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的意外发现
2004年的某个午后,校园的钟声还在回荡,小白拓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两旁的小店铺已经开始准备下午的生意,而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里,一个农民正坐在一块破旧的布上,布上摆放着一个简陋的木箱。
木箱里,一只幼小的眼镜蛇蜷缩着身体,它的皮肤在阳光下闪耀着微妙的光泽,时不时探出头来四处张望。小白拓的目光落在这只小蛇上,他减慢了步伐,越走越近,终于停在了农民的布摊前。农民注意到了小白拓的兴趣,便开始向他介绍这只幼蛇的特点,声音里带着一丝生意上的热情:“这是眼镜蛇的幼崽,很难得一见,你看它的颜色多鲜明。”
小白拓蹲下身,仔细观察这只不足一尺长的小蛇,看着它那细小的身躯在木箱里缓缓移动。他心中的兴趣越来越浓,伸手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几枚硬币和折叠的纸币,这是他省吃俭用几个月的结果。
“多少钱?”小白拓问道,声音略显稚嫩但坚定。
农民瞥了一眼小白拓,可能是看到了一个学生,便报了一个对于小白拓来说还算合理的价格。“三十元。”他说。小白拓没有太多犹豫,迅速掏出钱递给了农民,接过那个不起眼的小木箱,木箱比他预想的要轻很多。
隐藏的小秘密
小白拓回到家后,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将那只装着小眼镜蛇的木箱藏进了床底。房间里堆放着一些课本和作业,他顺手把这些书本堆在床沿附近,似乎是在掩盖箱子的存在。他开始四处寻找可以喂养小蛇的东西,从厨房拿来了一些生菜叶和切剩下的肉块,小心地把它们切成更小的碎片,悄悄地带回房间。
每天早晨,他都趁父母还没起床,蹑手蹑脚地检查小蛇的情况,把它的木箱打开一条缝,确认蛇的活动状态,然后迅速合上木箱。白天放学回家,他第一件事也是检查小蛇是否安好。为了防止小蛇因缺少水分而脱水,他还特意找了一只废弃的小瓶盖,倒上少量清水放进木箱里。
事情并没有一直顺利。某一天,他的母亲进入房间,看到床底有一块肉渍的污迹。当她俯下身查看时,发现了那只木箱。疑惑之下,她打开了箱盖,瞬间看到蜷缩在里面的眼镜蛇幼崽。那一刻,她急忙后退了几步,立刻叫来了白拓的父亲。父母两人一同站在门外,面对这个木箱里的危险生物,显得惊愕又气愤。
当白拓走进房间时,发现父母正站在木箱前。他们质问他为何在家里养一只剧毒的蛇,并要求立刻将它丢掉。然而,白拓并没有直接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而是站在那里,不断地示意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这只蛇。父母看到他的态度后,虽然仍然不满,但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妥协。不过,他们立下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保证蛇不会伤害到家里任何人,也不能让邻居知道家里养了这样的生物。
从那之后,白拓更加小心谨慎。他特意用布盖住木箱的上方,并固定住盖子,防止小蛇逃出箱子他的母亲偶尔会站在房门口张望,看到他把蛇放得稳妥时才会离开。而他的父亲则开始时不时提醒他,要注意千万不要被咬伤。
多年后,当谈及这件事时,白拓始终回避细节。尽管外界难以得知他经历了怎样的场面,但他承认,这次意外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责任感。有人问起他为何愿意用近二十年的时间研究和照顾蛇类,他只轻轻吐出了两个字:“赎罪。”
由爱好到职业
大学开学那天,白拓将行李收拾好,站在门口,最后一次看着那只已经长大的眼镜蛇。它不再是当初那条小小的幼蛇,而是一条拥有鲜明纹路、体型修长的大蛇。白拓无法带它一起离开,只能将它留在家中,交给父母照料。他叮嘱父母每天定时喂食,确保蛇的箱子保持清洁,还特别强调了箱子的盖子一定要锁好。他的父母虽然仍对这条毒蛇心存畏惧,但已经习惯了儿子的执着,也学会了基本的照顾方法。
大学期间,白拓与家里通话时,蛇几乎成了他们的固定话题。有一次,母亲在清理蛇箱时,发现蛇蜷缩在角落,食物也没有吃完,显得有些异常。母亲在电话里告诉白拓,蛇似乎比平时安静了许多。白拓详细询问了蛇的状态,判断可能是季节变化导致的进食减少。他建议母亲在箱子里放一个加热垫,模拟更温暖的环境,并减少食物投放量。过了几天,蛇的状态逐渐恢复,母亲也放下了心。
还有一次,父亲在喂食时发现蛇蜕了一层皮,但部分皮卡在了蛇尾部,显得有些异常。父亲立刻联系白拓,视频通话中,白拓指导父亲用湿毛巾包裹蛇尾,轻轻帮它脱下残留的皮。父亲虽然手上动作笨拙,但在白拓的指导下,总算完成了这次护理。
等到大学毕业,白拓回家时,看到的已经是一条完全成熟的眼镜蛇。它的体型粗壮,行动间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白拓将它抱起,仔细检查了它的身体状况,确认它依然健康。
2012年4月,刚刚大学毕业的白拓在一次浏览招聘信息时,被云南野生动物园的一则紧急求职广告吸引了目光。他们需要一名专业的蟒蛇饲养员。白拓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几天后便接到了面试通知。他在面试中详细讲述了自己从小饲养眼镜蛇的经历,以及对蛇类习性的深刻了解,成功打动了园区负责人。很快,他被正式录用,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蟒蛇饲养员。
上岗后,白拓的工作重心完全转向了园区内的蟒蛇照料。他每天一早就进入蛇舍,检查每条蟒蛇的状态,清理蛇舍,并按照每条蛇的饮食需求准备食物。有些蟒蛇体型巨大,喂食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但白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常。
蛇与人的关系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白拓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观察蛇的习性极为细致。从蟒蛇的日常饮食到它们的活动轨迹,甚至蛇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行为变化,他都会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笔记。这些记录帮助他在处理蛇类问题时有了更多的依据。比如,他发现蟒蛇在进食后通常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消化食物,任何外界的惊扰都可能导致它们反胃甚至拒食。
有一次,他负责照顾的一条缅甸蟒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鳞片周围还隐约可见红肿。他立刻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可能是由于蛇舍内湿度过高,导致蟒蛇患上了呼吸道感染。一般的治疗方法是注射抗生素,但这对蛇来说既麻烦又有风险。于是,他尝试用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治疗。他找到一些植物性精油和药物溶剂,将它们加热后形成蒸汽,再通过密封箱让蟒蛇吸入这些药物蒸汽,以缓解炎症。这种“熏蒸疗法”很快在园区内被推广开来,解决了许多蛇类呼吸道感染的问题。
工作中,他发现大多数人对蛇的态度带有偏见,认为它们天生就是攻击性很强的危险动物。但在白拓的观察中,蛇的攻击行为大多是出于自卫或者受到威胁后的本能反应。他曾经接触过一条被游客误伤的小蛇,这条蛇在受伤后极度警惕,任何靠近它的举动都会引发它的反抗。白拓用了几天时间,每天轻轻将食物递到它的身边,同时保持一段安全距离。他观察到,只要动作足够缓慢,并且让蛇习惯了自己的存在,它就会逐渐放松戒备。这条小蛇最终能够平静地接受喂食,恢复了健康。
在野生动物园的日常工作中,他还经常需要与游客互动。很多游客对蛇抱有恐惧心理,不敢靠近蛇舍,有些人甚至提出将蛇从园区内移除。每当这个时候,白拓会耐心向他们解释蛇的行为模式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他会告诉他们,蛇是控制鼠类数量的重要角色,对维护自然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甚至会通过演示如何安全地接触一条温顺的蛇,来帮助游客打消恐惧。他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蛇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让自己在专业领域中不断进步。
参考资料:[1]顾学玲,顾孝银.高效养蛇方法[J].蛇志,2002,14(1):80-80