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抗日名将戴安澜女儿的一张罕见照片,照片拍摄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她穿着军装,身材纤瘦,目光坚毅。
戴藩篱的父亲戴安澜,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他一生南征北战,率领部队在长城古北口、台儿庄、昆仑关等战役中屡立奇功,特别是在缅甸的同古会战中,以少胜多,歼灭日军五千余人,掩护盟军撤退。他的名字不仅被记入中国的抗战史册,更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传奇。
但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戴安澜虽然常年在外征战,却始终牵挂着家人。
家中四个孩子,他给每一个都取了别具深意的名字。长子戴复东,寓意覆灭东瀛;次子戴靖东,寄望平定东洋;三子戴澄东,希望澄清东洋。而对于唯一的女儿,他取名戴藩篱,意为修好篱笆,守护家园。
在父亲的呵护下,戴藩篱的童年虽然简朴,但也温馨。
她曾向父亲提出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有一双漂亮的皮鞋。然而,战争的残酷打破了这一切。戴安澜将军在1942年的缅甸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那年,戴藩篱才四岁。父亲未能实现为她买皮鞋的承诺,却用生命为家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失去父亲后,戴藩篱和母亲王荷馨、三个兄弟相依为命。
母亲是一位刚强而智慧的女性,在丈夫牺牲后毅然将抚恤金捐出,用于创办学校,以教育报国。她没有因生活的困顿而退缩,而是将戴安澜将军的家风传承给孩子们。王荷馨常常告诫孩子:“你们的父亲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我们必须无愧于他。”
正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戴藩篱15岁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参军报国。
1951年,抗美援朝的战火正酣,她毅然报名加入志愿军,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战场上,她被分配到炮兵司令部担任文书工作。这项工作虽然远离前线,但并不轻松。每一份情报的整理、传递,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下,戴藩篱总是保持冷静,兢兢业业地完成任务。
在朝鲜战场,有一次敌机空袭,她所在的指挥部岌岌可危。她紧紧抱住手中的文件,冒着生命危险转移情报。
在这战场上,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女战士,在危难面前毫不畏惧,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需要牢牢联系在一起。每当有人问她是否害怕时,她总是回答:“我是将军的女儿,父亲教会我,家国安宁比个人安危重要。”
抗美援朝胜利后,戴藩篱复员回到上海。她并没有利用父亲的名声为自己争取特殊待遇,而是选择进入第十八毛纺厂,从普通工人做起。在工厂,她埋头苦干,坚守了整整40年。
从最普通的岗位到技术工人,她用勤奋和责任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让自己过得这么苦?”她只是平静地回答:“父亲教会我,做人不能忘本。”
退休后,戴藩篱和丈夫俞继华开始投身公益事业。他们创办了“海鸥书画院”,以父亲的号“海鸥”命名,旨在通过文化艺术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将上海篆刻家的一百幅作品捐赠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还组织海派书画家作品赴台湾展出,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戴藩篱说:“父亲不仅属于我们家,更属于国家。他的精神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作为英雄的后代,戴藩篱并未止步于传承父辈的荣光,而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父亲的遗志。
2015年,作为抗战英烈的子女,她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第一方阵中,戴藩篱昂首走过天安门广场,她心中默念着:“父亲,您看到了吗?您的牺牲没有白费,祖国更强大了。”
在她85岁高龄时,戴藩篱仍然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线。
她多次向家乡无为市政府捐赠父亲的遗物,包括战斗勋章、荣誉证书等,用于戴安澜纪念馆的展览。她说:“父亲教会我的,不只是为国家奉献,更是用一生去守护那份信念。”
从那张穿军装的罕见照片,到工厂的普通岗位,再到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戴藩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她是父亲的骄傲,更是这个国家的骄傲。
马大帅
将门虎女
笆篱
高尚的人
一路向钱
像极她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