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为何被戏称为“托管所”,学生在这里真的很难管理吗?

张先生说知识 2024-09-10 18:50:40

提起技术学校,在一些人眼里都是“低端学历”,甚至是没学上,没有其他出路的学生最后的谋生之路。

但在技术学校刚开始建立时,是十分受到我国群众的欢迎的。

不少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去学习一技之长,方便日后养家糊口。

但为什么昔日也有过辉煌时刻的技术学校,如今成为了“低学历”,“低素质”的代名词,学校里又为何频频出现恶性社会事件呢?

经济文化均处于上行的我国,为何偏偏技术学校逐步低龄化?

在中国刚刚建国,重工业和轻工业还在发展的基础阶段时,人们普遍文化素质并不高,也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部分想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技术从事工人行业的家长,会把孩子送进职业技术学校。

在当时的环境下,技术学校不仅会教授学生们一部分文化课程,帮助低龄化的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方便日后对技术工作理论部分的学习。

还会统一组织学生上实操课,通过模拟课程和实际操作课程来教会学生真正的技术。

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技术学校培养出的技师,通常都是有着“真本领”的工人,而他们在技术足够熟练足以开始工作时,便投身到了我国的工业建设当中。

技术学校里面教授的工种也分很多种类,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权利。

但随着我国扫盲工作的结束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也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们想要追求高学历,高素质的生活。

人民群众也意识到,学会技术只能一辈子做底层工人,知识才是通往更高层次的阶梯。

在义务教育的加持下,学子们纷纷埋头苦学,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实现阶级和社会地位的跨越。

但能成功熬过高考和大学迈向新人生的究竟是少数,更多学生因为中式填鸭教育的压力和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选择了另一条路——辍学。

学生辍学,最着急的自然是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日后一事无成,没有技能傍身,不少家长便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技术学校。

成年人变“幼儿”,技校秒变“幼稚园”,技校究竟能有多乱?

一般来说,学生进入技校的年龄普遍在13-15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有两大特点,一是精力旺盛,二是不服管教,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

这个年纪的孩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感到十分头疼。

放松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任其自由发展,难免会担心孩子误入歧途。严厉的教育方式又会激发孩子心中的逆反心理,进而进一步激化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恨老师”,“恨家长”,“恨学校”的心理在当今青少年心中屡见不鲜,网络普及下,信息的飞速传播,更是让这些孩子见识到了更多种多样的叛逆方式。

孩子初中辍学,走投无路的家长只得敲开了技校的大门。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外界认知往往会比内心认知高出很多,即在没有建立完全三观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见识到很多负面内容。

像是抽烟,喝酒,打架,赌博,这些放在成年人身上,都可以被称之为恶劣行径的行为方式,却频频出现,在这些十三四岁的青少年身上。

由此也诞生出两个新的称谓——“精神小伙”和“精神小妹”。

精神小伙在校内酗酒斗殴,精神小妹则喜欢“处处留情”。但对烟酒危害和不当性行为的危害,没有认知的他们,通常会因为自身行为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

比如喝醉之后双方械斗致人重伤或死亡,没有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导致女生怀孕,不敢和家人说偷偷流产或生育。

这些令人听起来毛骨悚然的事件,却真真实实发生在现在的技术学校当中。

甚至有技术学校的老师调侃“一个技术学校,只要能做到班级里的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男生不打架,女生不怀孕,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学校了”。

但这样低标准低要求的评价模式真的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述行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会极大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因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青少年变“婴幼儿”,原因何在?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青少年,在义务教育之后选择辍学或步入社会,最后造成误入歧途,越走越偏的后果呢?

其实这与中国的教育模式分不开。

“中国式教育”这一名词的兴起来源于网络,不少深受九年义务教育“折磨”的学生,为这个看上去就令人不适的教育方式,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中式教育说的不仅仅是一种学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家庭教育方式,由此诞生出的“中式家长”也成为了学生们口中的常见名词。

在同学们眼中,中式教育是一种令人压力倍增的教育方式,机械式的填鸭教育方式,互相攀比越来越内卷的成绩,令人不安的家长会,越来越少的睡眠和娱乐时间......

如此种种,将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逼进了“绝境”之中。

不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濒临崩溃,于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学业,寻找所谓的“人生自由”。

但在普遍中国式家长的眼中,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学生,所以他们大部分无法完全听信孩子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会将孩子强行带入第二个校园——职业技术学校。

对于义务教育的恐惧和学校的反感,让学生们在技术学校中也有着很重的戾气,但技校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和管理方式,又让他们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

于是,和同学们的人际交往,成为了他们学习之外消耗精力的第二个选择。

在技校的松弛管理下,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网络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内容,成为了技校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两部分,正因如此,技校环境才越来越偏向“低龄化”,“幼儿化”。

教学相长,如何防治青少年身心健康失衡?

出现技校低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技校本身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格,老师不负责,为了不惹麻烦,不担责任就让学生胡作非为,只求守住不犯法这一底线。

二是义务教育本身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学生家长的思想也应该革新,不应一味沉浸在只有读书才是出路的困局中。

其实,社会发展是多样化的,孩子们自己选择的道路未必就不是一条光明大道,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明灯。

而如今的引路人却成为了手握皮鞭的鞭策者,时刻敲打着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孩童走向成熟。

在这样的引导和教育方式下,被鞭策者难免会出现心理创伤,进而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

要改善目前技校混乱的现状,还是要从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着手,不应该一味将责任都推卸到不服管教的孩子身上。

同时,国家也应该完善技校管理的相关条例,保证孩子们能够在学校里真正学习到知识,能够有光明灿烂的未来。

0 阅读:11

张先生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