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不到中方电话,美国转头找印度!莫迪低头换好处被大规模抗议

迎梅看养护 2025-04-22 20:52:50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始终保持了克制和冷静。

即便特朗普多次释放信号,期待中方主动通话协商,中方也没有回应,反而在各种公开场合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立场。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华盛顿出席活动时,借用中医“治病求本”的原理,比喻美国对华关税问题,强调美国应当从自身问题出发,而不是把经济困境归咎于他国,更不能破坏国际经贸秩序,迫使全球为其埋单。

在中国不为所动的情况下,特朗普调整策略,启动新一轮的外交施压,目标直指印度。

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带着家人抵达印度,开启为期四天的访问行程。

白宫声明指出,此次访问将围绕经济与地缘政治优先事项展开,其中重点就是促成美印之间的新贸易协议,并寻求在围堵中国问题上的配合。

印度政府对此表示出积极配合的姿态。

在万斯专机刚刚落地当天,印度财政部即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征收期限暂定200天。

虽然官方通报没有点名,但外界普遍认为,这项措施直接针对的是中国出口的钢材产品。

根据过去一年数据,中国是印度第二大钢铁进口来源国,此举显然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这种临时关税被解读为印度向美国表达诚意的举措,试图在特朗普施加压力之下,换取更多贸易上的豁免空间。

但是此举也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

加税措施抬高了原材料成本,直接影响到印度国内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尤其在基建和房地产行业,反响尤为强烈。

中国在南亚方向的外交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4月22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接受《印度时报》专访,传递出合作与警告并存的信号。

徐大使在采访中强调,中印两国同为全球最重要的发展中经济体,理应携手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他指出中方坚持开放合作,但也绝不会容忍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

徐飞洪还向莫迪政府发出邀请,希望其能够出席即将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进一步促进中印之间的沟通与经济合作。

这种既展现诚意又表明底线的外交方式,显示出中国在复杂局势下的成熟与自信,也为印度政府留下了审慎抉择的空间。

然而印度方面显然有着更迫切的考量。

在万斯访问期间,美印双方围绕贸易协定进行了密集磋商。

印度希望通过让步换取美国延长关税暂停期,同时在能源、防务、技术等领域获取更多合作机会。

万斯代表的美国方面则在谈判中加入了多项隐性附加条件,要求印度减少自中国进口高端机械设备、通信产品,并在国际场合上更多配合美国对华立场。

面对这样的条件,莫迪政府展现出妥协倾向,但这一做法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广泛不满。

各行业协会、反对党派和农民组织纷纷发声,批评政府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短期贸易利益。

尤其是在农业领域,美国要求印度放开农产品市场,一旦美国产乳制品、谷物等大规模涌入,势必对印度本地农民造成巨大冲击。

4月24日,全印度农民协会正式发起全国范围抗议,明确反对与美国签署任何涉及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协议。

德里、旁遮普、比哈尔等地相继爆发示威活动,农民高举标语,要求政府停止出卖本国市场,不要为了短期利益损害数亿农民的生计。

在政治层面,莫迪政府同样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左翼政党抓住机会,指责莫迪将印度绑上美国战车,放弃了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立场。

而右翼民族主义力量虽然部分支持与美国靠拢,但也对美国商品大规模入侵本土市场持强烈怀疑态度。

随着抗议规模扩大,莫迪政府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政策微调,但面对特朗普政府的连环施压,印方的回旋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一方面希望继续争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对国内政治成本迅速攀升的现实矛盾。

而中国方面则保持高度克制,既未主动施压,也未急于回应,只通过外交手段不断强调中印合作的重要性,释放出开放包容的姿态。

这种“不主动、不对抗,但也不退让”的策略,让印度陷入两难。

局势发展至此,美印关系虽然表面热络,但内部暗藏的裂缝正在逐渐扩大。莫迪政府一方面在外面追逐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却在国内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反弹。

而中国,则以不动应万变的方式,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展示出了战略定力与大国风范。

0 阅读:77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