亮整天枯坐在延安饭店的房间里冥想,有的时候还在一本扉页上写着“联想录”的小本子上写写画画,记录下自己的困惑、苦恼和思考。

从50年代开始,唐亮的身体就每况愈下,有的时候甚至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但唐亮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让他即使生病期间还在坚持工作,最后发展成了严重的病毒性肺炎。

虽然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但唐亮已经卧床难起,因此军区将他安排在中山陵8号休养。中山陵8号风景如画,唐亮的心境却难以平静,自己身居高位却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是唐亮无论如何都难以忍受的。

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后,唐亮给时任总政副主任的肖华写了报告,要求离职休息,请能工作的同志来接替他。

这一份报告递上去之后,唐亮整整等了五年才等到了回应。1963年,53岁的唐亮被正式批准离职休养。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唐亮的身体也开始逐渐有所好转。可唐亮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清静淡泊的生活反倒让唐亮的内心有了一种“负罪感”。

尤其在政治风暴开始后,眼看着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志纷纷遭受冲击落马,自己却在困惑中安全地生活着,唐亮的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正当唐亮在上海深陷困惑之际,许世友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也讲了话,让江苏的形势开始发生转变。当唐亮坐上返回南京的火车时,来时的混乱场景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平静的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唐亮独自坐在书桌前,心中总会泛起一股悲怆之感。自己因病早早离开了工作岗位,却因祸得福躲过了政治风暴前期的冲击,生活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动,可随着身体状况日趋稳定,唐亮不愿让国家和人民将自己养到寿终正寝,他渴望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1969年4月,“九大”在北京召开,唐亮到北京参会期间,向军委正式提出了分配工作的要求。回到南京之后,唐亮几乎足不出户,整日待在家中等待组织分配,这一等就等了两年多的时间。

1971年9月,随着蒙古大漠上的一声巨响,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开始有所缓和。不久,唐亮接到了周总理发来的电报,和叶剑英打来的电话,要他进京到解放军军政大学工作,随后中央军委对唐亮发来了正式通知。

“我又要工作了,到北京去。”看了几遍通知后,唐亮对妻子张锐说道。没想到张锐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你那个身体虽说好了点,但也经不起折腾,别干不了几天就把老本吃光了。再说京官难当,还是给领导说说,不去算了,继续养病。”

“其实我也是喜忧参半。”对于妻子提出的意见,唐亮不是没有考虑过,自己毕竟没有院校工作的经验,工作恐怕很难干,但看着周总理、叶帅那么大年纪还在没日没夜地操劳,自己实在不愿待在家里享清福。

带着军区给自己配的六名工作人员,唐亮登上了进京的列车。到了北京没几天,叶剑英就找唐亮谈话,按照叶帅的指示,唐亮开始整顿军政大学。那一段时间,唐亮工作劲头十足,身体却对他发出了警告,但唐亮咬紧牙关,生怕有辱使命。

不久,中央正式任命唐亮为军政大学政委,和萧克一起挑起整顿军政大学的重担。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军政大学新的领导班子很快形成,随后300多名军事教员陆续从部队选调回军政大学,组成了七个教研室,建立了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正当唐亮一心一意抓教学的时候,军政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再度受到冲击。当时有人为了搞乱军政大学,要求学员下部队参加运动。为了防止学员给部队添乱,唐亮和萧克研究之后,对下部队的学员提出了诸多要求,并将这些意见上报中央军委。

在一众老帅们的支持下,唐亮和萧克顶住了冲击,粉碎了搞乱军政大学的阴谋。

1976年政治风暴结束后,唐亮、萧克等军政大学领导带领全校师生,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按照中央的部署,唐亮和其他校领导一起掀起了批判的高潮,尽管唐亮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长时间的工作,但唐亮的心情是舒畅的,始终咬着牙继续坚持。

1977年,军政大学分校建院,唐亮主抓政治学院的筹建,强调要恢复罗荣桓元帅当年办校的优良传统。政治学院成立后,唐亮被委任院长兼党委书记,满怀信心走上了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李玉炜.唐亮整顿军政大学[J].湘潮,2010,(06):17-20.

[2]周扬.唐亮:对党忠诚的老实人[N].长沙晚报,2021-10-22(010).DOI:10.28047/n.cnki.ncawb.2021.004071.

[3]吴东峰.老实人唐亮上将[J].同舟共进,2019,(05):77-79.DOI:10.19417/j.cnki.tzgj.2019.05.020.

[4]唐东原,唐军凯.女儿心中的丰碑——忆爸爸唐亮和妈妈张锐[C]//追寻先辈的足迹(第一集).[出版者不详],2012:6.

2 阅读:214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