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房变棉麻服装店,生意还不错杭州这家特殊店铺开在阳光里

钱江晚报 2025-01-22 10:40:42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黄慧仙通讯员雷雯雯庄小珺

“花房变棉麻布衣店,没想到能产生这么奇妙的化学效应!”最近,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凯旋路上的玻璃房里刚刚开张的小店,让不少居民感叹。

这间玻璃房原是用于街区摆设打卡的花房,如今已成为一家生意不错的小店。与普通服装店不同的是,店主是一位听障人士。

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一排颜色各异的棉麻布衣裤,桌子上是各式制作精美的手工蜜蜡饰品、手工香薰等,冬日的阳光从四面照进来,玻璃房里一片暖意……这是属于80后店主蒋玲玲的一片创业小天地。

“搬来半个月左右,衣服很受欢迎,生意好时,一天营业额能有4000元。”蒋玲玲说。

她是金华义乌人,1999年美术专业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杭州。二十多年来,在助残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从手工制作蜜蜡到设计棉麻布衣,从供职企业到去夜市摆摊,蒋玲玲积累下丰富的就业创业经历。但像现在这样,有个固定铺面卖货,于她而言,却还是头一次。

“这里房租全免,大大减轻了经营成本,客流量也比过去摆摊稳定了很多。”蒋玲玲说,一直以来,有个固定的位置做生意都是她的梦想。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找合适的实体店面,却常常为租金问题所困扰。在杭州市无障碍交流中心手语姐姐团队和社区的帮助下,她终于在这间玻璃房里落了脚。“如今,在这里,一切都让人安心。”

蒋玲玲经营的这家棉麻布衣店位于采荷街道新凯苑社区打造的“特有爱·荷湾幸福街区”内。沿路走着,从爱心洗车行到爱心咖啡馆、爱心超市,在全场约300米的街区上,分布着不少类似棉麻布衣店这样由特殊人群经营的店铺。

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新凯苑社区党委书记张彪告诉记者,作为公益爱心街区,这里以服务整合推动资源集聚,支持特殊人群多业态就业,全方位集中展示“一老一小一特”优质服务。他们一直在努力把社会各界爱心力量融汇到街区,同时让特殊人群在街区就业和服务反哺于社会,形成一种爱的“双向奔赴”。

据悉,2023年以来,街区每月举办公益集市,设置残疾人手工艺品、美食、便民服务等摊位,促进残健共融互促,目前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公益集市、直播帮卖等公益活动500余次,落地必见荷湾共创坊、荷湾暖咖共富工坊、“健行同偕”就业创业等优质项目20余个,培育党员先锋护河队、阳光志愿服务、夕阳红银龄服务等服务品牌30余个,让“双向奔赴”幸福模式不断延伸。

沐浴在玻璃房的阳光里,身着红色棉麻衣裳的蒋玲玲笑容恬静。通过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手语翻译,她告诉了记者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努力,一直向前。

0 阅读:2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