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名臣刘文静之死:看似因地位之争,实则死于帝王心术

人文之光 2024-07-04 17:00:18

刘文静,是唐高祖时期的重臣,在李渊父子创业初期,刘文静为李渊父子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随着李渊坐稳皇位不久,就诛杀了刘文静。

而关于刘文静之死,在历史读者圈子里,尤其是唐史爱好者群体里,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刘文静之死,其实看似是因为地位之争,但其实是死于李渊的帝王心术。

1、刘文静和李渊父子的交道

早在隋朝时期,刘文静就是隋朝的一个小官僚。当时刘文静在晋阳做官,而晋阳本身又是李渊父子的地盘。所以刘文静较早就认识了李渊的二公子——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其实正常来说隋朝的财力或者说综合实力,不至于二世而亡,但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胡折腾,导致隋朝在隋炀帝登基没多久就处于天下大乱的局面,而且,反对隋炀帝的群体成分很复杂,这其中包括隋朝的贵族(比如杨玄感),也包括农民军(比如窦建德),此外还有隋朝的一些官僚(比如王世充)。能让贵族、官僚和老百姓一同反对的人,可见隋炀帝做皇帝是多么失败——当然,可笑的是当下居然还有很多隋炀帝的粉丝给隋炀帝洗地。

在隋炀帝的反对者里,有个叫李密的人。李密算是反隋义军的重要领导者。刘文静和李密有点亲戚,所以,被还是隋朝地方官的李渊派人关了起来。

其实李渊父子对于隋朝也是观望态度:虽然此时身份依旧是隋朝贵族、朝廷命官,但如果能够通过造反获利,那么李渊父子也会起来谋反的。

所以李世民去监狱探望刘文静。李世民之前和刘文静打交道的时候,也知道刘文静是一个豪杰、人才。所以李世民在监狱里,打算听听刘文静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最终在刘文静的劝说下,李渊父子决定骑兵,而具体的起兵细节,刘文静参与策划了。

当然虽然李渊父子起兵,但是名义上和其他义军不同:李渊父子拥立隋朝宗室杨侑为皇帝,这便是历史上的隋恭帝。随后李渊以恭帝朝廷的名义,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即李渊父子一方面有了割据一方、自立门户的实际行为,但是在名义上,却并没有造隋朝或者说隋炀帝的反——因为李家父子操纵下的恭帝朝廷只是不承认隋炀帝是皇帝,但还是承认他是太上皇。

2、刘文静之死

隋炀帝被杀不久,李渊眼看势力已经到了可以问鼎天下的水平,于是李渊勒令隋恭帝禅位给自己,就这样,唐朝正式开张了。

李渊称帝以后,刘文静也从隋朝官僚正式成为唐朝官僚。但是在朝廷的地位,却比裴寂低一些——原本刘、裴二人是朋友,但是因为地位的不同,导致了刘文静不爽。因为刘文静认为,唐室的开张,自己功劳大于裴寂,而且自己的能力也优于裴寂,凭什么裴寂比自己地位高?所以从这之后,刘文静和裴寂之间冲突不断、摩擦不断。

刘文静恼火的同时,又让人诅咒裴寂。但是按照唐朝法律,使用巫术诅咒他人是大罪,尤其是朝廷大臣这样干,更容易引起猜忌。于是李渊根据这个罪名,认为刘文静要造反,于是诛杀了刘文静。

刘文静在临终以前评价:认为自己被杀,本质上是鸟尽弓藏。

而从表面来看,刘文静之死,似乎就是唐朝高级官僚之间的权力地位冲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3、刘文静之死的背后

李渊在创业的时候,很依仗自己的次子李世民。比如唐朝和西秦之间的战争,就是李世民负责处理的:当时唐朝在西秦面前没少吃亏,最终是李世民担任统帅,才消灭了西秦,保证了唐朝不至于处于两线作战的局面。

隋朝末年的乱世程度,其实不亚于之前的永嘉之乱,更不亚于后来的五代十国。当然差别在于,隋朝崩溃以后,立马有李渊父子这样能收拾残局、恢复稳定的豪杰,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终结乱世。但是,就是在终结乱世的过程中,李世民发展了势力,收获了威望。这让皇帝李渊有一定的忌惮心理。

虽然李渊和李世民是父子,但是皇家无父子。所以李渊为了皇位稳定,就得压制李世民的势力。

刘文静是李世民那个派系的大臣。所以,李渊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就得清洗掉李世民的那个派系的人物。刘文静就这样,成了李渊父子斗争的牺牲品。

当然,李渊在位后期,李世民通过政变手段夺取皇位。李世民称帝不久,就宣布平反刘文静,还把皇家公主嫁给刘文静的后人,而裴寂,也遭到了流放——终究,风水轮流转。

0 阅读:130

人文之光

简介:探讨教育、育儿话题,有时候也说说科普和心理、社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