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变大象,未来还将走向何方?(下篇)

盛峻评历史 2023-02-22 17:20:09

大象登场,未来能否一帆风顺?

蚂蚁已经蜕变成大象,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远超99.99%以上的企业,但在笔者看来还算不上是伟大的企业。首先是年限比较短,而且蚂蚁集团取得今天的发展,和阿里巴巴以及支付宝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虽然都是马首富战略才能的成果,但是作为一家独立法人而言,蚂蚁集团更像是一个富二代,而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不可否认的是,蚂蚁集团无论是从股东背景、高管团队、生态布局、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科技水平、营收规模、财务状况等,都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并且具备巨大潜力的公司。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依然这是一个开始,出道即巅峰的企业或者个人不是没有过,有的一直保持巅峰,有的则一路高开低走。无论是蚂蚁集团,还是马首富,都不是上帝,不能操控未来,也不能100%的保证什么。

在蚂蚁集团的招股说明书中,就明确的指出了蚂蚁集团未来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业务发展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财务风险、技术基础设施和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内控风险等。抛开法律等方面的风险,我们只关注公司经营、技术和业务发展方面的风险。总结下来,主要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在业务层面,无法获得客户(包括to B和to C的客户)偏好,无法保证客户粘性,尤其是to B方面;

2、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导致竞争力下降;

3、发展战略和定位,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方向相悖;

4、公司利益与战略合作方、B端客户和C端客户出现重大冲突;

5、成本不可控和盈利持续下降的风险等。

除此之外,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和金融领域的监管等存在的风险,都可能基于蚂蚁集团致命的打击。

在这些风险中,笔者认为最终要的是第三个方面,就是蚂蚁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定位,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方向出现相悖。

很显然,其他方面如果出现问题,相当程度上会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导致的。因为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的失误,很可能会导致资源和人力投入的偏差,最终导致技术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导致竞争力的下降,以及市场份额的丢失。

也许那些对马首富和支付宝盲目崇拜的人,会觉得靠着马首富的英明果断,靠着阿里巴巴的大树,靠着支付宝的广大客户基础。蚂蚁集团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是出现了,也一定能够及时应对并渡过难关。

笔者不这么认为,首先,笔者建议大家回忆一下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十几年、几十年之前,这也都是称霸全球的科技类公司,但大厦倾倒也只是短短的数年时间。大家还可以了解一下,被华为直接或者间接干掉的通信巨头,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朗讯、阿尔卡特、北电网络、诺基亚网络、爱立信等等。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国内同时代巨头的兴衰。就拿蚂蚁集团的亲妈——阿里巴巴来说,当年的BAT叱咤风云,成就国内的三足鼎立。但是现在AT还在继续领跑,但是B却已经被远远的抛在身后。这家PC时代的搜索巨头,目前市值仅为428亿美元(截至9月2日),不仅远远落后于AT,甚至被美团、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后起之秀超越。

不仅如此,现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也显现出分化的迹象,2019年11月,当阿里巴巴回归港股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阿里和腾讯之间将有一番跨时代的王者争霸。但是截至9月3日,阿里巴巴股价收盘于284.2港元,市值达到6.1万亿港元。腾讯为5.12万亿港元,落后近1万亿港元,约1300亿美元。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差距呢?即便是在表现良好的二季报的支撑之下,腾讯的股价依然在下跌,而阿里的股价却在连连攀升。

大家都知道,阿里擅长的是内部培育,而腾讯擅长的外部收购。前者可谓是厚积薄发、艰辛而高风险;后者是快速扩张,多少可以坐享其成。

但是老天爷是公平的,自己培育的就像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有着自己的基因,长大了也会更孝顺,因为彼此的相似点和契合度会更好;而收购的,毕竟不是亲生儿子,难免会有些隔阂在里面。

由亲生儿子组成的家族,因为有血缘关系,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坚韧而生机勃勃的生态体系,而非亲生儿子组成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建立羁绊,并完成融合的话,很可能成为内部不稳定因素。

这和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是一样的,那些靠着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天下,都是自己的人马,朝代往往更加强大、更加持久,虽然创业更难,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那些靠着拼凑和政变,通过利益媾和建立的朝代,往往是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很容易短命或者半壁江山。

其实,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马首富的战略眼光,从淘宝开始,孕育了支付宝,之后以支付宝和淘宝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并成就了一个平台。

数十年前,做好一个产品就会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之后变成了要做好一个团队,做好一门技术,做好一个生态,现在的要求是要做好一个平台。这考验的是一个创业者或者领导者的战略眼光。这里要求一个伟大企业的领导者或者领导团队,以及公司的文化,要有战略格局,要有降维打击的思维。

不与江河争利,才成就了海洋的博大;不与土丘争利,才成就了大地的厚重。同理,不与普通公司争利,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平台。

当然,现在平台意识已经广为接受,甚至已经有些泛滥,不管是不是真的接受、理解并落实了,但是至少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这个思维并不冷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平台的蚂蚁,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其实,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每个时代好企业的特点就会发现,每个时代,企业的身份都不一样,好的企业,尤其是伟大的企业,也都不一样。

一开始好的企业就是好的产品供应商,之后要做的是系列产品供应商,继而是核心产品供应商、核心技术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生态体系核心、平台提供商,那么之后呢?

笔者认为,之后应该是基础设施提供商。因为产品依赖技术,技术依赖服务,服务构建生态,生态依赖平台,而平台是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的。

蚂蚁集团未来想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关键就在于找到如何成为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当然这里的基础设施可能不是“路桥码头”之类,而是适合企业来做的,可以投入市场的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华为的强大之处有很多,其中华为的业务更靠近基础设施层面是关键之一,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专注和远见。

长路漫漫,中国的伟大企业在哪里?

随着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等巨头的崛起,随着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据最多的席位,随着中国的科技公司开始被美国人针对,是不是就说明中国在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方面,已经开始能够和美国人竞争了呢?

笔者听到了不少乐观的声音,如果是要提振民族士气,笔者并不反对,但是如果是盲目自信,那就有点膨胀了。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理智的声音。很多人就指出,中国近年来崛起的巨头们,绝大多数的发展思路是在互联网科技赋能下,进行的模式创新,服务为主、技术为辅。而美国人的科技创新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基础科学创新,是技术为主、服务为辅。

相比较而言,中国能做到的事情,美国人也大概率能通过模仿做到;而美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投资才有可能实现。

这是比较理智,也比较中肯的声音,虽然未必全对,但是算是比较冷静。当然,这也情有可原,第一,中国的崛起毕竟是近些年的事情,而美国人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从存量的角度,直接拿两个国家对比是不公平的,至少我们在发展速度上是超越了美国人的,未来的存量超越是极有可能的,剩下的是时间问题。

第二,中国和美国的发展阶段和相对优势不同,在相同的时间,面临的任务、机遇和短板都不同,所以出现一定的发展方向不同也是情有可原的。从三大产业的占比来看,美国的问题是服务业占比过大,所以更应该发展实体经济;而中国服务业占比小,第二产业的占比较大,所以更应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

当然,这并不能否定中美发展之间的差距,而且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一定时期以后,华为更有可能成为更加伟大的企业,当然如果中间出现了重大战略失误和不可抗力,就只能另当别论了。

如果要想成为中国的伟大企业,仅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占据市场、技术、创新、模式、理念、文化和战略等的领先地位,才能成为真正的伟大企业。这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文化的积累,需要战略的指导,需要坚定的执行,更需要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支撑和培养。

结语

见其生便要知其死!

古人云: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首先,在蓬勃向上的时候,就要想到日薄西山的时候,不能狂傲,不能得意,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

其次,要时刻保持变革的思想,要不断关注新科技、新思想、新模式,要不断完成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上升。

下一秒的你,早已不是上一秒的你,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你还是你!

1 阅读:216
盛峻评历史

盛峻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