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是宁夏首府银川市的南大门,地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中部,东与灵武县隔河相望;南与青铜峡市为邻;西依贺兰山及分水岭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北与银川市郊区接壤。永宁是全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和50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被誉为“中国西部四季鲜果之乡”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
历史沿革
春秋以前,为北狄、西戎、严狁等部族游牧之地。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属北地郡辖地。
秦为北地郡富平县(治今吴忠市西北)地。
西汉分属于北地郡之灵州.灵武两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州县,治在今县城东北黄河洲渚上,为境内设县级建制之始。灵武县(设置年代不详)治在[南]典农城,在今李俊镇西邵村上三旗处。同时,境内还设有上河城,[北]典农城主屯田。
东汉仍为北地郡灵州县(后废).灵武县辖地。
三国,西晋时期,为羌、鲜卑、匈奴等部族驻牧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后赵、前秦、后秦、夏四国辖地。仍为羌、鲜卑、匈奴等部族驻牧地。公元407年,属赫连夏领土。
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北魏.西魏、北周辖地。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境内先设刁公城(后称薄骨律镇仓城),后立宏静镇(治今望洪乡南),“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俗谓之汉城。”为薄骨律镇辖地。孝昌二年(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西魏因袭之。北周时为怀运郡怀远县(治今银川市东)辖地。
隋立宏静县(一作弘静县,治北魏宏静镇)。复设灵武县(治西汉故灵武县).又称胡城。永宁分属于灵武郡之宏静、灵武.怀远三县辖地。
唐初同隋制。神龙元年(705年)改宏静县为安静县。至德元年(756年)又改安静县为保静县。时境内还设有灵武县。永宁分属于保静、灵武、怀远三县辖地。
五代保静.灵武、怀远均废县为镇。属朔方节度使灵州地。
北宋初沿袭旧制。咸丰四年(1001年)属党项领地。天授礼法延诈之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市)称帝,国号曰夏,史称西夏。境内设有静、顺、永州。永宁分属于静、顺、怀、永四州地。中统二年(1261年),隶属西夏中兴等路行省中兴州怀远县。至元三年(1266年)改属宁夏宣慰司。
元属甘州行中书省.西夏行中书省、甘肃行中书省、宁夏行省之宁夏府路。
明先属宁夏府,后分属于陕西都指挥使司之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
清初同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裁卫置县。永宁分属于宁夏、宁朔两县辖地。雍正四年(1726年)置新渠县,永宁今通桥乡部分地区属新渠县管辖。乾隆四年(1739年)裁新渠县,通桥乡部分地区划归宁夏县。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民国30年(1941年)4月1日置永宁县至今,治杨和堡。
1949年9月23日永宁解放。9月28日成立了永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隶属于宁夏省。1954年9月27日宁夏省建制撤销,永宁县隶属于甘肃省银川专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6月1日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02年,银川市进行区划调整,设置了“三区两县”,包括兴庆区、金风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
行政区划
永宁县建于1941年4月,是从当时的宁夏、宁朔两县划置的。建县时取永宁名,1949年9月解放后,永宁县人民政府建立,废除了乡保甲的体制,实行区、乡制,区公所为县的派出机构。开始,在旧政权乡保的基础上组建为7个区、55个乡。
1950年又两次调整合并为6个区、48个乡。
1951年6月,宁夏省人民政府为扩大银川市辖区范围,决定将四区之6个半乡和六区之3个半乡划归银川市。原四、六两区未划归银川市的5个整乡和两个不完整的乡调整组建为6个乡,区名改称四区。驻地五渡桥。
1955年随农业合作化而撤区并乡,5个区撒销,38个乡合并为19个乡,除个别乡外,多为两乡合并为一乡。
1956年因兴建三门峡水库,陕西省华阴县的一些农民迁居于县境西部之平吉堡(古为平羌堡),遂又新置永华乡。
1958年9月全县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撤销乡建制。永华乡划归银川市管辖,归属战斗公社(后更名为良田公社)。全县组建为4个人民公社,即以杨和、东全、北全三个乡组建为和平公社;以王太、望洪、唐铎、增进、双和5乡组建为红旗公社;以杨显、胜利、板桥、望远、塔桥、新银6乡组建为胜利公社;以政权、掌政、燕鸽、永固、通贵5乡组建为星火公社。次年,除望远公社外,其他三社以驻地更名:和平改称杨和,红旗改称王太,星火改称掌政。
1960年3月,根据自治区决定,掌政公社除政权大队外,划归银川市管辖。政权大队归属望远公社。同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报经国务院批准,裁撤宁朔、金积两县,以其大部分区域置青铜峡市,将原属宁朔县辖的李俊公社的大部分,即6个生产大队和原属宁朔县辖的小坝公社的五坊、东风两个生产大队,划归永宁县管。永宁县将李俊公社6个生产大队和五坊生产大队组建为永宁县李俊公社。将东风生产大队划归王太公社,是年,王太公社更名为望洪公社,所辖王太生产大队划归杨和公社。
1960年永宁县4个公社及所辖大队。
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由大划小,4个公社分为8个,生产大队由25个调整为45个。李俊、望洪两公社划出团结、友爱、许桥(原五坊),东方(原东风)4个生产大队组建为仁存公社,驻许家桥。李俊、望洪两公社划出宋澄、唐铎、增进三个生产大队组建为增岗公社,驻姚家庄。望远公社划出胜利、杨显两个生产大队置为胜利公社,驻大观桥。望远公社还划出板桥、政权两个生产大队置为通桥公社,驻通吉桥。
1963年到1981年间各公社先后对所辖生产大队调整划小,由45个增至70个。这期间1964年掌政公社又由银川划归永宁管辖。
1972年11月掌政公社再次划归银川市管辖,同时,还将望远公社所辖之塔桥大队划归银川市大新公社。
1982年4月在县治杨和堡街道设置了杨和镇。
1983年公社体制改革,各公社均改称乡,乡名为原公社名。
1984年6月14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李俊乡改为李俊镇,添设居民委员会1个,李俊镇辖9个大队1个居委会。全县即为7乡,2镇,71个村,6个居民委员会,799个生产队(居民组)。
1993年撤销望远乡改置为望远镇。至此,全县辖三镇六乡,辖地面积为1366平方公里。
2000年,永宁县辖3个镇、7个乡。
2005年底,永宁县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
2006年,辖5个镇、1个乡。
2014年全县有5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区属农场(望远镇、胜利乡、杨和镇、望洪镇、李俊镇、闽宁镇、杨和街道办事处、玉泉营农场、黄羊滩农场),67个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委会、545个村民小组。
2018年1月3日,永宁县首次设立街道办事处——团结西路街道办事处。
2021年全县辖区有望远镇、杨和镇、望洪镇、李俊镇、闽宁镇5镇,胜利乡,团结西路街道办事处,玉泉营农场、黄羊滩农场2个区属农场,66个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委会,545个村民小组。
现在全县行政区域面积934平方公里,辖5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2.16万。
大美宁夏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