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瑜之死,历来说法不一,王芳:毛主席说周瑜是被孙权气死的

兴衰五千年 2025-02-21 09:14:52

关于周瑜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在《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似乎周瑜是因为气量狭小,被诸葛亮给气死的。而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述,周瑜则是病死的。

对此,许多学者认为,周瑜并非因“气”而死,而是因箭伤复发和过度劳累而导致的病死。然而,在王芳的回忆中,关于周瑜的死因,毛主席曾说周瑜是被孙权气死的。毛主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的?

王芳说,建国后,毛主席一生在杭州住了40多次,我直接负责警卫接待的就有38次。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王芳的心里是自豪的。然而,王芳这样说,并非是炫耀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有多么亲近,而是表达了他对自己有如此多次接待和服务毛主席的机会的激动之情。

同时,也可以看出,王芳与毛主席是熟识的。因此,王芳也就有了更多接触毛主席的机会,自然也就掌握了一些其他人不了解的有关毛主席的历史资料。其中,就包括了毛主席对周瑜之死的一个论断。

在多次的接触后,王芳对毛主席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说,“毛主席工作之余的活动时间很少,内容也很单调,除了爬山,还有游泳,通常是在南屏游泳池,晚饭后游上个把钟点。夏天,还游钱塘江。”

在王芳的印象里,毛主席会的办公时间在晚上,每天有很多重大事情等他处理。只有在星期六的晚上,毛主席才参加在住地举办的舞会,但总是到得最迟,离开最早。在舞会上,毛主席跳舞很随意,只是跟着舞伴,随着曲子走步。

在王芳看来,毛主席由于工作繁忙,几乎没有什么闲暇和个人爱好。他说,听京戏,是毛主席在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并表示毛主席有当时所有京剧名家的唱片。

对于听京戏这个爱好,毛主席表现的十分明显。因此,在毛主席吃饭的时候,王芳等人就为毛主席放两段来听,以便给他换换脑子。

在王芳的记忆里,毛主席虽然喜欢听京戏,但极少观看京剧名家的现场演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毛主席怕打扰别人。

这是因为,毛主席虽然愿意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但如果在听京戏的时候,被人们认出来,现场的观众和演员便会自然聚焦到他的身上,从而中断了演出,而打扰了人民群众对京戏艺术的享受。

于是,为了满足毛主席的京戏的爱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便搜集了许多京戏名家的唱片,在毛主席吃饭的时候,给他放几段。

对此,毛主席十分享受。在听到高兴的时候,还会还跟着唱片哼上一段。王芳说,毛主席唱得真不错,有板有眼的。

毛主席常听的剧目有言菊朋的《卧龙吊孝》,马连良的《借东风》,谭富英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高庆奎的《逍遥津》。这些剧目,毛主席听了很多遍。其中的唱段,毛主席都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

事实上,王芳也爱听京戏,甚至还在京戏中扮演过角色。那是在山东根据地革命的岁月里。那时候,王芳,在《黄鹤楼》中扮演的角色是周瑜。

对此,毛主席也是知道的。一次,在陪同毛主席从杭州去江西的火车上,王芳和毛主席吃饭的时候,放的是筱爱茹唱的《辕门斩子》和《二进宫》。

在听戏的时候,毛主席问王芳说:“你熟悉筱爱茹吗?”

王芳说:“我在济南读书时,星期天经常跑去看她的戏。她是济南戏曲学校的老师,很有名气,也很爱国,日本鬼子侵占济南后,她就是坚持不上台唱戏。她有抽鸦片的坏习惯,后来听说病死在滕县。”

听了王芳的话,毛主席心里感到非常惋惜,好久都没有说话。

毛主席不但爱听京戏,还懂戏,对京戏有这很深的研究。王芳说,毛主席对京戏人物上场下场,锣鼓点子时间太长很有意见。

在上海观看一位言派的票友唱《卧龙吊孝》时,因为其中扮演诸葛亮的票友长得很胖,与人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有着很大的不同。

由于长得胖,那位票友在演出的时候,动作有些缓慢。对此,毛主席虽然觉得不太好,但也没有中途离场,表达了对演员的尊重。

然而,在毛主席看来,上场就那么几个动作,按按帽子,捋捋胡子,摆摆水袖,用那么长时间。下场时,连抬轿子的轿夫都下场了,那位票友才一步一摆地慢慢走下去。而且,他骑马的时候,也是那个台步,走路也是那个台步,实在是与正宗的京戏有着不小的差距。

1959年,毛主席再次来到杭州。

吃饭期间,想到王芳曾经扮演过周瑜的角色,毛主席便问王芳说:“周瑜是怎么死的?”

王芳没有多想,便按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回答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王芳回答完后,毛主席说:“不对。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被孙权气死的。”

听了毛主席的话,王芳感到有些疑惑,便紧紧地盯着毛主席看,希望能听到毛主席的解释。

看着王芳疑惑的表情,毛主席解释说:

“孙策死后,他的老婆大乔年纪很轻,住在后宫很寂寞,因此大乔经常请小乔去陪她,有时周瑜也陪小乔去后宫看大乔。他去的次数多了,在后宫留的时间又长,孙权因此对周瑜很有意见。但又不能当面讲,就处处刁难他,给他脸色看。

再加上军事上不断失利,一再败给诸葛亮。孙权对他的看法更大,脸色更难看。周瑜是个十分高傲、器量又小的人,哪里受得起这种屈辱,忧郁成疾,不久就病死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关于周瑜的死因,大多是《三国演义》中的那样,即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

然而,《三国志》等正史中却没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因箭伤复发而病死。对此,有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认为周瑜的死,可能与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有关。

因此,毛主席的这种说法,的确是独树一帜。

当然,从毛主席对历史的爱好和了解程度来看,毛主席的这个论断,是经得起推敲的,也是符合事实的。

要不是王芳在陪同毛主席吃饭时,听到毛主席的这个论断,并在后来将毛主席的这个论断记录下来,人们是不会知道毛主席对周瑜的死因,还有这样的说法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芳是做了一件有益的大好事的,也为后人了解毛主席看待历史问题的的独特角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0 阅读:13
兴衰五千年

兴衰五千年

莫问历史多少岁月,一切尽在五千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