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树遗址真相和当时的社会危机

微拓聊历史故事 2025-01-12 03:18:52
双槐树遗址真相和当时的社会危机 2022-7-18 1、 双槐树遗址,其实反映的是神农氏时期的分裂程度。印证了《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氏的出现是父系社会开始的。到了神农氏时期,父系社会加剧恶化,开始出现自抬自高打着上古名望后裔部族名义和一些做大部族称王称霸的分裂局面,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双槐树遗址应该是神农氏时期的一个方国。这就像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的分裂势力做大的独立王国,而且方方面面的僭越现象恶性膨胀,社会恶劣。这是自父系社会出现以来,社会越来越糟糕的证明。 父系社会雄性主导动物式男权既得利益的腐朽已经严重。双槐树遗址墓地应该是统治阶级之类,检测遗骨发现,这些男性基本不干体力活,因为上肢极不发达。同时,男性的基因稳定一致,而女性的基因来源非常广泛复杂。 双槐树的大型中心遗址半月形地带,面积18000平方米,里面住的都是高级别贵族。大房子一排排的,带巷道、带规划,到处都是一些祭祀,有人祭、动物祭。 不要盲目的夸大双槐树遗址。因为早在8000年前的查海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母系社会已经基本上发明创造了古代文明成果。人类的生产生活就已经有了完全的进步,古代生产生活的发明创造已经完全具备。 2、 “河出图,洛出书”是在孟津和洛宁。不在双槐树遗址一带。 从河南河北有关伏羲传说的地理地域分析,双槐树遗址可能是伏羲的一支后裔。 双槐树遗址只是验证了神农氏时期政治分裂的状况。 李伯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时15年,在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都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级都邑遗址,显示出文明化进程加速的倾向,但中原地区却没发现,我感觉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中原一直欠缺过硬的考古资料。 红山、凌家滩、良渚等古国文明璀璨夺目,地处中原的河南地区却没有此阶段的重大发现,给人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现了“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 墓葬发掘证明双槐树遗址不是高等级政治中心,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这里的统治阶层不敢铺张奢侈给自己找麻烦。双槐树遗址的墓葬里随葬品很少,即使墓葬规模很大、等级很高,里面也没多少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特例。 3、 河南的考古证明,为什么河南有黄帝铸鼎冶炼青铜器的传说,有黄帝在河南的一些传说。因为黄帝必须在这里保持影响力,也出现了和这里通婚的现象。 黄帝是从北方南下的,所以有“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 孟津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纬书《河图》:“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出此水中也。”《河图》是最早记载仓颉造字地点的文献资料。“玄扈洛汭”在今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元扈山南麓玄扈河与洛河交汇的洛河转弯处。今洛宁县兴华镇阳峪河东侧的半山腰,有“仓颉造字台”遗址。相传,这里就当年仓颉依洛书而创造文字的地方。
0 阅读:5
微拓聊历史故事

微拓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