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漱石在华野没有职务,淮海战前,为何被称作“华野全军政委”?

度度狼观抗战 2024-03-19 06:47:44

1948年10月5日,济南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华东野战军所有师以上军政首长,突然齐聚“孔子家乡”的山东曲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此种情况是非常罕见。首长们是奉命前来参加“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的。华野各部之前多次分兵作战,不少老战友长时间未曾见面,本来想借开会的机会喝点唠点,结果大家一来就发现气氛不太对头:主持会议的并不是华野代司令员粟裕,而是黑着脸的华东局书记饶漱石!

(饶漱石)

实际上,这次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军史上又被称为“第二次曲阜整风会议”,因为在济南战前,粟裕率司令部赶到曲阜,与华东局和山东兵团会合后,曾举行过一次重要会议,但是规模没有这般大。

会议是按照军委9月27日的指示电召开的,此前在党中央的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新阶段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史称“九月会议”。

也就是说,在三大战役发起之前,军委特别提出要解决部队的团结和纪律问题,并要求各野战军传达中央“九月会议”的精神,认真开展纪律检讨和增强内部团结,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做好思想和作风等方面的准备。

为了让华野开好这次会议,期间毛主席以军委的名义连发四电,其中一电还特别作出时间安排:“为使你们的会议开得更好一些,时间可以有七天到十天,而执行淮海战役的时间推迟到十月十五日以后”。

谁也没想到,这次会议整整开了十九天!不过会议最后几天的日程,已经转为制定淮海战役具体作战方案,曲阜会议对于华野其后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统一了思想并加强了团结。

会议之前,毛主席另外一电专致饶漱石本人,指定由他来主持这次重要会议,电文提及:“你是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现责成你传达中央意旨,处理此问题,并以结果告为盼”!

这个“华野全军政委”的称谓,一度引发军史爱好者的热议:众所周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是陈毅,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是粟裕,饶在华野并没有任何职务,又何来“华野全军政委”一说呢?

(电报原文)

一、中央局、大军区和野战军的关系

解放战争中,为贯彻“党指挥枪”的大原则,各大战略区在军事上基本实现三级指挥体系,最高一级的机构是某战略区“中央局”,代表中共中央行使该战略区的党政军全权,简称为“东北局”、“华东局”、“西北局”、“中原局”等等。

另在特殊地区还设有规模略小的“中央分局”,比如“华南分局”、“华中分局”等,中央局和中央分局的共同特点,是直接对陕北的党中央负责,权力很大。

具体到军事指挥领域,中央局下辖某“大军区”,这属于第二级机构了,比如华东局组建了华东军区、中原局组建了中原军区等等,这些大军区(后统一标准为一级军区)统管本战略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地方武装甚至民兵游击队等。

随着战争进程的变化,各大军区的辖区和名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东野入关南下整编为第四野战军后,先后兼过新的华中军区、中南军区,但主要领导人和部队性质没有变化。

第三级是为了遂行大兵团作战,与敌正规军交锋而组建的”野战军“,即遴选军区内部战斗力较强的正规部队,组成不受作战地域限制的若干野战纵队,再统一整合成为某某野战军。

各野战军担负解放战争的主体作战任务,自然也是各大军区的核心军事力量所在,说白了,就是各大军区部队中最能打最精锐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野代司令员粟裕)

同时为了贯彻战争时期的“一元化领导”,中央局书记多兼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或者直接兼职到野战军,有的甚至全部兼任,比如辽沈战役前后的东北局书记,即兼东北军区司令员、政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至于究竟兼到哪一级和哪个职务,那是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视实际情况决定和任命的,因此各大战略区情况并不相同。具体到华东战略区,饶漱石由于在军事上比较外行,只担任了华东局书记和华东军区政委。

华东局副书记陈毅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和前委书记(关于“前委”之前有专文,不展开说明了),也就是说,饶漱石只在华东局、华东军区任职,在华东野战军确实不担任任何职务。

另外一个军事常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为统筹全国战局,便于各战略区之间互相配合,中央要求各野战军在作战中,必须直接听从“中央军委”的命令,等于野战军司令部可以越过大军区、中央局两级机构,直接向中央军委请示行止。

(陈和饶))

如此造成了一些读者的误解,以为野战军的上级只是中央军委,这就大错特错了。中央的规定很清楚,各野战军只是在“作战事宜”上直接听军委的命令,但是在行政和组织关系上,各野战军仍然是各中央局、各大军区的下级。

既然“第二次曲阜整风会议”基本无关作战,而是为了解决部队思想上和团结上的问题,那么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当然还是华东野战军首长们的绝对上级,这是没有含糊的。

注意毛主席在电文中所批评的:“华野前委书记对于执行中央请示制度,及在军队中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至今没有表示态度”,指的其实是华野代理前委书记粟裕,毕竟陈毅并不在华野军中。

彼时陈毅正在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兼职,对华野的事情很是鞭长莫及,于是毛主席才责成饶漱石主持这次会议,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解决济南战役期间,粟裕“军令不畅”的问题。

既然粟裕是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兼代理前委书记,代理陈毅不在华野时的全部职务,怎么会出现军令不畅,以及“至今没有表示态度”的问题呢?这是由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前,较为特殊的实际情况造成的。

( 陈粟首长)

二、野战军建制和序列之间的关系

既然野战军不限定作战地域,难免会出现“跨区作战”的现象,中央军委可根据战役需要,随时调整全国各战场的军力部署,于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经常发生“部队建制和序列并不统一”的问题。

比如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南渡黄河之前,其实是接受西北野战军的指挥;豫东战役期间中野第11纵队,虽然在“部队建制”上属于中原野战军,但是却划归华野司令部指挥,已不在中野的“作战序列”之内。

华东野战军单就建制来说,在1947年成立之初,本来是组建了十一个野战纵队,但是在战斗序列上,归属“野司”直接指挥的仅为九个纵队27万余人,也就是孟良崮战役华野投入的全部兵力。

另外的第11纵队、第12纵队尽管也称为“华野某纵”,但是从一开始就直接隶属于华东军区指挥,分别坚持在苏中和苏北老区。其中第11纵队司令员管文蔚,下辖两个旅和三个军分区,初始兵力约31000余人。

第12纵队司令员陈庆先,下辖两个旅和三个军分区,初始兵力约50000人;这两个纵队加上后来南下的第2纵队,共同组成了“苏北兵团”,济南战前,苏北兵团在序列上始终归属于“华东军区”,而非华东野战军。

(开国中将陈庆先)

1947年7月为策应刘邓跃进大别山,华野根据军委的命令实施了“七月分兵”,原战斗序列内的九个纵队再次拆分,期间经过多次序列调整后,陈、粟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实际指挥的部队仅剩六个纵队。

而另外三个纵队参加胶东参加保卫战,尔后整合发展成为“山东兵团”(调出一个2纵、新组一个13纵,因此纵队数量不变),在陈、粟率华野主力挺进中原期间,饶漱石率领的华东局、华东军区坚持在内线战场,一直随山东兵团行动。

军委遂根据实际情况,于1947年10月15日电示:“我们意见,许谭东兵团及其他华东部队,一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让漱石学习战争指挥甚为必要”。也就是说,除了陈粟直接率领的六个主力纵队(不含特纵)外,其他所有野战纵队、地方武装统由华东军区暂时节制。

因此到了济南战前,华东野战军所有建制内的野战纵队,在战斗序列上却已经分为三大部分:粟裕及野战军司令部直接统率的华野西兵团(加中野11纵共七个纵队)、许谭指挥的山东兵团(三个纵队)、韦吉指挥的苏北兵团(三个纵队)。

其中后两部分的指挥权归属于华东军区,并不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手中,粟裕如想调动上述部队参战,需要向军委提出申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比如济南战前调用苏北兵团。

(右为管文蔚司令员)

济南战役需要既攻城又打援,必须华野三部分联合作战(这才是华野全军)才能保证兵力优势,但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长时间单独作战,各自也分别组建了“前委”,且长时间受华东军区指挥,突然实现集中指挥有点困难。

故而为了保证战役顺利进行,毛主席战前亲电“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若非华野当时情况特殊,又何需如此强调?遗憾的是,济南战役期间,还是出现了军令不太通畅的情况,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问题既然暴露出来了,就必须加以解决,因为淮海战役更是华野全军参战的重大行动,因此曲阜会议除了传达中央“九月会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使华野重新完成“高度集中”,为此军委还有关于曲阜会议的第三电:

“华野前委、山东兵团前委、苏北兵团前委,均应利用目前两星期时间,根据中央历次指示,检讨自己及所属的某些无纪律状态问题,并将结果电告”,可见,华野前委当时是与山东兵团前委、苏北兵团前委几乎是并列的状态,而非上下级关系。

换言之,此时的华野司令部和所属部队,已经是“狹义上的华野“,若想实现“华野全军”统一序列和思想投入淮海作战,只凭资历较浅的粟裕将军,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至今没有态度),必须得有能够全部领导这“三部分”的上级首长,亲自坐镇和主持会议。

(陈饶粟等首长)

三、“华野全军政委”是特定时段的代称

特别注意,不论华东野战军的作战序列如何变化,所有部队在编制上仍然隶属于华东军区,那么陈毅作为“华东军区司令员”,仍然是“华东人民解放军”(含野战军、二级军区、军分区和地方武装)的司令员。

因此陈毅是有权给华野三大兵团下达命令的,在华野序列较为特殊的时间段,不妨可以称为“华野全军司令员”,毕竟当时的“华野司令部”只能指挥半数左右的野战军,而粟裕在华东军区并无职务。

既然陈毅不在华野军中(但也曾致电给曲阜会议),那么最合适主持会议和整风的人选,当然是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直接领导野战军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的饶漱石,他当然也是粟裕率领的“狹义上的华野”之政治上级,在军令上则以军区政委的职务行使权力。

所以“华野全军政委”的称谓,是在特定情况下,毛主席在电文中对饶漱石最合适的一个称谓,责成他来主持华野三个兵团的序列整合和思想统一,无需过分解读,毕竟饶漱石是整个“华东人民解放军”的政委。

而一旦华东野战军所有部队完成整合,比如1949年2月正式整编为“第三野战军”之后,再称呼饶漱石为“三野全军政委”就不合适了:第三野战军序列是完整的,并没有像华野那样,一度分拆使用。

陈毅正式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而饶漱石在三野既没有职务,也不再是华东军区第一政委(司令员政委分别是刘邓),中央军委更没有特别指定其拥有军事领导权,可见“华野全军政委”称谓的特殊时段性。

在曲阜会议上,饶漱石特别强调了“序列集中”的问题:“此次打济南,我们估计这次战役将是空前的,中央对各兵团服从中央、服从前委的领导有所了解,曾反复指示全军要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

”可是有些同志竟闹无纪律无政府的现象,不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中央责成要召开这一次会议,展开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斗争,加强纪律性来保证胜利”!

曲阜会议是新式整军运动的继续和深入,这次会议之后,“华野前委”重新成为华野全军的指挥核心,华东野战军所有的兵团和纵队,也重新纳入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之下,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野解放上海)

31 阅读:724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15
2024-03-30 11:07

饶漱石曾是华东局第一书记这是事实。

度度狼观抗战

度度狼观抗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