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朋友的留言,他因为睡眠不好想用安眠药,但是他发现安眠药有许多种,每一类的安眠药有什么特点,要如何选,才能不踩“坑”呢?
华子说,现在的安眠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苯二氮䓬类与非苯二氮䓬类;还有些带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也可以用于助眠;调节自主神经紊乱的谷维素以及褪黑素,也有助眠作用。
一、吃药不是失眠首选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失眠的痛苦,但吃药并不是治疗失眠的首选办法。失眠时,首先应该对生活方式进行调节,比如说,要增加运动量,但在睡眠前3小时不能剧烈运动,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让床成为睡眠的“专属地点”,而不是娱乐的场所,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果自我调节2周以上,仍然存在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一晚睡眠醒来超过2次、总睡眠时间少于6.5小时,或是日间有疲劳、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和认知损害等情况,就建议去看医生,合理使用药物帮助自己睡个好觉。
二、各种安眠药物的特点褪黑素:为保健品,可以改善入睡困难以及跨时区的时差调节,安全性较高。
谷维素: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紊乱,有改善失眠的作用,提取自谷物种子,安全性较高。
苯二氮䓬类:药名中带有“西泮”或“唑仑”的药物,适用于早醒、睡眠时间过短者,同时也具有抗焦虑作用,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增加摔倒风险和认知损害。
其中地西泮、氯硝西泮的药效持续时间久,但容易出现“宿醉”现象,第二天会残留头晕、头痛等症状。而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药效持续时间为中等,“宿醉”现象较轻。
非苯二氮䓬类:有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为佐匹克隆的有效成分,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少)等药物,此类药物的特点为起效速度快,持续时间短,主要用于入睡困难。此类药物的依赖性较轻,不会增加摔倒风险和认知损害。
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有嗜睡的不良反应,如果有过敏性疾病的同时伴有失眠,可以使用。
镇静性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阿米替林、曲唑酮、米氮平等)还有镇静性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等),有抑郁症或是精神分裂者可以利用药物嗜睡的副作用助眠,不建议普通失眠患者服用。
三、安眠药要如何选择失眠者经过睡眠习惯调节仍然不能改善,可以先尝试褪黑素和谷维素,如果仍然无效,就需要去看心理门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眠药物治疗。
建议优先选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果无效或是不耐受,或是伴有焦虑症者,可以选用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为最后选择。
老年人要尽量避免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减少摔倒风险和认知损害。
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当失眠症状减轻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延长给药间隔,缓慢停药。
总结一下,不同的安眠药物,主要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效药物的不良反应要低于长效药物,老年人要尽量避免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