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一年四季感冒的不同治疗方法

小刀老男人 2024-11-19 03:27:32

中医视角下一年四季感冒的治疗方法

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在不同季节呈现出各异的特点。中医依据四季气候与人体的相互关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为各个季节的感冒治疗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方案。同时,感冒期间患者在生活、饮食、用药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禁忌,需要引起重视。

春季感冒的治疗

春季,万物复苏,风气当令,风邪为春季感冒的关键致病因素。风邪善行数变,常与其他邪气合而伤人。

风热犯表型

当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风热犯表证随即出现。患者体温升高较为显著,体温可在 38℃甚至更高,发热的同时伴有轻微的怕风症状。头部胀痛明显,犹如紧箍一般,且有汗液渗出。咽喉作为肺之门户,首当其冲受到风热之邪的侵犯,出现红肿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咳嗽频繁,咳出的痰液质地黏腻或者呈现黄色,这是由于风热之邪炼液为痰所致。鼻塞不通,流出的鼻涕为黄色,这是热邪熏蒸鼻窍的表现。患者自觉口渴,且饮水量较大,这是热邪伤津的结果。

针对此证型,治疗原则为辛凉解表。银翘散是这一证型的经典方剂。方中金银花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解毒,为君药;连翘清热解毒、透邪外出,与金银花协同,增强清热解毒之力,为臣药。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与大队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共为佐药。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竹叶、芦根清热生津,这些药物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风热之邪从表而解,从而缓解发热、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

风寒束表型

春季乍暖还寒,人体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风寒束表证。患者恶寒症状明显,常需添加衣物或蜷缩身体以取暖,而发热相对较轻,体温多在 37℃ - 38℃之间。全身无汗,这是由于风寒之邪束于肌表,腠理闭塞所致。头痛剧烈,呈紧箍样或胀痛,四肢关节酸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仿佛被束缚一般。鼻塞严重,声音变得沉闷重浊,或者出现鼻痒、喷嚏连连,流出的鼻涕清稀如水。咽喉发痒,咳嗽声不断,咳出的痰液稀薄且颜色发白。

此证型的治疗以辛温解表为大法,荆防败毒散是常用之方。荆芥、防风作为君药,二者皆为辛温之品,长于祛风解表,能驱散在表之风寒之邪。羌活、独活为臣药,羌活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独活善治下半身风寒湿痹,二者相伍,可祛除全身的风寒湿邪,增强祛风散寒止痛之力。柴胡解表退热,疏散半表半里之邪,为佐药之一。桔梗宣肺化痰,枳壳理气宽胸,前胡降气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这些药物相互配合,使肺气得以宣畅,痰湿得以化解。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与羌活、独活等药配伍,增强止痛之效。人参、甘草益气扶正,使祛邪而不伤正,生姜、薄荷为引,助解表之力。全方共奏辛温解表、散寒祛湿之功,使风寒之邪得以驱散,感冒症状得以缓解。

春季感冒禁忌:

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易生热化火,加重体内的风热之邪,使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加剧。同时,要减少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身体恢复,尤其是风寒感冒患者,生冷食物可能会加重寒邪。生活习惯:春季风大,感冒患者应注意避免吹风,尤其是在出汗后,毛孔张开,吹风易使病情反复。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过度劳累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感冒恢复。夏季感冒的治疗

夏季气候炎热,暑气当令,且常多雨潮湿,暑湿交蒸,人体易受其影响而发生感冒。

暑湿伤表型

在暑湿伤表的情况下,患者体温升高,一般在 37.5℃ - 38.5℃左右,同时有轻微的怕风感觉。出汗量少,肌肤表面微微湿润,这是由于暑湿之邪困阻肌表,汗液排泄不畅。肢体出现酸重感,犹如被重物压迫,严重者甚至有疼痛感,活动时酸重疼痛加剧。头昏沉重,仿佛有重物压顶,头部胀痛不适,这是湿邪蒙蔽清窍的表现。咳嗽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鼻流浊涕,色黄而稠。心烦意乱,情绪容易烦躁,口渴但饮水不多,口中常有黏腻之感,即使饮水后也难以消除。胸部满闷,胃脘部痞塞不舒,有恶心欲吐的感觉,腹部胀满,大便溏薄不成形,小便短少而色黄。

对于暑湿伤表证,治疗应采用清暑祛湿解表之法,新加香薷饮是为对症之方。香薷味辛微温,有 “夏月麻黄” 之称,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行气除满,燥湿化痰;扁豆花甘淡性平,消暑化湿,二者共为臣药,辅助香薷增强化湿和中之力。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既能清解暑热,又可防止香薷等辛温药物助热,为佐药。全方合用,可使暑湿之邪从表而解,同时清热化湿,缓解发热、肢体酸重、胸闷脘痞等症状。

暑热感冒型

暑热感冒患者体温可高达 38℃ - 39℃甚至更高,持续发热,即使出汗后热度也不退减。心烦气躁,情绪不安,口渴明显,饮水量较大,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甚至伴有声音嘶哑。这是由于暑热之邪炽盛,灼伤津液,扰乱心神所致。

针对暑热感冒,治疗以清热解暑为核心。白虎汤加减常被应用。石膏为君药,其性大寒,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量宜大,以清解阳明气分大热。知母为臣药,其性苦寒而质润,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与石膏相伍,增强清热生津之力。粳米、甘草为佐使药,粳米益胃护津,甘草调和诸药,二者配伍,可防止石膏、知母大寒伤中之弊,且能使药性缓和,持续发挥清热作用。若患者兼见气阴两伤之象,可加人参以益气生津。通过白虎汤加减,可有效清除暑热之邪,恢复人体的津液平衡,缓解发热、心烦、口渴等症状。

夏季感冒禁忌: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虽然这些食物能带来暂时的凉爽感,但会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湿气,使暑湿之邪更难祛除。同时,要少吃肥甘厚腻之品,像肥肉、蛋糕等,此类食物易助湿生热,加重病情。此外,在暑热感冒时,应避免饮酒,酒精会加重身体的燥热,影响病情恢复。生活注意事项:夏季天气炎热,感冒患者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尤其是温度过低的环境,过低的温度会使毛孔闭塞,影响汗液排出,导致暑湿之邪无法外散。同时,在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以免寒邪入体,加重病情。秋季感冒的治疗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当令,易侵犯人体,引发感冒,根据燥邪的寒热属性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

温燥型

温燥之邪侵袭人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 37.5℃ - 38.5℃之间,伴有轻微的恶寒,虽感觉怕冷,但程度较轻。头痛不适,犹如针刺或胀痛,出汗量少。干咳少痰,或痰液量少而质地黏稠,咳时不爽利,总感觉有痰黏附于咽喉,难以咳出。咽干鼻燥,咽喉部干燥疼痛,鼻腔内也有干燥之感,甚至出现鼻衄。口渴明显,饮水后只能暂时缓解,舌红少津,舌苔薄白而干,这是燥邪伤津的表现。

对于温燥型感冒,治疗应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是常用方剂。桑叶轻清宣散,能疏散风热,清宣肺燥,为君药。杏仁苦温润降,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与桑叶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宣肺止咳之功,为臣药。沙参润肺止咳,益胃生津;象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梨皮清热降火,润肺生津,三者共为佐药,辅助桑叶、杏仁清热润燥止咳。栀子皮清泄肺热,豆豉透表除烦,二者合用,使表邪得解,里热得清。全方共奏疏风清热、润燥止咳之效,缓解发热、干咳、咽干鼻燥等症状。

凉燥型

凉燥之邪伤人,患者恶寒明显,需加厚衣物保暖,发热较轻,体温多在 37℃ - 37.5℃之间,全身无汗。头痛如裹,鼻塞不通,流涕清稀,咳嗽频繁,痰液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而润。这是由于凉燥之邪束表,肺气失宣,津液不布所致。

此证型的治法为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是经典方剂。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解,为君药。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止咳平喘,与苏叶配伍,一宣一降,恢复肺气宣畅,为臣药。前胡降气化痰,疏风清热;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肺气,化痰止咳;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这些药物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合用,可使凉燥之邪得散,肺气得以宣畅,痰湿得化,从而缓解感冒症状。

秋季感冒禁忌:

饮食方面:温燥感冒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热、香燥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加重体内的燥热,进一步耗伤津液。凉燥感冒患者则要减少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加重寒邪对肺气的影响。此外,秋季气候干燥,无论哪种类型的感冒,都应避免食用过多过咸的食物,因为咸味食物易生燥,加重咽干鼻燥等症状。生活习惯:秋季天气渐凉,感冒患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避免受寒。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缓解干燥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利于病情恢复。冬季感冒的治疗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易受风寒之邪侵犯,且冬季人体阳气内藏,体质因素在感冒的发生发展中也有重要影响。

风寒感冒(同春季部分证型)

冬季风寒感冒与春季风寒束表型有相似之处。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恶寒重、发热轻的症状,体温多在 37℃ - 38℃之间,尤其在寒冷环境中恶寒症状加剧。全身无汗,头痛、身痛明显,疼痛呈紧箍样或酸痛,肌肉关节活动不利。鼻塞流涕,鼻涕清稀,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对于风寒表实证,麻黄汤是常用方剂。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其可开腠理,透毛窍,使肺气得以宣畅,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为臣药。二者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杏仁苦温,降利肺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恢复肺气宣畅,为佐药。甘草甘平,调和诸药,缓和麻黄、桂枝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为使药。麻黄汤通过发汗解表,使风寒之邪从表而散,缓解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对于风寒表虚证,桂枝汤则更为适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能温通经脉,以解肢体疼痛。芍药为臣药,益阴敛营,与桂枝配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发表,且能温胃止呕;大枣甘平,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与生姜配伍,调和脾胃,增强营卫之气;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全方起到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使风寒之邪得解,营卫调和,汗出病愈。

阳虚感冒

对于素体阳虚之人,冬季感冒后除了有一般风寒感冒的症状外,还伴有阳虚表现。患者恶寒严重,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仍感觉寒冷,发热较轻,体温多在 37℃ - 37.5℃之间。四肢发冷,不温不热,精神疲倦,乏力懒言,活动后容易气喘。脉象沉细无力,这是阳虚之象。

治疗阳虚感冒以助阳解表为主,再造散是常用方剂。方中黄芪、人参大补元气,扶助阳气,为君药。桂枝、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等药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其中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羌活、防风祛风胜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这些药物共为臣药,驱散在表之风寒之邪。芍药和营,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炙甘草调和诸药,这些药物为佐使药。全方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使阳气得助,风寒之邪得解,从而缓解感冒症状。

冬季感冒禁忌: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阳虚感冒患者更要严格忌口,这些食物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加重畏寒、四肢发冷等症状。同时,冬季感冒时不宜食用过多油腻、滋补食物,如肥肉、阿胶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滋补食物可能会使邪气留恋,不利于病情恢复。生活注意事项: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避免受寒。感冒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劳累。此外,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或寒冷,影响呼吸道的恢复。

此外,中医治疗感冒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如风热感冒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疏风清热。大椎为诸阳之会,针刺可清热解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能清泻阳明经热;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可疏风解表、通络止痛。推拿风池、太阳穴可缓解头痛等症状。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按摩此处可疏风解热、醒脑开窍;太阳穴位于头面部,按摩能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患者在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使身体得到充分恢复。同时,要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等丢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的邪气。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需根据个体差异辨证论治,用药和治疗方法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 阅读:0

小刀老男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