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堂里飘出诱人的红烧肉香味。年轻的孙家栋正准备

泉说历史吖 2025-01-09 17:47:34

1950年的元宵节,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堂里飘出诱人的红烧肉香味。年轻的孙家栋正准备回家,但被这一碗红烧肉吸引,改变了计划。 而这个偶然的决定,竟然成为他日后人生轨迹的转折点。谁能想到,正是这次“留校”,让他日后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0年的哈尔滨,寒风凛冽。刚刚结束一天课程的孙家栋,原本打算回家过元宵节。然而,就在他经过学校食堂时,闻到了飘出来的红烧肉香气。这是当时难得一见的美食。 正值过节,学校特意准备了这道佳肴,犒劳留校的学生。孙家栋本想回家团聚,但那一阵香气让他驻足了。 孙家栋犹豫了一下,心中本有些归家的冲动,可饥饿的胃和那诱人的香气使他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回家了,留在学校吃顿丰盛的晚餐。这一决定虽小,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这顿红烧肉,成了他未来航天事业的意外起点。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理工类院校,正在为新中国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国家需要工程师,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孙家栋所在的专业便是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技术力量之一。 在那个时期,学校的学术氛围异常紧张。每个留校的学生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感,知道自己的学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国家正在加速工业化,培养科技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家栋决定留校继续学习。这一次偶然的选择,后来竟然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1951年,国家选拔优秀的青年学子前往苏联学习,孙家栋成为了其中一员。 他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专攻飞机设计。苏联的先进科技和严谨的教学方式对孙家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逐渐从一名普通的航空技术学生,成长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工程师。 孙家栋的学习非常刻苦,他清楚自己肩负着祖国的重托。虽然当时的学习方向主要集中在航空,但他对更高端的航天技术也开始产生了兴趣。 这段苏联的求学经历,不仅为他未来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他接下来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 1958年,孙家栋学成回国,起初他主要从事飞机设计工作。然而,随着国家对航天领域的投入逐步加大,孙家栋的人生再次迎来重大变化。 1960年,他被调入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接触导弹和卫星技术的研发工作。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工程师,他迅速成为技术骨干。 当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缺少经验和技术储备,面对的挑战重重。孙家栋在这一领域展示了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 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最终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航天的历史。 进入21世纪后,尽管年逾古稀,孙家栋依然活跃在中国航天的最前线。 2000年,作为北斗导航工程的总设计师,他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确保中国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庞大的工程让中国在导航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极大提升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孙家栋还担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深空探测的时代。每一次工程成功的背后,都是孙家栋日夜操劳、精心部署的结果。他一次次进入发射场,亲自指挥,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他深知,国家的航天事业不能有丝毫闪失。

0 阅读:108
泉说历史吖

泉说历史吖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