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省委常委到邯郸当市长的李永进

浮生若梦旅途 2024-12-29 19:28:54

在我国的官场上,如果一个人从省委常委被调去市里当市长,一般就被认为是即将获得更大的晋升了,因为组织上还是很重视一个干部在基层的经验的,通过这条看起来是“先下后上”的路径,能够获得更好的提升。

比如曾担任邯郸市市长的李永进,在就从市长一路被提拔为市委书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后来又担任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努力工作的李永进

李永进原名李声高,出生于1934年河北省栾城县,他家庭条件一般,见识过旧中国的苦难,所以,他格外珍惜新中国的生活。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李永进的成长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全国上下没几个人过过好日子,更不用说他们这种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了。战争的苦基本上都落在了这些普通中国人的身上,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长不大”,可是他长大了,还依靠着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永进才15岁,这之后他的生活条件才逐渐好了起来,他很珍惜这样的生活,努力学习,并在1951年参加工作,从石家庄纺织厂的一个普通办事员开始干起,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工作2年后,李永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永进确实是一个在思想上进步,并且受到了组织认可的人,毕竟在那个年代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也不是什么很容易的事情。

在单位里,李永进的努力也被认可,他从最基层干起,慢慢升为了科员、工会秘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后来,组织上看中了他搞宣传的能力,将李永进提拔为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干事,这大约是李永进仕途的开始,随后他在市委办公室、地委办公室担任秘书,还担任过赵县县委代理书记。

动荡时期,李永进在仕途上的进步速度也不慢,他从赵县革委会副主任,一直干到了石家庄地委委员,最后担任了河北省革委会农办主任兼党组书记。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当然说明李永进一直是忠于党和人民,是靠得住的好干部,他品格高尚、品德优秀,而且,他也一直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这也是在李永进逝世之后,组织上给李永进的评价。

1977年,李永进升到了河北省委常委的位置上,期间虽然还有波折,但他到1980年大体上也是在河北省委常委、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位置上。

在这个位置上,李永进即将获得提拔。

· 从省委常委到邯郸市市长1979年年底,河北省委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刘子厚曾担任河北省省长、省委书记,而那一年,他即将被调往国家计委工作。

在领导班子交接的座谈时,刘子厚表示,省委准备把李永进同志“放下去”,这个时候的李永进不过才44岁,算是一个青年干部,而且他已经是省委常委了,他们认为,只要好好培养,李永进的前途也是光明的。

刘子厚表示,李永进当过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省委觉得他应该去当个地委书记,在地方好好锻炼和培养一下。但在刘子厚调走之前,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刘子厚调走后,河北产生了一个争论,即到底是“保刘”还是“批刘”,当时,持两方面意见的人都有,还互不相让。很明显,李永进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也会影响他的仕途。

当时,李永进曾在省委常委会上表示自己“随时准备下放”,而关于“保刘”还是“批刘”的争论,李永进则提出了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李永进认为,刘子厚和所有其他人一样,不是只有一面的,不管是单纯地提保他,还是一面倒地要批他,都只看到了他身上的恶一个方面,这么片面地来判断一个人,是不合适的。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首先分清大是大非,抓住主要矛盾,所以说自己是“保刘”那派,他不同意,因为他觉得刘子厚身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不能用“保刘”来掩盖他身上的问题。

1983年,李永进被派往邯郸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1984年,他升任邯郸市委书记。在邯郸,李永进也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而且,他也敢于承担责任,这也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

1984年时,高勇促成了一件他认为相当重要的事情:请胡耀邦为邯郸题字。在高勇的多次请求下,胡耀邦同意给邯郸大学题写校名,并给邯郸豫剧团题写团名,但根据规定,胡耀邦同志的题字“不登报、不广播、不留名”。高勇当时请求只在《邯郸市日报》上发表一下,这是一份地方小报,影响不大,但能够鼓舞邯郸市民。

可没想到的是,得知此事后,邯郸召开了两个庆祝会,庆祝他们获得胡耀邦的题字,并在报纸上发表了胡耀邦题字手迹。胡耀邦在得知此事后,很不满意,并批示称“这么做很不好”,中央领导请高勇就此事进行交代,并作几句自我批评。

时任邯郸市委书记的李永进就曾明确表示,这件事情的责任应该由市委集体承担,检讨也应该由市委集体做出,而不能让高勇一人承担。最后,李永进指示以市委的名义进行检讨,并作为市委第七十四号文件发出,送交河北省委。

从这件事情来看,李永进是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的,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个人品质。

在主政邯郸期间,李永进还曾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的新路子,将城乡改革引向深入。根据李永进所写的一篇文章显示,李永进在主政邯郸期间,从观念实现了“三破三立”,更新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观念,强化了他们对于城乡结合的认识。

这主要是因为,在城乡结合的开始阶段,农民进城经商阻力重重、举步维艰,各级领导中甚至还存在着“不许农民经商”的传统观念。在破除了旧观念之后,邯郸真正广泛开展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并加快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全市农村一半多的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脱离出来,形成了农村中的工人队伍。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邯郸的经济发展,邯郸钢渣水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在思想解放之后,李永进主张放宽相关政策,通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机器设备,鼓励农民进入商品经济领域。

在政策的鼓励之下,邯郸市建立了城乡经济技术协作项目3400多个,调动了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永进强调市委、市政府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让参加“联合”的成员真正能够风雨同舟,这样才能真正让各方共同获益。

此外,李永进还带领市委、市政府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发展,在其任期内,填补不少发展空白,这确实也算是功劳一件。

·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因为在邯郸市做出了成绩,人民群众对其也大多表示认可,李永进在1988年时调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1993年又担任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在其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李永进还曾率团访问日本鸟取县,考察鸟取县议会的工作职能、工作制度和立法情况。李永进希望能够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助推自己工作的进步。

当然,李永进还借此机会对中国、对河北进行了宣传,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河北经济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永进回到省里之后,还曾因为邯郸市的一桩“未了官司”受到调侃,20世纪80年代,邯郸还是地、市分设的情况,当时的邯郸展览馆也分别由地区和市里分别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展览馆,邯郸市提出应该把展览馆交到市里统一管理,一开始地区是不同意的,不过在省里的协调下,市里拿出50亩地、50万元给地区,地区则把自己管理的那部分展览馆交到市里。

当时,邯郸市就是岳岐峰、李永进代表和邯郸地区里领导签字,而后,地区就拿着这50亩地改了干部宿舍,此后“五十亩地”就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地名。

可市里按时给了钱、给了地,地区却迟迟不肯把手里的展览馆南附馆交出来,让市里很头痛,直到李永进调回省里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邯郸市相关领导就直接向省里反映了情况,省领导又把材料转给了地区。

看到这份材料,地区领导当即调侃称,当时签字的领导都升到了省里,不如让省领导直接协商解决,还要转给地区干嘛呢?

这当然不是说李永进做错了什么事情,毕竟李永进已经调走,后续地区没有遵守协议,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只不过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少人至今还记得这次长达数年的扯皮。

2022年10月17日,李永进因病逝世,享年88岁。他去世后,组织上给予了他不错的评价,称他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可见,李永进是党的好干部,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资料:

12 阅读:17832

评论列表

想得美

想得美

28
2024-12-30 07:55

开头第一句就乱说,省常委副省部级,调地级市长还说成是即将重用?

挥泪斩马良 回复 12-31 15:26
所以我后面的根本都不看

华立居士 回复 01-04 02:18
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的省委职务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的省委第一书记才是现在的省委书记。接下来就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副书记兼省长。那时候的省委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专职副书记。那时候的省委副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而那时候的省委常委,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委员。另外,一些地方会设省委第三书记或者省委常务书记,还有一些地方会设置多个省委书记。这里李永进从省委常委调任邯郸市长,其实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委员调任邯郸市长,这确实属于重用。只是,小编并没有说清楚这是七十年代官场情况,那时候的省委常委和现在的省委常委不一样,才会让人一头雾水。当然,也有可能是小编本身就没有搞清楚这些。

Meng

Meng

17
2024-12-31 01:05

有一个重点要说明的没写,70年代省委常委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委员。因为当时设有若干个省委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设有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现在省委书记,还有第二书记等等[得瑟] 要不然很多人看不懂的,以为降级了呢。

辉china 回复 12-31 12:26
我就是没看懂,咋省常委去当地级市市长,成了重用了,原来当年的职级是那么回事[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