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资料与信息来源:
1.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年第36卷第9期,《饥饿状态下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进展》
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年第41卷第1期,《能量代谢与体重控制》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有多少人以为“饿一顿就能瘦”?有人甚至一整天不吃饭,只为了那一斤体重。可你知道吗?
饿到一定程度才真正开始消耗脂肪,而在那之前,身体做的第一件事,其实是“拆家”——拆的是肌肉!
不是不消耗脂肪,而是“时候未到”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饭,脂肪就“立刻被烧”,可实际上,人体的代谢机制远比想象中复杂。
根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研究,人在进入饥饿状态后,身体首先动用的是肝糖原和血糖,这就像银行账户里的“零钱”先花,等零钱花完了,才会考虑动用“定期存款”——也就是脂肪。

通常在禁食约12~24小时后,身体才会开始显著动用脂肪储备。这期间,血糖下降,胰岛素水平降低,促使脂肪细胞分解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作为能量来源。
这一过程名叫“脂解”。
关键提醒:脂肪不是一饿就开始烧,而是有“门槛”的,短时间饿肚子更多损害的是肌肉和基础代谢。
消耗脂肪的“分水岭”:24小时是关键根据北京协和医院代谢科的临床观察,在人类禁食的前12小时内,主要依赖肝糖原供能。肝糖原一般在12小时左右耗尽,之后身体才开始分解脂肪。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增加脂肪的使用比例。
一项发表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临床研究指出:
在禁食24小时后,脂肪供能比例可达到60%以上,而此时,肌肉也开始被分解用于供能,尤其是没有合理运动保护肌肉的人。
通俗地说,想靠“饿肚子”来减肥,饿到开始消耗脂肪,差不多得熬上一整天,而这背后的代价,可能是头晕、乏力、心率紊乱,甚至低血糖昏迷。

2022年,南京鼓楼医院曾接诊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小林(化名),体重78公斤。为了快速瘦身,她实行“断食减肥法”,连续3天只喝水不吃饭。
结果在第三天早上晕倒在家中,被家人紧急送医。
医生检查发现,小林血糖降到2.3mmol/L(正常应为3.9~6.1),出现严重酮症酸中毒,肌酐升高,肌肉酶偏高——这是“肌肉被当成能量燃料”的典型表现。
医生总结:“不是脂肪最先被烧,而是身体最‘好欺负’的肌肉先被拆了。”

这类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盲目节食,不仅减不掉脂肪,还可能伤了命。
脂肪“燃烧”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点燃”脂肪呢?答案只有一个: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而非单纯节食。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
· 每日总热量摄入减少10%~20%为宜,避免过度节食;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
· 力量训练每周2次以上,保持肌肉量,避免基础代谢下降;

· 蛋白质充足摄入,尤其是减重期间,每公斤体重1.2~1.5克为佳。
重点提醒:脂肪是“慢工出细活”,暴力减肥不可取,科学管理才是王道。
脂肪是“后备军”,也是身体的“保险箱”很多人一听到“脂肪”,就觉得是“多余的肉”,巴不得全烧光。
其实,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也是维持生理功能的保障。
脂肪参与:
· 维持体温(尤其是皮下脂肪);

· 缓冲器官,防止外力伤害;
· 储存脂溶性维生素(如A、D、E、K);
· 合成激素,如雌激素、睾酮。
特别是女性,如果体脂过低,可能导致月经紊乱、不孕、骨质疏松等问题。
老百姓常说:“肥瘦有度,才是福气。
”这话一点不假。
医生的忠告:别拿生命去和脂肪“死磕”在医学临床一线,每年都有不少因不当减肥导致健康问题的患者。

医生不是“减肥教练”,但肩负着守护生命的责任。
脂肪不是敌人,过度脂肪才是。真正的健康,不是瘦成纸片,而是有力量、有活力、有免疫力。
医生希望大众能从“减重”转向“健康管理”的理念上来。
俗话说:“病从浅中医。”而肥胖这病,不只是体重数字的变化,更是慢性病的温床。
实用建议:想消耗脂肪,试试这个“三三法则”为方便广大群众记忆,医生们总结出一套“三三法则”,适合大多数人安全减脂:

1. 三顿饭:规律吃饭,主食不过量,蛋白质要占三分之一;
2. 三种运动:快走、爬楼、深蹲轮换进行,每天30分钟;
3. 三不做:不暴饮暴食、不节食减肥、不熬夜追剧。
重点提醒:脂肪的消耗不是靠“饿”,而是靠“动”出来的!
结语:与其饿着肚子,不如活着健康健康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燃脂的过程,是一个生活方式全面优化的过程。
医生作为健康的守护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用科学的方式管理身体,而非盲目跟风、损害健康。

让我们记住:脂肪不是立刻就被消耗的“坏人”,而是不动脑筋减肥方式的“牺牲品”。
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
别让减肥,变成折寿。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让更多人少走“节食减肥”的弯路。
健康从科普开始,行动从认知开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