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袁世凯儿子生活窘迫,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我来赞助生活费

小门将守大门 2025-02-15 11:44:39

建国初期,我党以宽容为主,对国民党残余部队给予优待,这是众所周知的政策。

知错即改者,将获工作安排,待遇等同常人,无差别对待。

满洲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作为清政府遗老,亦成功获取了新中国的身份证件。

面对策划袁世凯登基的袁克定,毛主席批示给予其新生活机会,使其在新中国得以安度。

【一、“一人之下”袁克定】

袁克定作为嫡长子,自然成为了袁世凯的重要助手,担当起左膀右臂的角色。

他野心极大,不满父亲仅为军阀身份,长久以来一直觊觎着那仅次于最高权位的位置。

1913年,袁克定以摔伤为由赴德治疗,实则以此为掩护,暗中协助袁世凯筹划“大事”。

袁克定自幼受中西教育熏陶,才智出众且多谋略,成功说服德国皇室,支持其父袁世凯登基称帝。

袁克定国外事宜办妥后迅速归国,积极营造氛围,使袁世凯确信称帝之举乃“众望所归”。

袁克定为谋“太子”之位,私造仅载帝制优点之报纸。袁世凯虽早有此意,但仍心存顾虑。

称帝在即,袁克定加强攻势,遣杨度、严复等人劝进,并安排乞丐、工人等对袁世凯行皇帝礼,以期促成其登基。

袁世凯误以为“顺应天意”而称帝,但袁克定未成为储君。这对当时的他是一大打击,然而从长远视角审视,这或许并非全然不利。

一年后,袁世凯真面目显现,由自诩的“真天子”沦为众矢之的,无奈取消帝制。

内外重压之下,身体虚弱的袁世凯遭受重创,不久便逝世。

定海神针倾倒后,袁克定家族迅速衰败,失去庇护,彻底远离了曾经的显赫地位,再无昔日一人之下的权势。

袁克定为何由盛转衰,步入落魄?尽管有“瘦死骆驼比马大”之说,但其境遇下滑的原因仍值得探究。

【二、挥霍无度“败家子”】

事实上,即便袁世凯去世,袁克定作为嫡长子,地位依然稳固,生活不会差,且老爷子的大部分财产本就归他所有。

其他孩子与姨太仅分得几万大洋作象征。袁克定则不同,他独自获得了40万大洋的份额。

袁克定极为富裕,不仅拥有众多古玩名画,还持有股票,且拥有宅院多处,财富非同小可。

他不仅富有,还在外资煤矿公司担任督办,职位近似高薪而少实责的总经理。

袁克定虽坐拥财富,却不懂理财之道,其消费速度犹如流水,挥霍无度。

袁世凯逝世后,袁克定失去昔日地位,但消费习惯未改。他外出购物时仍任性挑选昂贵物品,以彰显排场。

袁克定除日常消费外,还追求生活享受,不满现状。他径直奔向疗养院,一住便是数月,结账时需支付数千大洋。

袁克定虽挥霍,但其钱财并未全用于自身。他的一部分支出流向了别处,确保了资金的使用不仅限于个人享乐。

袁克定为培养宗族子弟毫不吝啬,特聘名师悉心教导,寄望子侄能学有所成,以重振家族昔日荣光。

袁克定对父亲旧心腹心存怜悯,不忍其生活困苦,故在袁世凯逝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仍坚持向这些人发放月钱。

1935年,即袁世凯逝世14年后,袁克定携全家迁往北京,对天津的事业几乎不再打理,完全依靠过往积累度日,逐渐耗尽家财。

袁克定此时心气全无,颇有彻底放弃之意,终日沉溺于宴饮之中,与不良友人肆意吃喝。

享乐是一个因素,另一重要原因是蒋介石严重伤害了袁克定。

1928年,蒋介石下令抄袁克定河南老家以筹军费,其地皮及所有财产均被充公。

袁克定怒不可遏,决意找蒋介石理论,核心在于争辩枪炮数量的重要性。

此刻,袁克定身无长物,连面见蒋介石的资格都欠缺,更无从谈起在其面前陈述事理。

财富大幅减少,袁克定陷入困境,仅能借酒消愁。更甚者,他独自承担所有宴饮费用,而那些酒肉朋友饭后便离去,不留痕迹。

全面抗战后,袁克定生活愈发困窘,为求生计,他不得不低价变卖家产及珍贵字画。

袁克定落魄至卖家当,并非仅因河南老家被抄,关键在于自家人的背叛,这一因素促使他走上了这条绝路。

抗战胜利后,儿子与佣人背叛他,私下售卖老宅、股票及贵重家当,未告知袁克定,致其沦为身无分文的孤家寡人。

袁克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生存,享乐早已无暇顾及。他需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生活,确保自身存活。

【三、穷困潦倒连遇“贵人”】

家道中落后,袁克定为求生计,无奈投奔表弟张伯驹,依赖其救济度日,此时距建国已不足一年。

建国后,张伯驹偶向章士钊提及袁克定境遇,章曾是袁世凯部属,目睹前“上司”落魄现状,心生怜悯。

章士钊主动拜访毛主席,交谈中提及并反映了相关事宜。

主席,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目前生活困顿,难以果腹。我党是否考虑伸出援手?建议安排其至中央文史馆任职。

毛主席听后赞同道:“袁世凯与袁克定虽有错,但袁克定抗战时仍存民族气节,我党应给予出路。因此,我决定再资助他一些生活费。”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章士钊迅速着手进行相关工作。

袁克定在新中国于文化馆任职管理员,月薪数十元。值得注意,毛主席虑其生活费不足,额外资助了他一笔费用。

袁克定在抗战期间对日本的态度,是其获得优待的关键因素,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日本人为获北洋旧部支持,趁袁克定落魄之际,计划施以援手,意图高价收购其庄园。

袁克定为国恨拒收钱财,即便生活困苦,亦不接纳日本人好意,坚持原则,不愿以财富换安稳。

袁克定为避“汉奸”之名,公开发表声明,澄清自己未参与北洋旧部与日本人的事务,强调此事与他无关。

出身军阀世家非袁克定之过,身处其位应尽其责,此属常理,故而过往之事,可不予追究。

袁克定面对日本拉拢,虽一贫如洗却立场坚定,拒做汉奸。此决定使他得遇毛主席,成为其人生贵人,确保余生安稳无忧。

【写在最后】

袁克定身为军阀后裔,野心勃勃,精心策划,助其父袁世凯逐步登上帝位。

袁克定因不得民心,终致欢喜成空。失却高位后,他本可继续洒脱生活,安然度余生。

因过度挥霍与亲人遇刺,他由显赫的军阀二代沦落为身无分文的流浪老者,无家可归,生活困顿。

他虽无远大志向,但尚保留民族气节,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绝境中找到生机,安然度过余生。

毛主席对袁克定的宽容,彰显了我党的包容与大度品质,这一态度是我党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书摘》2006年第8期45-47页,共3页,内容聚焦“皇太子”袁克定的晚年生活,详细描绘了其残烛之年的境遇。

袁克定“欺父误国”——《名人传记》2022年第2期,详细记载于38至42页,全篇共5页,深入剖析其生平事迹。

0 阅读:125
小门将守大门

小门将守大门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小门将守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