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一野二野打过一场误会战,近300人伤亡,事后双方抱头痛哭

一份历史白名单 2023-11-19 18:32:02

“老天爷,你不开眼呐!”

1950年,解放军184师奉命赶赴西昌,阻击胡宗南残部。

然而他们奋力阻击了一个晚上,直到肉搏战时,他们看到“敌军”帽子上的五角星,才知道与自己激战的对方,竟然也是解放军!

双方得知打了一场误会战后,抱在一起痛哭不止,纷纷咒骂老天爷不开眼。

然而惨剧已经酿成,17名战士已经永远长眠在了大凉山的土地上。

上级得知后也痛心不已,后来的军史中,甚至不愿意记载这场痛心的战役。

直到多年以后,当时参战的两位老兵,含着眼泪讲述了这场战役,人们才知道当年的西昌战役,有多么让人痛悔和惋惜。

那么,这场战役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双方都没有认出是自己人呢?

1950年3月,虽然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定,但是他们在西昌的据点,还没有彻底被我军拿下。

位于凉山腹地的西昌,一直是云贵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所以,蒋介石派了得力干将胡宗南镇守西昌,并强调,要“务必固守3个月”。

作为蒋介石的“第一门生”,他把散落在西部的国民党军整编在了一起,创立了国民党第一军第一师。

这个架势,给人的感觉,就像要与西昌共存亡一样。

但我军自然不会放过守在大陆的每一个国民党残部,所以下定决心要拿下胡宗南这个“硬骨头”。

1950年2月,毛主席向西南军区发出了“粉碎蒋介石迷梦”的号召,44师首先接到了进军的指令。

师长向守志在召开了动员大会之后,带领44师从云南曲靖,一路向北,直捣西昌。

得知这是新中国发起的最后一战,战士们都士气高涨,他们日夜兼程,一路解放了宁南、德昌等地,只想早一点到达西昌投入战斗。

3月26日,44师先遣部队132团抵达了大石板,距离西昌已经不到15公里了。

胡宗南听说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踌躇满志的他,竟然也有点心虚了。

他知道,西南军政长官顾祝同已经逃往台湾了,而他留在这里,基本就是做炮灰的,他越想越悲观,内心的天平终于失衡了。

当晚9点,胡宗南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坐着飞机仓皇逃离了。

看着胡宗南的飞机消失在黑夜中,剩下的国民党军官和家属乱作一团,整个部队呈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就这样,132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西昌城,但是参谋长罗列,还带着一支残余部队逃向了冕山镇。

于是132团一鼓作气朝着冕山镇追了过去,决定要把这支残兵败将,消灭得干干净净。

之前,中央并没有预想到胡宗南这么不堪一击,甚至不战而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央还下令让位于华北的18兵团184师,一起去解放西昌。

接到命令后,师长林彬率领184师从温江出发,南下西昌,士兵们也是准备为了最后一战拼尽全力了。

3月24日,184师已经强渡了大渡河,到达了石棉几以南地区。

可以说,184师和44师,分别从南北出发,都以最快速度包围了西昌。

这时候,非常不凑巧的事情发生了:追击罗列的132团,和184师的先遣部队552团,同一时间到达了冕山。

当时,552团还有些奇怪,一路上本该撞到从西昌逃出来的残敌,可事实上并没有。

只是到了冕山后,隐约发现对面有军队,而132团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形。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确定了两个师会师时的口令,所以,132团的战士喊出了一句:“口令!”

当时两支部队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方言差异很大,喊了很多遍,对方都没有回应。

在战场上答不出口令,那就意味着对方很可能不是自己人,于是132团试探了开了火。

早就摩拳擦掌找不到敌人的552团,一听对面有枪声,顿时感到敌人终于出现了,于是,直接扔了一颗手榴弹过去。

132团断定这一定是罗列的残部了,于是集中火力朝对面轰了过去。

其实此刻,罗列已经绕过冕山,朝着甘香营、鸡窑沟一带逃窜了。

也就是说,132团和552团,都把对方当成了逃窜的国民党残部,都拿出誓让敌人全军覆没的劲头来开火的。

一场惨烈的战役,就这样打了整整一夜。

当时,两个团都很纳闷儿,国民党的抵抗力量怎么如此顽强凶猛,甚至大有不怕死的精神,这有点不像国民党的作风啊!

但是想到胡宗南之前的拉开的阵势,又觉得这是顽固分子在垂死一搏,所以便没有更多的怀疑。

渐渐地,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到最后发展成了肉搏战。

忽然,一个战士发现“敌人”的帽子上有一颗五角星,才大喊了一声:“停!停下来!别打了!”

正在贴身肉搏的战士们一听,顿时有点错愕,有人大喝一声:“你们是胡宗南的那支部队?”

“我们是解放军!”对方嘶吼着说道。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对方衣服上胸牌已经隐约可见,得知大水冲了龙王庙的交战双方,瞬间放下武器,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更让大家痛悔不已的是,这场战役牺牲了17名解放军战士,另有两百多人不同程度受伤。

然而战争还没有结束,双方放下悲痛,集合起来一起向罗列残部进行了围剿。

最终,第二野战军圆满完成了解放西昌的任务。

但是,132团和552团的将士们,丝毫感受不到胜利的喜悦,他们无法从的战友无辜牺牲的悲痛中解脱出来。

毕竟,如果是战死沙场,这是作为一名士兵的荣光,但是牺牲在自己人手里,总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后来,军史中只记录了132团和552团在冕山会师,至于那一晚上的血雨腥风,人们实在不愿提起。

时隔多年,一个叫刘金祥的老人,在回忆当年的战役中,哭着说了那一晚的遭遇战,人们才知道我军还曾有这样痛心的一幕。

后来,另一个参加过冕山战役的老兵,也叙述了同样的经过,人们确信,这件事并不是虚构。

如今,这场战役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人们早已把它当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涟漪。

但回顾这场战役,其实战士们即使误伤了自己人,也是情非得已。

毕竟那时候,我军条件非常落后,根本没有那么多电台可以互通。

184师原本隶属于一野,后来转隶到二野,他们的军装分别是新式和旧式,远远看上去似乎有些差距。

而且当时战士们大多没有上过太多学,更不会说什么统一的标准语,大多是浓重的家乡方言,对接口令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

尤其让人没想到的是,原本准备好的一场恶战,竟因为胡宗南的出逃,变成了一场闹剧,让我军两个师都错误估计了形势。

而对于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我们依然要铭记和缅怀。

因为当时没有记载这17名战士的名字,喜德县烈士陵园,在修建墓碑时,庄严刻上了“十七名烈士之墓”的字样。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17位无名烈士吧。

---end---

作者:西路蝉鸣

编辑:池鸿

0 阅读:2

一份历史白名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